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鸦与狐狸     
从前,有一只狐狸很想吃树上的果子,可它怎样跳也吃不到。这时,一只乌鸦飞到了果树上,大口大口地吃起果子来。狐狸一看,马上心生一计。它先是赞美乌鸦如何得行,然后就和乌鸦攀起亲戚来。乌鸦高兴地把果子丢给了狐狸吃。狐狸吃完以后,就对乌鸦说:“今晚请你到我家吃晚饭吧!”乌鸦同意了。狐狸回到家后,只做了一锅肉汤。等乌鸦来了,狐狸就把肉汤盛进盆子里摆在桌上,然后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肉汤已  相似文献   

2.
偶获隐身帽一次,常贵出远门,在返回来时,才回到半路天就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只好摸黑在小树林里歇息。他休息的地方,恰好是一块坟地。他不知道这里是坟地,加上又累又乏,才躺下一会,就呼噜呼噜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阵喧哗声吵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哎哟哟!原来是一群赤身裸体的女人在跳舞。又见她们的两个乳房就象燃烧的火球一样闪闪发光,把坟地照得亮晃晃的。常贵知道是碰见了点鬼火的阿咱了。他不慌不忙地爬起来,拉着她们的手也跳了起来。阿咱们想害  相似文献   

3.
番茄炒鸡蛋     
正放学回到家,我兴致勃勃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请你和我一起来做番茄炒鸡蛋吧!"妈妈欣然答应了。说干就干,我拿起油瓶就往锅里倒。妈妈说:"做菜得先准备,总不能做无米之炊吧!"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从冰箱里拿出番茄、鸡蛋……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先把番茄洗干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盘子里,再拿起蛋在碗边轻轻一敲,  相似文献   

4.
记者眼     
背景板本刊记者刘珏欣同行孔狐狸坐在火烧店里,舀起驴杂汤喝的时候停了一下,问对面的我:"这事要落你身上怎么办?"然后又自己回答:"要是我男朋友,我翻天覆地也要救他出来。"那是半年前的事了。保定王朝案,身家起码上百万的石家庄人王朝被控开车到保定入室抢劫1  相似文献   

5.
喜盘     
正喜盘,是喜庆活动所用托盘。木质,使用时在盘子里垫一张红纸或红布,将吉祥喜庆物品摆放在盘里端给对方。这件喜盘,来自黄河口山西移民。盘子呈长方形,如同秦汉时期的食案,四角翘起如莲瓣,中间纹样为四只蝙蝠环绕一个变体的"寿"字。蝙蝠的蝠与"福"谐音,"莲"与"连"同声,福、寿、莲合在一起就是"福寿连绵"的意思。福寿纹样显示,这是祝寿专用的托盘。用盘子而不用手,是一种礼仪。如《红楼梦》第29回,贾母率家人去清虚观打醮时,王熙风为孩子所求的道符,就是张道士用托盘端出来的,还特地在盘子里垫了块"大红蟒缎经袱子"。  相似文献   

6.
父亲从小就喜欢舞刨弄锯。家里请木匠来干活,他就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帮忙凿个眼,拉个大锯。17岁时,父亲跟一位姓陈的师傅学会了木匠手艺。一生靠这个养家糊口,还成了豫西一带有名的木匠。父亲擅长打风箱、穿瓦札子,还有做棺材,我们这里叫"板"。附近的老人都希望用上我爹做的"板",因为他会在"板"上挑祥云、仙鹤等图案。那时做木匠活,没有电锯、  相似文献   

7.
正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嘴里的肉以后,乌鸦一直很后悔,想找个机会教训一下狐狸。有一天,乌鸦又找来了一片肉,狐狸也来了。狐狸一脸媚相,笑着对乌鸦说:"乌鸦女士,我是来向你道歉的,上次是我不对,我不应该骗你的肉。"乌鸦听了没有回答。狐狸眼珠一转,继续说:"亲爱的乌鸦,您的丈夫好吗?"乌鸦还是没有回答。狐狸见了,假装不耐烦了,大声骂道:"你这只死乌鸦,真没礼貌!"乌鸦听了,瞪了瞪双眼,忍无可忍地说:  相似文献   

