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梅 《旅游纵览》2015,(1):54-55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网络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进行了很多的创新。本文主要在分析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旅游营销系统构成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创新策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缪海霞 《旅游纵览》2023,(11):166-168
沉浸式体验属于新媒体时代网红型体验业态,多用于教育行业、娱乐产业,而在旅游业创新发展期间,可借助新媒体平台构建“旅游+直播”新型营销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新的方向。基于此,本文从时空局限、沉浸式体验、目标客户三个角度讨论“旅游+直播”新型营销模式的应用优势,进一步提出“旅游+直播”新型营销模式在沉浸式体验视角下的实施策略,旨在借助“旅游+直播”新型营销模式加速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玲 《旅游纵览》2013,(3):318+320
微博为旅游业进行旅游资源营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本文通过阐述政府主导型旅游微博营销的现状,探讨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微博营销模式的特点及其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其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政府主导型旅游微博营销模式的对策,以期为政府的旅游微博营销模式提供有效可行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宣紫漪  陈冉 《旅游纵览》2022,(17):183-185+189
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迅速普及的微电影对旅游业的营销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充分利用微电影进行旅游产品营销,对旅游业而言是一个迫切的议题。文章在分析旅游微电影营销特点的基础上,详细剖析旅游微电影营销的原理和旅游业应用微电影进行营销的策略,以期深化旅游业对旅游微电影的认知,指导旅游业更好地利用微电影进行营销。  相似文献   

5.
唐宁泽 《旅游纵览》2023,(23):115-1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持续加强政府与旅游企业的创新合作尤为重要。本文以政企合作模式为切入点,提出市场竞争中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合作模式下政府和旅游企业应采取何种策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并以何种策略进行产品营销推广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焦剑  何勇 《旅游纵览》2013,(3):144-146
通过分析渝西旅游业发展现状,探讨渝西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和开展联合营销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通过提出联合营销策略,增强渝西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渝西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涛 《旅游纵览》2022,(22):138-140
本文首先概述了新媒体时代背景,其次分析了新媒体对旅游企业营销模式产生的影响和新媒体时代我国中小旅游企业营销现状,最后针对新媒体时代中小旅游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提出了具体的举措,即中小旅游企业基于旅行社特性上的营销模式创新、中小旅游企业利用好媒体特性进行营销模式创新,希望能够促进中小旅游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推动旅游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海峰 《旅游纵览》2013,(4):166+170
当今我国旅游业正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旅游目的地的数量大大增加,各个旅游目的地为吸引旅游者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旅游目的地营销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营销是旅游目的地取得竞争优势,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目的地更好发展的重要手段。作者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综合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市场营销理论、营销传播理论及其它相关学科理论,以"爽爽的贵阳"旅游目的地为例,结合贵阳市旅游品牌建设及其营销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完善"爽爽的贵阳"旅游目的地营销模式的对策建议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蒲实  尹奇凤 《旅游纵览》2013,(3):147-148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我国旅游业的传统营销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旅游网络营销已经在中国的旅游业中起步,并且正以飞速的发展速度逐渐成长为了当前旅游业营销的主流模式。不过,在目前的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中也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胡雁 《旅游纵览》2014,(9):18-20
本文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内涵——"基于消费者的营销组合策略的整合"为指导,提出区域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的过程和内容,并给出区域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系统的一般模式:RTDIM模式,以期为区域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实践提供借鉴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肖红  叶俊  张玉 《旅游纵览》2015,(3):199-200
大别山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品牌知名度却较低,营销推广力度薄弱。基于此,本文对大别山旅游区域的营销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化媒体营销在旅游业中的运用情况及意义,针对对大别山区域旅游品牌的推广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2.
曾维静 《旅游纵览》2022,(16):138-140
新媒体背景下,以乡村为题材的短视频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短视频成为旅游业营销推广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德阳市孝感镇红伏村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现状,提出一系列营销策略,希望可以助力红伏村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贾文慧  高军 《旅游纵览》2023,(24):191-193
随着体验经济的悄然兴起,旅游IP为旅游营销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以体验经济为基础,对旅游IP的起源、特征、作用和延伸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当前旅游IP的诸多优势,提出旅游IP营销策略,即打造独特的旅游IP品牌,拓宽旅游IP营销渠道,开发旅游IP周边产品和开展旅游IP营销活动等,希望以此为契机,借助旅游IP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找到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开发需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特色与主题鲜明、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科学统筹原则。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地区旅游文化特点,完善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开发需要调整旅游文化开发的产权结构、构建旅游营销策略、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制定旅游文化开发法律法规,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在我国旅游业中,旅游电子商务是其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旅游业和电子商务也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对于旅游市场来说,开展网络营销可以助力旅游发展。网络营销指为实现一定营销目标,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互联网的特性来实现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针对旅游市场网络营销创新模式,本文作了一些探  相似文献   

16.
张洁 《风景名胜》2021,(7):0198-0198,0200
由于传统旅游发展模式面临着时空、气候及自然灾害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中的问题,对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发展旅游业进行了探讨,并出了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创新个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务,完善自媒体平台建设,加大宣传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丹丹 《旅游纵览》2022,(24):108-110
旅游产品具有较为显著的无形性特征,在购买体验之前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口碑逐渐成为有效影响游客购买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持续不断地有力推动下,社会早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各种新媒体平台大量出现并持续抢占媒体传播市场,来自游客亲身体验的直接评论大量出现,已经成为广大游客获取旅游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旅游景区管理层需要关注网络口碑及其影响力因素,以便为旅游景区的沟通营销、形象创设、游客管理和市场动态把控等工作开展创造有利的基础性条件。本文首先论述网络口碑相关概念、影响等,其次分析网络口碑影响力因素,最后提出基于网络口碑影响力因素的旅游景区有效营销策略,包括针对旅游景区产品进行调整与优化,确保正面网络口碑;选择更加专业的营销渠道;结合不同营销传播渠道的特征,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监控网络口碑状况,预防负面口碑传播带来不利影响,以期为旅游景区营销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验营销伴随着体验经济的产生而生成的新型营销方式。本文概述了体验营销的特点,总结了我国旅游产品营销的现状,并提出了旅游产品体验营销的对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营销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体验营销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体验经济衍生出来的一种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微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湖北省武汉市旅游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本文首先对微旅游进行综述,其次阐述武汉微旅游资源概况,再次对当地微旅游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武汉发展微旅游的具体对策,即加强微旅游产品开发、完善微旅游设施建设、创新微旅游宣传营销模式、提升微旅游服务质量,以期对武汉微旅游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旅游消费者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的营销策略已无法应对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因此,了解旅游者网络消费行为特征并在营销策略上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旅游者网络消费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营销对策,为旅游企业提供符合旅游者网络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