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食作为一种商品,由于它与国计民生具有密切联系,同时也由于它的使用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而成为一种特殊的重要商品。因此历届政府都把控制调节粮食生产与流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抗日战争时期的粮政是广西财经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颁布实施具有深刻复杂的经济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朱贵生隔岸观火坐收渔利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于民族危亡之秋。日本全面侵华之后,西方大国无动于衷。1938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说:“我们一贯主张维护和平。我们主张在本国和国际上的自我克制。我们主张所有国家在推行政...  相似文献   

3.
史良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她的名字,是与爱国民主运动和妇女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抗战期间是她一生思想最活跃和闪光的时期,其中某些见解直到今天仍未失去它的价值和光彩,对我们具有启迪的意义。本文就是阐述她这一时期的思想和活动的。  相似文献   

4.
周瑞清 《湖北文史》2004,(2):186-198
1934年我15岁时,经人介绍到程汝怀家中做杂事。当时,他家住在汉口府南一路德义里1号,他本人担任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黄安县长,驻在黄安。我先在他家做杂事,后跟随他当卫士直至解放前离开,对他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是我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情况,为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一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在实行减租减息的过程中,我党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下面,我们仅对此作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伊秀芬 《民国档案》2002,(1):101-103
抗战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大批高校内迁,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1937年12月,日寇的铁蹄已践踏到黄河流域,豫北、豫东沦陷,省城开封危在旦夕。值此危急存亡之际,国民政府教育部、河南省政府决定,河南大学要尽快撤离开封。河南大学虽辗转搬迁,但始终坚持敌后办学。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由陕甘宁边区倡导并首先实行的精兵简政,是中国共产党为克服财政困难,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军队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的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政策。由于进行精兵简政,不但紧缩了机构,精简了冗员,节约了支出,克服  相似文献   

8.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指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事虽经纬万端,但综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关系及其经验教训,对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是由蒋介石国民党一手组织起来的御用青年组织,在抗战时期,它与国民党一样具有两面性,既有爱国抗日的一面,也有反共、反人民的一面。抗战初期,为了挽救祖国危亡,全国及广东各地青年爱国抗日救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和发展,至1939年广东省青年组织及各县市分支单位组织共256个。特别是中共领导的在北方有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在广东有青年抗日先锋队等,在全国、在广东省各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苏中根据地是抗战时全国十九块主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它的范围:东濒黄海,南临长江,西抵运河,北至盐城、宝应以南,共十八个县,面积二万三千平方公里,人口据一九四一年统计,约八百余万人。该地区处于平原水网地带,盛产盐、粮、棉等战略物资,与上海、南京仅一江之隔,直接威胁日伪心脏地带——沪宁铁路沿线,因此为敌、顽、我必争之地。本文对苏中根据地的发展过程作一个概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11.
伦理观念是指道德观念,属于精神境界的问题。冯玉祥的伦理观念虽然在许多方面有一贯性,但本文为避免涉及范围太广,仅以抗日战争时期为限做初步探讨。冯玉祥在抗战时期虽然与蒋介石的矛盾相当尖锐,但从全方位上看他是国共双方都争取的人物,在国民党内是“民主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抗战时期的伦理观念是以民族抗战为背景的,所体现的是民族的“共性”,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所共同应有的品德。尽管蒋介石的特务造谣诬蔑冯玉祥为“伪君子”,但冯玉祥在这期间的有关伦理道德的言论和以身作则的道德风范,却为熟悉他的抗日阶层的人士…  相似文献   

12.
齐福霖 《民国档案》1998,(2):94-101,109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外国友好人士倡议下,经过各派抗日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中国广阔的大后方适应着战时的迫切需要,兴起了工业合作运动。它以工业生产为目标,采取合作化的方式,组织民众进行生产。这种生产自救方式,对于支援长期抗战,克服经济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它的发展和成就,在中国战时工业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当时曾被誉为“经济国防线”。本文试从工合运动的产生、发展及衰落等方面对之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日本对国统区毒品走私活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春风 《民国档案》2003,1(1):50-54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沦陷区公然贩卖烟毒的行径 ,已为中外 (包括日本 )秉持正义的人士所揭露。① 那么 ,日本对它侵略势力鞭长莫及的国统区采取了什么政策 ?分割敌我的“阴阳界”是否阻挡住了日本汹涌的毒潮呢 ?对于这些问题 ,目前尚无专文述及 ,笔者拟对此做一些探讨 ,以求事实大白于天下。一、日本毒品走私政策的制定为困死中国抗日力量 ,日本采取了封锁中国沿海航行和向内地走私日货的两手政策。一方面 ,日本于 1 93 7年 9月 5日宣布封锁中国全部海岸。另一方面 ,它在侵占中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后 ,建立了五大走私据点 :天津、徐州、上…  相似文献   

