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迄今出土的唐代器物,屡见錾有“字”的标重印记。关于这一衡名,大家持论各异,或以为史籍失载,存疑待考;或以为编组序号,置而不计。由此而测定的唐衡轻重数据,亦参差不一。这里拟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试就“字”衡的由来、涵义以及它在唐宋权衡计量中的进位关系和实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在阴阳五行思想背景下,秦半两形成了重十二铢、直径十二分的制度。在中央集权制国家机器的强力推行下,人们的思维中,钱币上度制单位的"分",与衡制单位的"铢"便形成了对应关系,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汉代的货币制度中,产生了"三分钱"、"五分钱"指代三铢半两钱、五铢半两钱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杨勇 《文献》2021,(1):78-84
"分"是汉代度量衡单位之一,使用极为普遍。从出土材料来看,"分"还是病方中主要的度量单位之一。作为单味药物计量单位的"分",表示的是重量,而不是等份之意。所谓汉代"两"以下无"钱"与"分"之说并无依据,将出土病方中的"分"均理解为等份之意是极大的误读。出土病方中"两""钱""分"等衡重单位并存,相互之间存在着换算关系,当与汉代通行的衡制一致。  相似文献   

4.
根据岳麓书院藏秦简,锤作为计量单位,相当于8铢或1/3两。秦律赀罚中甲的价格为金2两1锤或1344钱,盾的价格为金2锤或384钱,"赀一甲"与"赀二盾"是两个不同的刑罚等级,因此赀甲、盾分为四个等级:赀二甲、赀一甲、赀二盾和赀一盾。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7,(5)
<正>三、反映唐代衡制何家村窖藏金银器中墨书最多的是标明自身重量,共63件,另外还有2件金盆传原有墨书。以上器物墨书大体应该是同时标重,但可能非同一称量者和同一书写者(图26、图27)。重量单位为"斤"、"两"、"分",没有"钱",超过十六两者,有的以"斤"为基本单位,有的仍以"两"为单位,如小簇花纹银盖碗(图28),碗盖及底内  相似文献   

6.
正"大金朝合"惯称为"大朝金合",此钱一直伴随较多争议,有"唐代花钱"的说法,有辽铸、西夏铸、金铸等说法,也有说是元建国前成吉思汗所铸,众说纷纭,但此钱不论直读还是旋读都难解其意,故有人认为此钱"所见皆伪"。今笔者略作考证。一关于"大金朝合"钱文的识读"大金朝合"钱最早出现的可查文献为南宋洪遵《泉志》,其文中批注:"大朝钱,李孝美曰:此钱寸五分,重十五铢,其文真书,曰大朝金合,肉好背面皆有周郭。"而李  相似文献   

7.
正收藏邮票的人都知道,在邮票中有一枚没有发行的珍贵邮票,名字就叫"放光芒"。但我这篇文章中所说的"放光芒",不是邮票"天安门放光芒",而是钱币中的"放光芒"。这究竟是一枚什么钱?为什么会叫"放光芒"呢?且听我从头道来。2011年2月11日,我在乡镇集市上花45元买到一枚云南省铸造的新龙半开(光绪元宝3.6钱)银币。这枚半开买的时候非常犹豫,从颜色来看,它不像其它半开银光闪闪,颜色比较柔和,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电视荧屏上,不单单是电视剧、文艺晚会等娱乐、教育类节目的片尾会出现"策划"二字,在新闻性栏目及大型专题新闻报道节目中也有这一职能分工.那么,新闻节目策划究竟是什么?该如何界定它的含义?又该如何把握策划的时机和环节呢?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唐代节度使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节度使的再探讨沙宪如唐代设节度使职,是军国要政中的创举。节度使的设置及其权势的发展,与唐王朝中后期的治乱兴亡有着重要的关系。那么,节度使究竟是属何职?它始设于什么时间?其权势是如何发展膨胀的?应该怎样评价它的历史作用呢?对此笔者欲略陈浅见,就教于...  相似文献   

10.
谈蜀汉钱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蜀汉是三国鼎立时期刘备建立的政权,存在了43年,铸行钱币较多,颇具独到特点和与众不同的风格。蜀汉立国后连年用兵,战费浩繁,仰赖铸币补充财源。所铸钱币名目繁多,难以辨识。 今据科学考古工作中众多出土钱币实物,参阅历代钱书、钱谱和有关研究文章,发现蜀汉直百系列钱币有直百五铢、世平百钱、太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直百等7种之多。蜀汉7种钱币,都是当百钱,构成了蜀汉直百钱体系,蜀汉将临灭亡之际,又出现了一种直一小钱,类同直百鹅眼钱。已不属直百钱体系。 1.直百五铢 蜀汉立国六年前(建安十九年)开铸直百…  相似文献   

