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端 《神州》2012,(9):341-342
在美术培训中,培养少儿审美情趣是文化馆社会价值存在的重要表现,也是一项重要的美术培训目标。一堂培训课就好比一篇精美的散文,不但要做到构思巧妙完美、文辞生动朴实,更重要的是讲究形散而神不散。在美术欣赏这一门课中更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才能体现欣赏的品味,才能提升少儿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实际少儿美术培训中,如何做到注重少儿审美情趣的培养对文化馆的美术老师来说确实是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2.
郭希英 《神州》2012,(10):201-201
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正处于发育成熟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和欣赏能力,对美也有其独特的判断能力。所以在这一阶段,在美术课中除了教基本的绘画技能以外,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美术课中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因材施教、拓宽学生的欣赏视野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4.
王跃 《神州》2012,(1):91-91
在高中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高考展开的。美术在高考中是无关紧要的,所以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高中都不开设美术课。高中美术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几幅画,而是要培养他们建立起‘‘大美术”概念,能主动地、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多元文化的面貌,从而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许浩 《神州》2014,(14):104-104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中职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通过几年来对美术欣赏课本的总体分析,除了工艺课和绘画课外,教材的审美内容约占总课时的20%,并设有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部分内容,这就向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学生不断的启发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正美的事物会影响儿童,他们是爱美的,而且渴望艺术享受的心理会有变化,特别是进入小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美的追求更强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采取多种实施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适应他们爱美的需求。素质教育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审美教育,它对于培养儿童的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爱好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艺术造型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情与感觉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同儿童对事物的认  相似文献   

7.
高杨 《神州》2011,(5X):185-185,187
美术欣赏就是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并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美术学习方法。美术欣赏的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然而美术欣赏面对古今中外许许多多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从而达到真正地认识其内涵的目的呢?本文拟从评论、诗词、想象、网络四个方面谈谈高中美术课教学中,作品欣赏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霄 《神州》2013,(2):91-91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因此,上好美术欣赏课,重点就在课堂教学。然而长期以来,美术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做。其沉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充分发挥。只有改善课堂环境,改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被动的课堂活动中解放出来,才能引导他们积极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给美术欣赏课带来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的美术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美术兴趣,加强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开发为目的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教师示范绘画、指导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带领学生观察事物、开展竞赛活动、利用正确的评价手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漆祖丽 《神州》2020,(5):163-163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欣赏课的教学,让孩子欣赏到中外美术作品的精髓,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张增耀 《神州》2013,(36):171-171
高中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美术创作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对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塑造和提高。本文将会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作简要探讨,以确保学生能对美术这门艺术具有较好的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12.
闫书良 《神州》2012,(16):199-199
高中美术课以鉴赏为主,美术鉴赏是在对作品感性认知后的理性追求,是鉴赏者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和判断。在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中薄得审美体验。美术鉴赏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动。但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单纯的美术鉴赏课教学过于枯燥,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在分析作品,学生在欣赏作品,但课堂上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  相似文献   

13.
刘魏魏 《神州》2012,(6):322-323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在欣赏课,二是在技法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14.
关云  王俊刚  关红梅 《丝绸之路》2009,(20):122-124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判断、评价,提升审美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关键阶段。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注重作品的人文性、主客观相统一性及学生鉴赏的自主性,依据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尊严、智慧等人文特征,使学生学会鉴赏、判断、评价美术作品,争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促进他们和谐、健康、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华英 《神州》2011,(8S):78-78
一、由画入化教学方法概述 美术教学,对幼儿来说有着培养美感、陶冶情操、促进认知及提高智力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必须以幼儿为主体,寻找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其在美术活动中的情趣,并从中体验到审美愉悦,进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由画入化,简言之就是通过对幼儿的美术教学,使其了解画中隐含的文化,拓展儿童知识面。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谢平 《神州》2013,(12):126-126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审美观在不断改变。初中阶段作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关键阶段,初中美术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美术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观,增强学生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走向探究真善美的道路。因此,探究如何提高初中美术审美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将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探究初中美术教学如何开展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朱鸿涛 《神州》2012,(7):196-196
《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这表明了美术素质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美术素质不仅包含造型能力,还包含审美力、智力、品格等因素,并且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渗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海军 《风景名胜》2020,(2):0236-0236
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政治、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至中职美术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这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有重要影响。因此,中职老师必须注重德育功能的渗透,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可通过美术欣赏、绘画创作、实践活动等全面融入德育元素,以此树立学生的三观,调动学生的自主教育积极性,为德育工作不断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郭国梅 《神州》2012,(18):295-296
美术教育应该综合开发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和人格品质。针对目前美术培训市场的混乱局面,通过对美术培训热的思考,让家长和美术教育者切不可片面追求一时的教育效果,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张念 《神州》2012,(15):303-303
美术由于其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它反映社会生活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为集中,这样它也就蕴含了更多美的因素。美术教育是典型意义上的艺术活动,它是师生之间的审美双边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审美知识、艺术表现技能技法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审美倾向形成的过程。当代美术理论研究表明“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到提升”,由此可见美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