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战争时期的豫东战役,是粟裕将军征战生涯中“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之一”,关内第一座解放的省会城市便是豫东战役中的开封。豫东战役中充分显示了粟裕将军的卓越军事才能,他以善于谋略、出奇制胜、临机应变的用兵之策,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改变了中原战场战略态势,为其后更大的决战——淮海战役作了实战铺垫。详见《粟裕指挥豫东战役大捷》。  相似文献   

2.
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客观因素是否具备,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取决于胜利一方各级将领、战士及民众的共同努力。而有了这些条件之后,军事统帅的作战指导是否正确,无疑起着关键作用。对抗双方的统帅,在战略决战中,总是竭尽自己的全力进行较量。双方又各拥有一定的实力,这就使得历史的发展显得波澜壮阔。三大战略决战中,毛泽东和蒋介石又是如何布局,进行战略对决的呢?  相似文献   

3.
多面挖掘,深度追踪,感受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体味时间与时代带给我们的启迪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歼灭敌人正规军144个师(旅),非正规军29个师,共一百五十四万余人。在这个期间,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都展开了进攻,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在战争的头两年,人民解放军每月平均歼灭敌军8个旅左右,到了这时,人民解放军每月平均歼灭敌军的数目,已经是38个旅了。这三大战役,使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覆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和全国胜利的到来。三大战役所取得的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的战略决战思想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战略思想的胜利。战略冷战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真研究三大战役的丰富经验,将帮助我们全面地学习领会毛泽东同志的战略决战思想和军事指挥艺术。  相似文献   

4.
张皓 《历史研究》2019,(3):82-100
1949年,蒋介石、桂系双方在败退之际产生南撤之争。蒋介石计划退往台湾;桂系企图撤退入粤割据两广,迫不得已时退守海南岛。桂系的战略导向是防守湘桂粤边一线并与解放军进行湘南决战,因之要求蒋介石调其嫡系军队参战,以便桂系军队入粤。蒋介石则通过加强广州部署阻止桂系入粤。其后,白崇禧部拟经滇黔进取云南并相机撤入缅甸或越南,但蒋介石通过布兵黔东和云南设阻使白崇禧的计划再次落空。中共中央军委利用蒋桂之间矛盾,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指挥解放军南线部队采取大迂回大包围战略,接连进行衡宝战役、广州战役、粤桂边战役,并在桂越边展开大追击。在蒋介石的掣肘和解放军的战场打击下,桂系军队最终覆灭,国民党军华南防线瓦解。解放军顺利达成华南大追击的战略目标,并一举奠定解放海南岛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此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长江以北的精锐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对加快中国革命进程.缩短解放战争的时间,起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粟裕对淮海战役的首要贡献,是提供了南线决战的战略构想和战略建议,在由战略进攻发展为战略决战过程中.在由“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的关键时节,粟裕频出奇谋.几次献策,提出了具有关键性的建议,对中共中央军委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军队起义与淮海战役吕仿松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同国民党在军事上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四个半师、28500余人战场起义,其中包括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所属五十九军全部和七十六军一三二师一个团,共三个半师、230...  相似文献   

7.
评《平津战役史》张守四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从1948年11月29日起,经过64天的激烈战斗,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平津战役的胜利具有重大影响。它最终摧毁了国民...  相似文献   

8.
平津战役是三大决战中的最后一场决战,以歼灭傅作义集团52万余人而载入史册。这场战役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全军统帅的毛泽东和战役指挥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等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决战中,林彪等人曾先后多次就作战问题提出建议,其中比较重要,并为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所采纳的有两次。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的日记表明,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对盟国合作的重视和期望影响了其军事决策。这一点体现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多次变更战略部署,并因为怀疑中国军队为盟国所做牺牲的价值而最终取消了衢州决战计划。蒋介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十分期待日苏间爆发战争,因此对日苏关系走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也是导致他取消决战的原因。蒋介石并未意识到其决策影响了之后的中美军事合作。美国政府事后对浙赣战役过程的调查,让美国陆军坚信中国政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决心保卫美国所需要的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10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粟裕大将110周年诞辰。粟裕一生没有进过任何军事院校,但比起黄埔军校生毫不逊色,他从战争学习战争,独立指挥作战,创造了深邃的战略思想和独特的军事指挥艺术,赢得了中外军事界公认的"常胜将军"美誉。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中,粟裕指挥过包括20多次著名战役在内的一百多次战役战斗,均是以全胜结局。  相似文献   