14.
引言 我的祖辈原是从安徽桐城迁来四川成都的,我从清末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降临人间起,便接触到“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局面,而这些变化也具有全国意义。例如:推翻满清的辛亥革命起义、打倒袁世凯、拥护孙中山,四川就同云南、贵州有密切关系,有时三省军阀间相互结合,有时又相互斗争,历史形成了一条规律,军阀间的勾心斗角,总是以战争开始,又以战争解决问题。民国之初,成都两次内战,我的老家两次被烧毁。有一次是妈妈带我去投靠法国领事馆,逃避了军阀混战之灾。  相似文献   

15.
张红 《民国档案》1999,(3):103-107
一、抗战时期缅甸成为中英关系焦点的由来19世纪80年代以后,英帝国主义进入了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时期,无论在亚洲,还是在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非洲,它都在尽可能地攫取更多的领土和势力范围,以确保大英帝国的长盛不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886年缅甸沦为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由英国驻印度总督委派一名专员进行统治。英国对缅甸的殖民统治使英国政府获得了丰厚的利益。首先,英国在缅甸大力推行稻谷单一作物制,使缅甸成为大英帝国的粮仓。据统计,1850年下缅甸稻谷种植面积仅40.2万…  相似文献   

16.
黄爱军 《民国档案》2001,3(2):89-97
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这一观点,长期以来为史学界接受和采用。近年来,一些论对是否存在战略反攻阶段提出,不同意见,本试就这一问题现再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刊启示     
王真 《民国档案》2000,(3):83-83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其实质是国力特别是经济力的较量。发展自己的经济力,削弱敌方的经济力,便成为交战国重要的经济战略?本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同样是以这一经济战略为依归。以往对战时中日经济关系的研究,着重于日本对华经济资源的掠夺,而忽视其削弱中国国力的一面,没有把对日本的经济行为研究和战略行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统区与沦陷区间走私贸易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春风 《民国档案》1999,(1):77-82,99
一、走私的原因抗日战争时期,在国统区与沦陷区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走私贸易。这种贸易之所以存在,与敌我双方的经济形势及其措施是分不开的。日本是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1936年日本各种军需原料的自给率分别为:铁砂23%,铣铁70%,铜59%,铝30%,棉花20%,铅8%,锡29%,锌29%,煤油8%,羊毛5%,橡皮、石油,镁、锑等几乎完全从国外进口。~①中国历来是日本所需生铁、煤、大豆、油料、生丝和盐等产品的主要供应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下令切断与敌占区的一切经济联系,日本除向欧美购买和从沦陷区掠夺…  相似文献   

19.
抗战前的西北交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正美 《民国档案》1999,14(2):90-96
一、抗战前西北的战略地位与西北交通建设的提出抗战前的西北指陕西、甘肃、宁夏、绥远、青海、新疆六省,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2%,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蕴藏了发展现代工业所需的绝大部分矿产资源。西北地区的矿产以新疆、青海为最多,陕西的石油,甘肃、新疆的金、银,宁夏的盐,绥远的石炭及铁等,都极其丰富。据统计,西北六省的主要矿产年产值可达1100多万元~①,但由于交通不便,大部分未能开发。西北同时也是国内的畜牧业中心,所产以牛、羊、马、骆驼、骡、驴、猪为大宗。西北地广人…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曾策划过鲜为人知的"四川作战"计划。该计划的出台是日本深陷于中日战争持久战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困境时,日本当局不得已而采取的"赌博行为"、"穷极之策"。"四川作战"计划的实施之所以一波三折,最终胎死腹中,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