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展现双方在过去50年中的文化交流成果,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博物馆于2014年4月11日至6月15日联合主办"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为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呈现上一份特别的厚礼。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为展览所作贺辞中指出:"中国和法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各自创造的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文化,使两国人民始终相互吸引……中法两国博物馆展示着各自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多彩风貌。加强中法博物馆交流在两国文化合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五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一、中日政治关系曲折发展   纵观中日交往的历史,交织着友好的往来和恶意的战争.1972年,我国与日本建交,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我国放弃战争赔偿和日本对我国提供经济援助奠定了两国政治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开始了中日最高领导层的互访.中日关系发展进入高潮.   ……  相似文献   

3.
李敏 《文史精华》2008,(9):10-14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建交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时处东西方冷战期,此举震动世界,媒界称之为"外交核爆炸"。中法两国的建交谈判曲折而富于变通精神,建交公报只有两句话,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绝无仅有,法国也是唯一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没有首先宣布同台湾当局断交的国家。详见《中法建交始末》一文。  相似文献   

4.
一、中日政治关系曲折发展 纵观中日交往的历史,交织着友好的往来和恶意的战争。1972年,我国与日本建交,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我国放弃战争赔偿和日本对我国提供经济援助奠定了两国政治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开始了中日最高领导层的互访。中日关系发展进人高潮。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成功访问日本和日本天皇夫妇成功访华,曾把中日关系推向一个新高潮。但好景不长,此后不久,中日因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的政治摩擦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5.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决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个历史性的决定随即轰动了全世界。今年,中法两国建交已整整50年了,这也成为两国隆重纪念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去年,法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铁器部主任奥利维先生为此专门致函北京大学的李水城教授,商议如何庆祝这个值得两国人民纪念的日子。李水城教授考虑,近十余年来,中国的盐业考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并在中国创建了盐业考古这一分支学科。回想起来,中国的盐业考古之所以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取得长足的进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外考古学家、特别是中美、中法考古学家精诚合作和相互学习的结果。自2007年以来,李水城教授曾数次带队前往法国参加塞耶(Seille)河谷制盐遗址的考古发掘,可谓获益良多。与此同时,奥利维先生也数次前来中国,不仅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办学术讲座,还多次前往山东北部沿海考察制盐遗址,并参与试掘。这也使得双方对各自国家的盐业考古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推动了盐业考古的发展进步。此外,两位教授还分别撰写论文发表在对方国家的学术刊物上。可以说,中法两国的盐业考古合作产生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学术的范畴,成为中外国际合作的一个典范。为此,李水城教授提议对奥利维先生作一次专访,以考古学的视角隆重纪念中法两国建交50周年。  相似文献   

6.
1963年法国前总理富尔的中国之行是中法建交中的关键阶段,而定稿于11月2日的《周恩来总理谈话要点》又是富尔访华最终取得成功的基础。富尔访华初期,中法虽都有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愿望,但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使会谈陷入僵局。其后,中方在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有步骤建交方案、直接建交方案,最终在三项默契基础上同富尔达成了一致。中方把最终形成的默契以文本形式交给富尔,这就是《周恩来总理谈话要点》。总的看来,该要点是中法平等协商的结果,法国在其中承担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法台不再保持"外交"关系等义务。但谈话要点也是求同存异的结果,并未全面解决中法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7.
正尊敬的法兰西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大使白林女士尊敬的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主席让-保罗·克鲁塞尔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好。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展现中法两国50年来文化交流重要成果,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今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隆重开幕,这是中法博物馆界友好合作的一件盛事,也是中法博物馆界为中法建交50周年奉献的一份厚礼。它将载入中法文化交流的史册!本次展览虽然只有十件美术作品,但却囊括了卢浮宫博物馆、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这五家世界著名博物馆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8.
谢邦定 《百年潮》2006,(11):15-18
中国和突尼斯分处亚非两洲,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有少数突尼斯爱国青年学生领袖慕名访问中国.但由于两国相距较远,相互缺乏了解,再加上西方国家的歪曲宣传,突尼斯领导人对新中国还有一些疑虑,中突建交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9.
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件大事。作为政府总理的周恩来亲自参与和指导了中法建交的全过程。如果把中法建交看作一部大戏的话,那么,在这部戏的前奏、启幕、高潮、尾声的各个关节点上,周恩来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美、苏、英三国为了共谋核垄断,于1963年出台《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法两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中国政府驳斥条约,揭露美苏合谋阻挠中国核诉求的意图;法国政府愤慨拒签,反对美苏分割世界,期望建立独立自主的核力量。在反对美苏核垄断的共同利益诉求下,中、法两国调整外交战略,以核问题为契机进行外交接触、洽谈,并采取灵活建交方式,迅速成功建交。中、法两国对条约的一致反应,实质上是两国主张拥有独立核力量和发展独立自主外交的表现,这种核利益一致性也成为推动1964年中法建交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1.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中法建交曾被西方舆论称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当时 ,由于美国和台湾当局的阻挠 ,中法建交的过程曾出现一波三折的复杂局面。谈判之初 ,由于法国坚持中法建交不应以法台断交为前提而使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得知中法即将建交的消息后 ,美国和台湾当局又设置重重障碍 ,竭力阻止中法建交。围绕中法建交与法台断交 ,有关各方折冲俎 ,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外交战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发展、变迁、衰亡和更新的,同时也受着建立在这种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伦理道德以及自然民俗、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经济高度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时期,也必然是这个国家城市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也包含着两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交往史。本文仅就两国的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友好交流作一点研究,与同行们商榷。一、中日两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3.
黄庆华 《百年潮》2014,(10):74-76
正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分别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将近三个月时间的建交谈判取得成功并落下帷幕,翻开了中法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与此同时,法国了断了同台湾的关系。蒋介石在得知法国政府决定承认中共政权,特别是看到贝志高送来的戴高乐有关"在相当接近之将来,本国政府将与北京政府建  相似文献   