11.
王澎 《炎黄春秋》2023,(11):77-81
1948年深秋,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陷入困境,迫使蒋介石动用其嫡系精锐部队——黄维所率的第十二机械化兵团前去解围。解放军中野、华野并肩作战,经过23天的战斗,在当时淮北市宿怀县双堆集地区歼灭了这支装备精良的国军主力兵团,活捉黄维等国民党众将,仅有胡琏逃跑。双堆集战役是淮海战役中的关键一战,堪称“决战中的决战”。同时,这也是最惨烈的一战,虽歼敌12万余人,但我军也牺牲了3万余人。  相似文献   

12.
孙丽 《黑龙江史志》2013,(17):79-80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战略方针方面来说,离不开毛泽东战略决战思想的指导。辽沈战役的胜利,是我党我军制定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正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的20多次较大战役中的一个,也是在华北地区进行的最后一次较大的战役。国民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所遭受的损失是淞沪战役以来最大的。在整个中条山战役中,马村保卫战并不是一次很大的战斗,但它的影响却很大,致使西线中国军队失去了统一的领导和指挥,造成第五集团军的全军覆灭,加速了中条山战役的失败。第五集团军司令部驻地——马村中条山战役西线的最高指挥机关是  相似文献   

14.
《神州》2008,(9):74-77
济南战役纪念馆1948年9月间,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向济南国民党守军发起凌厉攻势,经过8昼夜激战,全歼守敌10万余人。这次战役被称为济南战役,它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济南解放后,于1949年在英雄山间兴建了革命烈士陵园。至1968年竣工,占地约42公顷,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烈士  相似文献   

15.
刘桂林  宋爱萍 《百年潮》2001,(11):41-46
在共和国的开国功臣中,有一位用兵如神、屡建奇功、深得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器重的将领,他就是名列十大将之首、享有"常胜将军"美誉的粟裕大将.1946年10月,华中、山东野战军集中行动后,中央曾专门指示: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谈起粟裕的战役指挥,与他一起指挥过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重大战役的陈毅元帅,曾深有感触地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就连不可一世的国民党王牌师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也不得不承认:"此人用兵,狡猾异常,常常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想不到的时候狠狠地咬你一口."  相似文献   

16.
<正>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打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对手是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既考验了新中国的国力和军力,更是考验了新中国的领导者们。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先后作出的五个重要决策—定下出兵决心、部署第一次战役、实施第三次战役、进行重大战略调整、实行边打边谈—构成了这场战争的基本脉络,保证了我方的战略主动地位,体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意志力和决断力。定下出兵决心  相似文献   

17.
《文史天地》2008,(11):64-67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集中主力70万人进行了辽沈战役。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根据东北在战争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选定东北为歼灭敌人重兵集团的战略决战的首战目标。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东北的大工业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随后,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发动平津战役。  相似文献   

18.
威震敌胆的豫东战役杨立人1948年6、7月间,在粟裕直接指挥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和中原野战军(简称中野)一部,在河南省东部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重要的战役--豫东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双方除战略上配合作战的部队外,人民解放军直接...  相似文献   

19.
青岛、即墨战役是我在胶东乃至山东战场所经历的最后一次亲自参与组织指挥的战役,也是我几十年来所参加组织与指挥战役、战斗中具有众多特点的最为复杂的战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在这场国共双方规模空前的军事较量中,国民党军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其精锐主力丧失殆尽,国民党统治集团也陷人土崩瓦解的状态。虽然国民党政府政治上的反动性决定了其必然覆灭的命运,但国民党军内部矛盾重重,内讧和倾轧十分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参战部队的战斗力,也是导致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场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