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宝禄先生已退休多年,退休前系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刘宝禄出身于武术世家,父亲刘仪轩是兰州著名的老拳师。刘仪轩早年师从田广仁法师,得撕炮拳真传,功力深厚,是当代撕炮拳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是撕炮拳、八门拳集大成者。刘宝禄5岁开始随父习武,父亲是他武术生涯的启蒙者,他跟随父亲系统、扎实地学习八门拳系拳械与撕炮拳,11岁即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武术比赛  相似文献   

2.
陈镁 《中国土族》2007,(2):46-46
马有林,男,回族,1951年11月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987年参加工作。现为民和丰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古典家具收藏委员会副主任。马有林参加工作后,多年奋斗在商业战线,历任民和县  相似文献   

3.
李成银 《民俗研究》2012,(2):101-104
受到诸多历史原因的影响,查拳长期以来只在回族中传承。安丘查拳源于回族杨氏一派,经发展演变自成体系,其传承人冲破历史禁锢,将查拳技艺呈于世人面前。在这一过程中,习练查拳的安丘回族的民族性格悄然发生改变,这将对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三川地区的中川乡,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地方,那里人杰地灵,风景优美,更引人注目的是那里长约五公里的有着“小三峡”之美誉的禹王峡(原名寺沟峡). 民和县是黄河流经青海省的最后一个县,而位于中川乡峡口村的禹王峡,则是黄河流经青海省的最后一道峡口.穿过禹王峡,黄河彻底告别青海,义无反顾地东流至甘肃境内.  相似文献   

5.
《沧桑》1996,(2)
太极拳是我国最著名的拳种之一,也是流传最广,深受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喜爱的一种拳术。 太极拳始创于清初。乾隆年间,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用《周子全书》中阐发《易经》太极阴阳的哲理来解释拳理,写成《太极拳论》,太极拳这个名称才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6.
在贵阳市东郊白花山回民公墓里,长眠着一位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王静斋大阿句,鲜为世人知晓。王静斋名文清,天津人,回族,1879年出生于一个经师世家。父亲王兰庭亦一阿司。静斋幼小时,即在家学习阿拉伯文。稍长,继续到外地一些清真寺接受经堂教育,学习经训、教义。26岁时,在河北省安次县安育村于勉翁阿句门下学成挂掉穿衣(注),取得阿句资格。静斋学习孜孜不倦,精通阿拉伯语、波斯语,自修汉语文和英语,亦有一定造诣,通晓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注学、圣训学、教义学、教法学以及教史等。静斋一生极为重视求知,常与人言:“学无…  相似文献   

7.
龚强 《黑龙江史志》2007,(10):50-52
<正>三、回族的文学艺术1.文学回族文学包括作家文学和丰富的民间文学,而在民间文学中又包括神话传说,民歌民谣和叙事诗等。作家文学回族作家文学可以追溯到元代甚至唐代。回族作家文学深受汉族文学的影响,它的创作与汉族文学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长期以来融合于汉族文学发展的体系之中,并对这一体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历史上产生过不少著名的文学家。回族作家文学是回族作家以汉文创作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父亲     
父亲名玉善,字云亭,号慈航,1925年农历正月初八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父亲是一位和善、文雅的人,也是一位最爱他母亲却又享受母爱少的人。  相似文献   

9.
喇家遗址位于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黄河上游地区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的大型灾难遗址。保留有史前地震、黄河大洪水和泥石流等多重灾难遗迹。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农田建设中,在1982年文物普查中予以确认,1986年被青海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至200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县博物馆联合对喇家遗址进行了历时9年的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发现了聚落居址、环形壕沟、祭坛广场等主要遗迹,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其他各类文物干余件。2001年,喇家遗址被国  相似文献   

10.
民和喇家遗址碳十四测年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前言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南端,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官亭盆地古遗址群考古研究"的过程中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与研究~([1])。1999年进行试掘,2000年开始较大规模的发掘~([2]),到2007年,遗址中先后发现了壕沟、房址、广场、窖穴、灰坑以及墓葬等,出土较丰富的陶器、石器、玉器、人骨等。灾难性场景是该遗址的主要特征,多处房址中有挣扎、躲避或呼救等不  相似文献   