14.
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在美国看来,法国承认中国不仅影响其遏制中国的战略前景,而且严重损害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实际利益。为了阻止中法建交,美国采取了三项措施:阻止法国同中国建交;压迫台湾不主动同法国断交;胁迫其他盟国不追随法国的行动。美国的这些举措,虽然在局部上取得了一时的成效,但收效甚微,根本无法抵挡中法建交在战后世界格局变化中产生的重大影响,更不可能实现其企图阻止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目标。中法建交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也有助于维护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美国从遏制战略出发制定的阻挠中法建交的政策,自然无法避免其必然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有两千多年友好关系的历史,文化与经济的交往,十分频繁。自古以来,两国之间给予对方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中国古代文化曾大量移植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新的思想文化潮流也相继传播到中国。很多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一脉相通,源远流长。因此中日两国及两国人民之间,都怀有深厚的情谊,中日两国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中国的变革,瑞士于1950年1月承认新中国。经过四次建交谈判,两国于9月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瑞把各自驻对方的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瑞士对其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的综合考虑,对中国形势的客观评估以及中立外交的传统等,是瑞士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原因。中瑞建交,不仅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也拓宽了各自的外交舞台。  相似文献   

17.
1925年,为管理法国所退庚款,中法协商成立教育基金委员会,并设两国代表团,共同洽商改善中法教育基金的相关问题。本组史料收录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的组织大纲、成立及其发展状况,中国代表团章程及1926-1944年间中国代表团会议记录及部分预算等内容。兹于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际公布本组史料,希望对促进民国时期中法教育事业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1925年,为管理法国所退庚款,中法协商成立教育基金委员会,并设两国代表团,共同洽商改善中法教育基金的相关问题。本组史料收录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的组织大纲、成立及其发展状况,中国代表团章程及1926-1944年间中国代表团会议记录及部分预算等内容。兹于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际公布本组史料,希望对促进民国时期中法教育事业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许虹 《百年潮》2003,(8):26-30
1964年1月27日,我国政府与法国政府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首次采取了在内部达成默契的基础上先宣布建交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方式,为中国迎来与世界各国第二次建交高潮打开了突破口。法国的需求法国提出与中国建交是从法国在对外事务中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考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法国作为西方盟国的重要成员,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继续与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保持着外交关系。虽然50年代法国曾提出过同中国建交,但由于中法之间在建交问题上存在着两大障碍,使中法未能正式建交。这两大障碍:一是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坚决反对任何“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二是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中国反对法国的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领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彻底废除历史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不平等条约及特权,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奠定基础。尼泊尔因1856年的《藏尼条约》及种种历史原因在中国西藏地方享有诸多特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955年8月中尼建交后,两国于1956年就尼泊尔与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谈判,最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协商解决了尼泊尔在中国西藏地方的特权问题,使中尼两国关系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开始了两国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