8.
《考古》     
《中国文化遗产》2008,(6):111-111
巨石圈阵,新石器时代土耳其人信仰的中心地带 风蚀的柱子上.一头公牛、一只仙鹤与一条狐狸雕刻在一起。在土耳其东南部哥贝克力山丘一带.这样的石柱还有十一二根.它们均由新石器时代的土耳其人建造并矗立起来。当地媒体称之为”土耳其的史前巨石柱”.  相似文献   

9.
顾丽 《神州》2013,(12):5-5
三只狐狸有一只叫艾斯卡的兔子。一天,它骑着驴,后面还跟着驴驹。往住在乱木丛深处的哥哥家走去。在渠边玩耍的兔子们对艾斯卡说:"草丛危险,别去"但是,艾斯卡没有听进去。一天中最热的中午到了。调皮的驴驹甩动这头上的驴鬃。脖子上的铃铛不停地响着。在乱木丛生活地狐狸一听到铃铛的声音一下子就竖起了耳朵。"艾斯卡正往这边来。"小狐狸说。"别急,一会儿我们再教训他。"母狐狸说。"我抓毛驴。"  相似文献   

10.
一只黑狐狸,掉进了猎人设下的陷井。它想让猎人不捉杀它,摇身变成了个身穿黑衣的人。猎人来查看猎物了,黑狐狸大声呼救:“好心的猎人,快救我啊!”猎人见他的陷井里竟有个人,忙把它搭救出来,并嘱咐它:“以后走路得小心点,这里是我专捉狐狸的陷井。”说罢,猎人把那“人”领到自己家里,热情地招待了它一顿饭。黑狐狸怕再次掉进陷井里被猎人捉杀了,就想出了个自以为能永远保住性命的妙计,便对猎人说:“好心的猎人,以后若有  相似文献   

11.
张容生 《旅游》2000,(9):14-15
西部草原深处栖有两种狐狸,即赤狐和沙狐,秋日,蒙古族牧民想作一顶狐狸皮帽,便兜一些干马粪骑马找狐狸洞。狐狸洞在草原上并不难找。找到狐狸洞,看狐狸爪印,断定狐狸在洞里,就近拾一块合适的石头,塞人距洞口半尺的洞内。接着把马粪堆于洞口点燃,  相似文献   

12.
一天晚上,有一只大公鸡飞到一棵树上去过夜。刚刚飞上树,就有一只狐狸为寻找食物来到了树下。它有气无力的样子,好象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它发现了树上的大公鸡,立即抖擞精神,禁不住口水直往外流,自言自语地说:“今天的晚餐又有了。”狐狸抬头看了看树上的大公鸡,装出很亲热的样子,客客气气地说:“公鸡大哥,您好。我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有什么好消息,请直说。”公鸡警惕地,一本正经地说。“您知道现在的动物都是好朋友吗?”狐狸眉飞色舞地说。“昨天晚上,大家在一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个小伙子,名叫岩章。岩章为人老实忠厚,心地善良,是一个阿佤好青年。有一次,岩章用新糯米舂了一臼又白又软的粑粑。阿妈见了,对他说:“光蒙儿你舂的粑粑是什么味道,先给我和你爹尝一尝”。岩章说:“等我先拿到缅寺去供了佛,再拿来给你们吃吧!”阿妈听说儿子要去供佛,就没说什么了。岩章也就急急忙忙把粑粑用芭蕉叶包好,又拿上一对蜡烛和一串黄灿灿的芭蕉,作为供品装进一只提箩里,就到佛寺去供佛了。  相似文献   