11.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对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统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由中央政府册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充当地方政权机构长官.所以,确切地说,土司一词,系指制度名称,并非官职. 青海地区的土司,部分始于元代,正式受封于明代,多为明代西宁卫所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等官,到了清初又归附了清朝.清朝政府仍然就其原职授为土司.据有关史料记载,青海地区共有土司19家,其中回族土司只有一家,即民和冶土司.本文就有关民和冶土司的由来以及冶土司与青海(中国)冶姓回族的族源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恶魔马步芳     
马步芳(1902—1973),回族,出身于军阀世家,受回民式教育,历任青海本家族军队副营长、营长、团长,1929年接受冯玉祥改编,成为西北军——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独立第九混成旅旅长。1936年,代理青海省主席、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10月,率部在甘肃河西对北上红军进行疯狂堵击,历时7个月,予红军西路军重大杀伤,残酷杀害红军俘虏。1938年,正式就任青海省主席、国民党青海省党部主任委员。至此,登上“青海王”宝座……  相似文献   

13.
高亚兵 《丝绸之路》2013,(8):139-140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互为重要邻国,两国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其中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在哈萨克斯坦叫东干)等十几个民族对两国来说都是跨境民族,所在国民族政策对跨境民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做好中哈两国民族政策的研究对实现两国跨境民族的和谐跨居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政策的执行机构是研究两国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为视角来窥视两国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棍是流传于西北各地的传统武术门类,包括鞭杆、齐眉棍、条子棍等多种棍类器械。甘肃是西棍的起源地和核心流传区域。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西棍起源的研究存在多种说法,大部分依托于民间传说,要研究西棍起源必须从一个地域的人文历史地理的大视野下去考量,不能满足于对一两个民间故事的延伸和考证,必须透过现象(民间)看到本质。本文结合甘肃甘南、陇南、天水等地地域辖区的形成历史,对民间传说进行的辨伪梳理,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发现西棍的起源、成型和明初江淮地区大移民有着必然联系。可以说,江淮大移民成就了西棍雏形,成为西棍最为重要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纵横》2008,(8):59-59
2008年,是举世瞩目的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先生诞辰100周年。为此,"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公共政策研究基金"与本刊及《炎黄春秋》杂志联合发起"冶方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活动。本次活动由新浪网独家网络支持。大赛组委会将评选出获奖文章,颁奖仪式将于10月孙冶方先生诞辰100周年时在"冶方书院"举行。  相似文献   

16.
《钟山风雨》2015,(1):2
<正>黄侃(1886-1935)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文史学家。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任教授。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  相似文献   

17.
薛成有 《攀登》2005,24(12):86-8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结合地方实际去实践,为此,笔者选择民和县各乡镇村支部书记为调查对象,从农民对目前国家农村政策所持态度、对农村经济形势的看法、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民主意识以及农民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就青海省农业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教育不公平和完善立法的民主化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族》2004,(4):47-47
青海君吒药业有限公司是青海省民营企业,成立于1999年8月。1999年由青海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公司成立了以种植、生产中藏药材为主的企业,并于2002年8月将厂址从西宁搬迁到民和县川垣开发区,这次搬迁共征地18亩(12000m2),总投资1590万元,建成拥有两条达到GMP标准线的新厂区,利用青海独有的天然药材资源进行中藏药材的种植和成品药生产。该公司扩建项目总投资1590万元,资金到位1590万元,其中在县信用社贷款100万元,自筹1290万元,缺口200万元(购设备、基建欠款)。青海君吒药业新生产基地包括办公楼、提取车间和胶囊剂、颗粒剂两条生产线…  相似文献   

19.
白鹤拳是发祥于福建省永春县的一门独特拳种,属南派少林武术,是中国武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始创于清朝康熙年间,后来向外广泛传播到八闽及台湾、东南亚等地,代有名师,享誉海内外。俗谚云:“永春白鹤拳,无烧也拉沦(闽南语微温意)。”即形象地道出永春白鹤拳的威力。鲜为人知的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曾与永春白鹤拳有一段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吴昭谦 《江淮文史》2006,(3):151-154
在当今一部部刀光剑影、神奇莫测的武侠影视盛行,各种拳技武术又二度梅开、百花盛放之际,我不禁又联想起我们枞阳的“东乡武术”来。1947年前,我就读的高甸初级中学,原属桐城县南乡(今枞阳县)。在校同学中有一部分是东乡(周家潭、横埠河、孙家畈一带)人,他们大部分都会一点武术,课余时也教我们一两套,常津津有味地叙谈着过去的拳技棍术、江湖故事,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三十六教头九华山大战“花和尚”自清初到咸丰的200年之间,是“东乡武术”的兴盛时期。其间英才辈出,民间流传的三十六教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大战“花和尚”,扬威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