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钱虹 《旅游纵览》2022,(24):162-164
当前,部分城市的旅游业发展面临传统落后、特色缺失、配套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城市特色与现代旅游的碰撞所产生的新型产业急需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消费偏好。随着夜间经济的逐步崛起,四川省自贡市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将夜游经济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和新的培育点。本文以自贡灯会为例,阐述自贡灯会概况,对立体化夜间经济视角下自贡文旅产业发展困境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文旅产业发展策略,即营造规范化夜间经济新世界;不断丰富自贡灯会形式与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开发文旅产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打造文旅产业生态链,为城市夜间经济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西省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体现出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文旅产业成为推动江西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波特五力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了江西省文旅产业的发展状况,从行业竞争者、替代品、新进入者、游客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等五方面对江西文旅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具体分析总结,进而针对性地提出江西文旅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旅游的概念逐渐兴起。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能够良好地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智能化、便捷化、多元化、信息化发展。本文首先探讨通过智慧旅游产生的背景与智慧旅游对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其次总结智慧旅游背景下粤北地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粤北地区乡村文旅产业智慧化转型贡献力量,促进粤北地区乡村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大文旅视角,探讨江苏文旅产业现状,并提出做深做细大运河文旅融合、全方位提升古城文旅资源美誉度、推进文博场馆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深挖非遗文化与旅游的对接途径、搭建文艺创作与旅游的融合途径、借助美食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味道苏州品牌、深挖古镇乡村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途径、打造红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路径、推进市民公园与旅...  相似文献   

5.
金奇 《旅游纵览》2023,(17):153-155
近年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浙江湖州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赋能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需要该市给予重视。本文基于湖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提出数字化转型视角下湖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从而为湖州及其他旅游城市发展文旅产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7.
黄媛 《旅游纵览》2023,(6):157-159
本文首先分析数字文旅建设呈现的四大趋势,包括普惠化、集约化、平台化和可信化,其次总结数字文旅建设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提升数字政府效能的数字文旅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予曦 《旅游纵览》2023,(13):44-46+80
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文旅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形态,成为近年来公众关注的“热词”。本文围绕新时代数字文旅发展的必然性、挑战与路径,从政策、技术、市场三方面出发,结合新时代数字文旅发展现状,总结其发展现存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其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邴振华  高峻 《旅游科学》2010,24(1):86-94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呼唤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研究。本文引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区域集聚度指数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同时对旅游产业集聚度与区域GDP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已经出现较强的集聚现象,但区域内部集聚程度不均衡;旅游产业中星级饭店、旅行社、其他旅游企业的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分别呈高、负、中相关性。研究同时显示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且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的行业,一定程度上将更多地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旅游等政策的推动下,文旅领域新型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数字文旅领域表现突出。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如何做好数字文旅人才培养工作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适应旅游新业态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总结文旅人才培养现状,其次分析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最后提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可以从培养理念、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出发培养数字文旅人才,以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旅游等政策的推动下,文旅领域新型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数字文旅领域表现突出。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如何做好数字文旅人才培养工作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适应旅游新业态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总结文旅人才培养现状,其次分析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最后提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可以从培养理念、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出发培养数字文旅人才,以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大势所趋,河北在谋划积极发展的过程之中还存在一些文化与旅游结合不深入之处,本文结合上一研究成果对文旅建设路径进行再探讨,提出创造燕赵文化、红色文化与旅游的时代接口;提高景区文化内涵和宣传策略;设计套餐式路线强化特色等路径.  相似文献   

13.
徐佳萤  许笑  倪平方 《旅游纵览》2022,(16):101-103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文旅融合产业还未得到完善发展,古镇开发还存在较多不到位的地方。浙江省绍兴市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文旅资源较为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存在宣传方式较为传统、知名度不高、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为此提出开发充满创意的文创产品;开创“沉浸式”文化旅游,打造“年味+安昌”文旅IP;与知名景点联动,拓展客源;发挥互联网优势,助推孵化个性特色网红店铺等发展策略,以期推动安昌古镇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是我国城乡融合、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大青山沿山乡村为例,重点研究生态资源保护背景下的乡村文旅五大发展策略,即“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旅游为核、产业为基、运营为王”,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刘婧  张甜颖 《旅游纵览》2023,(5):110-1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梳理体育产业与文旅产业的逻辑联系,对成都大运会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体文旅融合思路进行研究。二者逻辑联系:体育赛事推动节事旅游发展;体育赛事丰富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体育赛事促进社会文化交流;体文旅融合具备政策支持。据此提出场馆赛后利用思路:打造成都体文旅新地标;开发大运会主题旅游线路;举办特色节庆展会活动;建设体育旅游休闲街区;建设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提升公共文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梳理体育产业与文旅产业的逻辑联系,对成都大运会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体文旅融合思路进行研究。二者逻辑联系:体育赛事推动节事旅游发展;体育赛事丰富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体育赛事促进社会文化交流;体文旅融合具备政策支持。据此提出场馆赛后利用思路:打造成都体文旅新地标;开发大运会主题旅游线路;举办特色节庆展会活动;建设体育旅游休闲街区;建设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提升公共文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向兰  赵静 《旅游纵览》2023,(16):69-71
数字文旅背景下,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也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策略,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开展各项工作;改进教学方法,融入信息技术;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协同育人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探究东北地区数字文旅融合的空间场域特点,明确文旅融合空间构建的逻辑,提出实践模式以构建新的空间场域,以期为东北地区文旅行业数字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数字文旅融合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产业效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易静  肖燕  席建超 《人文地理》2016,31(2):120-127
基于中国31个省区的数据,测量与估算了2012年中国旅游产业六大要素部门的产业集聚现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各部门的技术效率进行评价,同时构建旅游产业集聚与技术效率的回归模型,探寻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与产业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整体集聚程度仍然偏低,且六大要素部门之间发展不均衡;当前我国各省区旅游业的产业规模普遍偏小,大部分省区旅游产业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旅游产业的规模化集中度对产业技术效率有较强的积极影响,回归系数达到0.672;企业集中度、劳动力集中度对产业技术效率存在较小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河南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成林 《人文地理》2003,18(3):47-51
本文的研究表明,河南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集聚特征,并依据其技术的先进性分化出3个空间层次。同时,在集聚主导下,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布局还存在着分散化趋势。这种格局主要受区位效应、先行效应、企业扩张与衍生的本地化、地方政府的学习机制和发展产业的路径依赖等4个机制的共同作用。河南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产生了明显的集聚效益,集聚效益与各高新区的集聚程度成正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加快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