11.
钱树是汉魏时期流行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陪葬明器。本文依据"柱铢"榜题和"摇钱树"的直观形象,认为将"摇钱树"定名为"钱树"较合理。并试从外观形态、文化渊源、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魏钱树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包公这个人物,人们太熟悉了,但熟悉的大都是他的舞台艺术形象。历史上真实的包公究竟是何面貌?恐怕知之不多。世人都认为,做人难,做官不贪难,究竟如何为人,如何做官?包公就是天下公仆的一面镜子。“得民心得天下”,包公一生中“清廉自律,为官正直,以法律提衡天下”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做人之道理,都是为官之学问。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对于有关包公历史资料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潘懿 《钱币博览》2010,(2):40-41
古钱文字的释读,往往有一个渐趋合理的过程。 先秦圜钱中有一品种,一般认为是秦国所铸。旧读“重一两十二铢”、“重一两十四铢”(图1、2),然而有两个问题。一是“二”、“四”与“珠”之间均有一横画,读为“一”则不可通,于是只好跳过不读:二是即使假设其为砝码.形制上固然奇怪,实物的重量亦似出入不定。  相似文献   

14.
在版式繁多的东汉五铢中,有不少重影和多笔的钱币,泉界称为"双胎五铢"。"双胎五铢"中"五"字上下重影和左右重影的较多,而"铢"字重影或多笔的较少。多年来,笔者从襄樊几次出土的东汉窖藏中挑出不少"双胎五铢"钱,现选拓5枚较有趣味的钱币介绍如下:图1,径2 5.5、穿9.9毫米、重2.9克。文字与东汉初期建武五铢相同,"五"字交笔缓曲,"铢"字的"朱"上下部为园折,并呈上短下长形状,"金"字上部三角可大,中部横笔上  相似文献   

15.
汉佉二体钱中的珍品王永生汉二体钱(sino-kharosthicoin)又名“和田马钱”,是公元1-3世纪古代新疆和田地区打制的一种地方货币,因其背面大多打印有一马形图案而得名,存世很少,向来为钱币界所珍视。这里介绍的一枚则是背面打印一骆驼形图案的汉二体钱。此钱是1989年10月和田地区文管所同志采集于新疆洛甫县杭桂乡苏力塔木沙漠(属古代和阗国范围),现藏当地文管所,1991年,文管所日杰甫·玉素甫和阿不都·哈的尔·土尔逊同志在《新疆金融》钱币增刊上公布了这一信息。l991年5月笔者第二次去和田考察时,在征得同意后拍了照片(见彩插)并测得其重6.5克,直径2.5,厚0.2厘米。汉二体钱可分大钱和小钱两种类型,大钱作重廿四铢铜钱,小钱作六铢钱。是以希腊货币德拉马克与四德拉马克为祖型,仿贵霜钱币打压而成。这枚属小型,与英国学者克力勃(J.Cribb)在《和阗汉二体钱的归属及与贵霜年代学的关系》一文中分为第十型的一样,圆形无孔、无廓,正面中央是一“”形图案,有的学者解释为“元”字,四周是汉文篆书“六铢钱”三字,背面中央是一骆驼形图案,骆驼昂头朝右作行走势,驼尾高翘上方有一打压痕迹,可能是一徽记,四周一圈为卢文。经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四川省彭山县发现一座北宋钱币窖藏,出土钱币重约400公斤。钱币种类包括西汉半两、两汉五铢、大泉五十,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东晋五金、陈五铢,北魏永安五铢、北齐常平五铢、北周五行大布,唐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会昌开元22种,后晋天福元宝、后周周元通宝、前蜀永平、通正、天汉、光天、乾德、咸康元宝、南唐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北宋宋元通宝。其中,该窖藏清理出会昌开元背穿上"永"字钱与前蜀永平元宝各一枚,均属珍稀钱币。前一种钱的发现,证实唐永州的确铸行过此钱。后一种钱的出土,说明前蜀王建铸行过这类年号钱。上述珍稀钱币的出土,对钱币界长期以来有关这两种货币是否铸行的争论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已为人熟知,本文重点探讨史学研究中利用方志资料的几种不同取向,即作为资料直接引用、作制度分析后引用、透过背后社会权力话语后引用和透过文化规范后引用等4种利用方志的不同方式,并试图发现它与近年来学术思潮和史学研究的转向可能存在的关系,以及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地方志资料.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方志是一种资料性著述,并且建议第二轮新修方志应加强对首轮修志情况的记述.  相似文献   

18.
河南鲁山段店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段店窑的再调查河南鲁山段店窑是故宫博物院于1950年11月在调查临汝窑时发现的。过去均把该窑列为宋代"磁州窑"系,而文献记载,鲁山在唐代就以产"花瓷"著名。鲁山窑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生产瓷器?主要的产品是什么?各个时代的产品和特征怎样?与周围瓷区的关系怎样?这些都有必要详细调查和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参加调查的还有河南省博物馆的王雨刚同志。  相似文献   

19.
一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出笼,是"文革"的一件大事。经典的"文革"叙事,一直把它视作"导火索",一切的故事都要从它讲起。但是,姚文元文章究竟如何出笼,尤其是毛与姚文的关系如何,几种常见的"文革史",或者语焉不详,或者未曾点透。像声誉甚好的王年一《大动  相似文献   

20.
正北宋人对本朝超迈唐代的财政能力和国家治理效果颇为自得,称宋太宗朝岁入缗钱已"两倍于唐室矣",(4)两税收入"租增唐七倍",加上夏税,"无虑十倍",(5)又称北宋财用"十倍于汉,五倍于唐"。(6)程颐说北宋"有超越古今者五事",第一事即"百年无内乱"。那么,北宋财政能力从何而来,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如何?本文在已有专题研究基础上,拟做一综合和整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