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华  ;唐光斌 《神州》2013,(35):253-254
教育是关乎民族前途和国家未来的大事,在知识经济时代,重新回顾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实质,对于准确把握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三个面向”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视角,对新时期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杨琦琛 《神州》2014,(15):139-139
“微博”(Twitter),一种新兴的虚拟网络社交手段,以其强大的功能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尽管“微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尽可能的降低“微博”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使“微博”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隋秋志 《神州》2011,(23):132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我国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我的各项事业的栋梁。在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我国一直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我国近些年来一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品课程,"两课"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对大学生的"两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两课"以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影 《神州》2014,(15)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地方私学的创办奠基者,是世界公认的古代大教育家。在孔子的众多教育思想中,本篇文章择取他的“慎言观”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其特点是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发,从中确立自己的价值理想和生活意义,为人生文化提供种种价值理想和实现此等价值理想的途径与方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标志."天人合一"思想是其中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1931年国共在中央苏区展开的第三次“围剿”与反“围剿”,开场和结局都颇具戏剧性,整个“围剿”、反“围剿”进程,直接受制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国共两大主角的角力过程中,宁粤冲突和九一八事变,某种程度上成为国共武力斗争的搅局者。事实上,1930年代前后,国共之间的许多故事,都可以看到如是因素的介入,国共两大力量之外的“第三者”,为历史的走向增添了更多的变数。  相似文献   

7.
蔡宗山 《神州》2014,(18):128-128
"中国梦"一词迅速成为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焦点。什么是"中国梦"?它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实现"中国梦"又具有怎样伟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作为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高校在面对"中国梦"这一理念时,又该怎样去理解、借鉴和运用它来进行思想教育?在实践中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强烈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本文将从"中国梦"的定义、本质、内涵出发,以"中国梦"对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指导,探讨高校如何在"中国梦"理念下进行思想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韩咏梅 《神州》2013,(9):83-83
"QQ"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它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辅助手段和有益补充。QQ作为高职大学生追捧的聊天工具,已成为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贵,在提供情感交流、信息共享、求学成长、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QQ"的产生和普及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头等大事,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让“中国梦”成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头等大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大学生“个人梦想”、“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相似文献   

10.
张晓玲 《丝绸之路》2014,(12):79-80
当下,在“中国梦”重要思想的引领和激励下,全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青年学生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如何让他们树立并践行“中国梦”,学校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为此学校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深入学习“中国梦”的科学指引作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把握历史机遇,为实现“中国梦”与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1.
许承宁 《神州》2010,(5):24-26
九十一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震古烁今的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中国百年现代化运动中的一个富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点。“五四”启蒙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提倡新文化、新文学,批判继承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理性吸收外来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有三大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生活;在做中学。这三大内容对现代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革”初期的一些中学生,为什么成了政治及人身迫害的一种工具?为什么越过了人类文明的底线?作家王小波的一位曾任北京市工读学校校长的世伯,“文革”前曾在学校大讲“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鱼”,听的学生毛骨悚然。结果在“文革”中,学生们强迫这位校长赤身趴在冰面上,留下了终身病痛。王小波说,这是他“自己吃了自己的屎”。“幸运的是他还未讲过‘割股疗亲’、‘郭巨埋子’,因而幸免于被刀片割肢和活埋”。  相似文献   

14.
大学女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四弱四强”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大学女生思想出现的"四弱四强"现象,应加强理想和信仰教育,使大学女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深入实践,贴近实际,有的放矢,解决大学女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应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理念,创新大学女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变应变,推动大学女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美子 《沧桑》2010,(6):194-195
"90后"大学生开始成为当代高校学生的主体。作为一个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群体,他们究竟是"垮掉的一代"还是"充满希望的一代",我们应该对其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不仅如此,面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挑战和新课题,高校工作者们应该不断更新旧的思维模式,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教育对象特征的"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吴筱 《文史月刊》2013,(4):72-73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儒家倡导的和谐思想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方法论上看,儒家试图通过调和的方式,最终达到一种和谐。从价值取向上看,儒家的全部道德理论,都是为了追求最终的和谐。儒家"和"文化讲究"和心","和心"在处理人自身、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表现出了我们至今仍需学习并加以倡导的各种素质;讲究"和而不同",体现了强大的包容性,展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容纳力;讲究"天人合一",集中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扬 《攀登》2008,27(1):35-38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秦汉之际,社会上出现了没有世袭贵族身份的平民也可以因有"功"、"德"而称王的思想,这种思想为刘邦建立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提供了法理依据。刘邦建汉以后,为了稳固其统治,推行分封诸侯的政策,以示"与天下同利"之"德"。为了进一步彰显其"德",他又将分封制扩大到了依照帝国格局规划建造的帝陵布局中,将这个微缩的帝国以陪葬墓园的形式分封给诸侯、功臣,这当为汉陵陪葬墓兴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红菊 《安徽史学》2022,(6):116-124
20世纪,我国兴起了两次“太平洋问题热”或曰“太平洋热”。一次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次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次“太平洋热”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兴起的,有显著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某些关联和延续性。两次“太平洋热”都是由现实需要引发的社会关注和学界探讨,都成立了民间组织,并出版了一系列著述。但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的国际格局和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两次“太平洋热”有着本质不同,最突出变化是中国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梳理两次“太平洋热”的成果,对深刻认识国际形势演变和我国的战略定位、太平洋于我国发展的意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站在政治的高度、加大创新的力度、拓展实践的广度等"三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