14.
狐魅堪称中国人观念中各类精怪的代表,在早期它往往被称作"魅"、"狐魅"、"妖魅"等。狐狸能从百物中脱颖而出成为精魅,除了与秦汉时期盛行的"物老成精"的观念和求仙思想有关外,更与狐狸自身的特点及其与人的关系有很大关联。狐狸昼伏夜出、性格多疑、机智多诈等颇具灵性的特点,正是它被赋予各种神秘功能的生长点。狐狸介于家畜和野兽之间,生活在人们的周遭,与人类若即若离,暧昧不明,既不能为人们所驯服,又不时侵扰人类,这种不可捉摸的特性让人们很自然地将其视为能带来祸害、迷惑、疾病、灾难、烦扰的"妖魅"。此后,狐狸又逐步被人们从妖魅视为狐神、狐仙,文化内涵不断叠加、丰富和充实,最终形成中国历史上这一别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小狐狸刚一长大,老狐狸就把他咬出南去。曾经很护子的狐狸妈妈忽然变了脸,又咬又追,非要把小狐狸们一个个都从家里赶走,直到小狐狸一步三回头地远远地离开了家。狐狸母亲的行为看似残酷实则是明智之举。看来,狐狸母亲对自然界“弱肉强食”的道理已深谙于心。这是让其后代自立自强、繁衍发展的必由之路啊。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人类也希望自己的后代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具体应该怎样操作呢?老外的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在韩国,流行一种“狮子型”教子法,这种教子理念缘于狮子育儿的方式:森林中百般  相似文献   

16.
明朝年间,澂江县旧城乡梅玉村,有一个姓赵的庄户人家生了一个儿子,汉名叫赵晓宾,彝名叫阿咱利。阿咱利生得黑乎乎,胖墩墩,两道浓眉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圆圆的脸膛上配就着一张阔嘴巴,厚唇嘴,着实威武。他从小聪敏异常,胆大无比。七岁那年,父母把他送进私塾学堂。可他不喜欢读书,只爱下河拿鱼摸虾或捉蛇捕鸟。有一天,他在山脚石洞里  相似文献   

17.
马寅初的硬幽默 马寅初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挺怪的。他不管是请周恩来还 是请李富春做报告,一开头,都是自称"兄弟"。我印象最深的是 第一次见到他,他先不谈李富春,而是先说:"今天高教部请客, 兄弟我吃了几杯老酒。"在当时,不自称"我",而自称"兄弟"的, 在电影上、话剧里,大抵是黑社会分子,或者是国民党反动军 官。他对于李富春既不尊称为李副总理,也不平等地称他为同  相似文献   

18.
很早以前,熊有一双拳头大的大眼晴,看得很远很远;又有锋利的爪子,能抓攀树枝,善于格斗。因此,它谁都不怕,非常傲慢,目空一切。这样,所有的动物都恨透了它。可谁也惹不起它。一天,有只狐狸蹲在路旁,正从树洞里掏蜂蜜吃。这时,熊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见狐狸津津有味地吃着东西,就瞪着眼睛大声大气地吼道: “我熊大爷走这点过,你不赶紧让开路,还敢在这里吃东西!喂,你这个小家伙,到底在吃什么?不快送来给我吃点!”狐狸见它这副蛮横的样子,便想整治它一下,就头也不抬地边吃边回答说:  相似文献   

19.
整人之痛     
张勇 《钟山风雨》2014,(2):63-64
正"文革"时期太注意"左"或"右",而且一阵批判"极左",一阵又转风向,开始批判"极右"。结果是多少年下来,让一般人弄得"左""右"不是。据何东回忆,当年他父亲供职的机关里,有个人原名叫"×永右"。"文革"一来,赶紧改名叫"永左",而且还因此得到革委会特别表扬,说他是"大义灭名"。到"文革"刚一结束,他又改回名来还叫"永右",可之后又开始批极右。这一次他做得比较绝,干脆去派出所改户口本,从此就叫"永中"了。  相似文献   

20.
<正>格萨尔王是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传说他有一个忠诚的马倌,一生为格萨尔王驯养了很多骏马。马倌去世后,在他居住的地方,出现了一只黑颈鹤,鸣叫着、鸣叫着,久久不愿离去。后来藏族人民就把黑颈鹤称作‘格萨尔王达日孜’,意思就是格萨尔王的马倌。因此,黑颈鹤在藏族人民心中是一种神圣的鸟,被称为"仙鹤"神鸟"吉祥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