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年前,贵阳在时代的感召下,乘风破浪,改革开放;三十年后,贵阳处处是一幅幅改天换地、欣欣向荣的美丽图景。  相似文献   

2.
眼前这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朝门,历经沧桑岁月,已很陈旧、苍老。三百年前,一个身穿粗布长衫的青年从这座朝门走下石阶,在门前的小溪中掬一捧清流,洗去一夜苦读的困顿,便沿蜿蜒的山路走出这偏僻的骑龙小寨。谁会想到,这个生长在贵州高原蛮夷之乡的青年,日后竟成了“早岁富父章、大名黔中起”的“西南巨儒”,“诗当康熙,如日正中”的“京机重臣”。他,就是周渔璜。周渔璜名起渭,号桐野,明洪武年间先辈参累戍边赴黔,迁来贵阳,父亲周国柱是贵阳府学生员,为人诚笃。周渔璜自幼聪颖,在《耕读为本”传统意识薰陶下,一边刻苦攻读…  相似文献   

3.
34年前,还是初中代课老师的何力,每天上班途中路过贵阳工学院的大门时,心中常常暗怀希冀,渴望成为大门内的一员。当年,怀着同样梦想的还有知青顾久、何光沪,公社团委书记霍健康,银行秘书周宝英,代课老师周晓云,青工申晓庆、张晓松、王六一……  相似文献   

4.
正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它独特的历史文化。500年前,王阳明先生造访贵阳,在此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500年后的今天,贵阳将他的"知行合一"作为城市精神。阳明祠作为承载了这份精神文化的传承地之一,显得尤为珍贵,它牵连着贵阳的城市生命气息和脉搏,是贵阳人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的象征体。在打造创新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大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足球如果能像57年前我们学校那样认真较劲,恐怕早就进入世界强队之列,出现在一次次世界杯上了。在熬夜看南非世界杯,享受足球盛宴的日子,我想起了从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新世纪体育报》2月24日A8版读到的一篇题为《贵阳曾经有支星火足球队》的文章。其中说道,上世纪50年代,在贵阳市简陋的六广门体育场,经常活跃着一支少年足球队——贵阳星火  相似文献   

6.
贵阳车辆厂以改革求发展,靠科技增效益,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拓展市场空间,企业扭亏后始终保持着协调快速发展的势头。企业固定资产由10年前的数千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16亿元,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该厂的成功之秘:请看本刊转载《贵州日报》的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7.
正每一个地方的发展与变迁,总是有迹可循,却也无法推测。大时代的滚滚红尘,小地方的悠悠岁月,如今都汇聚在此,凝结成一滴晶莹剔透的水滴,终会融入到历史奔流不息的长河里。30年前,贵阳是一座小小的城,没有川流的车辆,没有耸立的高楼。沿着城中心的大十字向任何一个方向步行,不用多久,都会出现一排矮矮的平房,本应属于城市的热闹景象戛然而止。30年前,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举家迁至贵阳。当时还没有一环  相似文献   

8.
《贵阳文史》2011,(1):97-F0003
2011年1月10日,贵阳银行举行揭牌仪式,成立于1997年的原贵阳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贵阳银行。  相似文献   

9.
这是我为贵州史馆馆员周树心(杏邮)先生《杏邮书印集》,在贵阳举行首发式,步周兄《自嘲》诗韵,而作的一首七绝相贺。树心先生,坎坷人生,在桑榆之年,得京青化传播公司支持,结集出版发行个人书印专集,是值得一歌的幸事。去岁,应遵义之邀,会遇周兄,大病初愈,拄杖而行,会上周兄赠余《自嘲》一绝:  相似文献   

10.
<正>据资料统计,贵阳光是传统小吃即有100余种,更不要说贵阳菜中的各种佳肴以及在贵阳风靡的贵州各地地方美食。更何况众口难调,英谚云:"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贵阳人眼中,真要遴选贵阳美食的TOP10的话,恐怕也是一千个人有一千张名单。所以,受嘱推荐贵阳美食,心中不免大为踌躇,方家笑话事小,如果遗珠太多,岂非与初衷相悖?但是,作为一个资深贵阳吃货,在网上看到外地朋友来筑攻略,明明吃到的不是贵阳正宗,又或者费而不惠,上了不良商家的当,未免感到难过:费时费力费钱的结果却是拿了冯京当马凉,实在不值。因此,即便明知推荐美食是一件费力  相似文献   

11.
山中岁月长     
<正>城市是一个历史的沉淀物,每个历史时期都在这个城市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山中岁月长。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将来,也许就如春夏秋冬四时的循环,并没有什么高下是非好坏,只是相继相代、去旧务新的过程。贵阳,作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和中国最佳避暑休闲城市,绿带环绕,风光旖旎,良好的生态、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贵阳位于万山之中,四周峰峦相连,南明河萦回其间,水曲山回。作为贵州省会,数百年来,岁月给贵阳的山水别样风韵,山水与时间将这片山地上的悠远古老文化一点一点沉淀,让今天的贵阳在旅游资源上具有不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12.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贵阳历史上的今天》,是关于贵阳历史的书,是贵阳历史的一种普及性读物。它将贵阳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以日志的形式,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汇集于一书。读者从阅读中可以了解贵阳的历史,认识贵阳历史上重要的人、事、物,弄清贵阳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志体史书”,以写志的形式写历史,是本书一大特点,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历史读物之处。本书编写,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法。一般事件,采用编年体,按时间顺序,一事一记;重大事件,采用纪事本末体记录事件的完整过程。这种以记为主,不作过多评论的写史形式,可以使记述…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冬,日本侵略军打进了广西,直抵贵州的南大门——独山,史称“黔南事变”。这时黔桂两省受难同胞涌向贵阳方向疏散。据当时统计,难胞进入贵阳的6O000多人.贵阳那时人口不过30万人,突然增加了这么多难胞。物资供应异常困难,各方面都非常紧张,国民党政府立即成立“难胞招待所”以救济逃来贵阳的数万难胞,救济难胞的总体规划是由行政院社会部主持,部长谷正纲亲自到黔桂边境及贵阳地区进行督导。贵阳没有很多的房舍来容纳几万难胞,社会部和地方政府、党团商议,在贵阳设立近3O个难胞招待所,由政府、党团机构各自承办.这样分散…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上旬,全国各大媒体竞相刊载了一则备受关注的新闻:“我国第一个数字电视标准——1080正式提交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然而媒体并未注意到,早在数周之前,一种清晰度更高、能够全面兼容1080i、技术档次整整高出一代的1080p数字电视产品,已在贵阳海信工业园批量生产,并很快在贵阳、成都、重庆、西安等几乎整个中国西部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贵阳海信此举抢占的技术制高点,使贵阳与青岛一起成为中国仅有的两个能够生产1080p高技术数字彩电的城市,也使贵阳这座西部城市在中国数字电视机市场的大门甫一开启之际,便以技术上整整领先一代的优势令人刮目相看!“蝶变”之一:嫁接——合资催生技术创新能力质变在市场经济的法则下,企业最可依恃的核心竞争力莫过于对核心技术的消化和掌控。尽管贵阳海信的前身——贵阳华日电器有限公司也曾红火一时,可人们今天很难想象的是,支撑了“华日”整整10年辉煌的全部“技术”竟只有5款引进的18英寸彩电品种。其自主技术创新几乎一片空白。1995年,当“华日”迫于产品老化贷款2000多万元,二次引进日本生产线和一款21英寸新款彩电时,此起彼伏的彩电价格战随即把彩电业逼进低利润的“死角”。面对“品种更新”沦...  相似文献   

15.
高自约,名昌隆,是贵阳大坝子高家自江西吉安迁入贵阳后的第15世孙,高廷瑶的玄孙。1906年旧历7月出生于贵阳。自幼进私塾读书,14岁考入贵阳模范中学。1926年就读于上海国民大学。后赴法国留学,因故折返,未能终其行。从1927年起,曾先后就职于漳州禁烟处、汕头警备司令部政治处、广州第八路总指挥政治部。1932年,在上海市政府秘书处任科员。1937年,任广东省民政厅秘书。  相似文献   

16.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2,(3):1+131-F0002,F0003
这三通莫庭芝致王个峰书,今藏贵阳五之堂主人舒奇峰处,我在几年前的一篇旧文里提到过.这是贵州师范大学李独清教授旧藏,李先生归道山后,为舒君收得.  相似文献   

17.
爱在四乡     
正贵阳虽是移民城市——这在抗战中尤其表现明显,但贵阳的风月却不仅只城里的流行与现代,也有四乡的绚丽和奔放。尤其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长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贵阳少数民族,为贵阳的爱情增添了别样的韵律与调性。民国时一篇关于贵阳苗族同胞跳厂的报道开头是这样的:"他们以原始形式的歌舞来娱乐自己,并揭开彼此间爱情追逐的序幕……"可以说,这句话是对贵阳少数民族同胞爱情的准确概括,并不仅限于苗族。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于7月10日——12日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和路径选择",会议通过了"2014贵阳共识"呼吁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从宋科炳先生50多年所记的日记中,摘录了部分关于过年的片段。从一个国家省级机关干部的视角和经历,反映了七八十年代贵阳过年的情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国关键的转型年代,由于"文革"所导致的物资短缺、精神贫乏和对改革开放的渴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碰撞,年文化的变化痕迹特别明显。与他的五六十年代日记(参看《贵阳文史》2013年第一期)相比较,可以看到收音机、电影、凭票购物等关键词变成了电视机、彩电、春节物资供应会、书画展、迎春灯展、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电视春节联欢节目、奥斯卡金奖电影颁奖大会等。对于过年,经过"革命化"春节"洗礼"的贵阳大众,到八十年代又在年的传统文化、习俗的恢复中涅槃。日记中选录较多的拜年礼仪的记述,可以看到拜年礼仪从亲友扩至同事、社会知交,从年前到年后。过年期间,对新年的渴望和激情,年文化的复活和更新,无形中盖过了日常工作。这是大众对未来新生活的幸福有"想头"、有"追梦"的体现。贵阳俗语常说:"衣食足,礼仪新",从日记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20.
13年前,85岁高龄的龙贤昭同志放弃了在省城贵阳苦心经营的家,告别了极力挽留他在省城安享晚年的老领导、老同志、老战友和他的儿女、孙辈们,回到了家乡天柱县,重新将自己的奋斗起跑线归位于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