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江驰  谢朝武 《人文地理》2021,36(6):173-182
旅游凝视视角下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尚未得到学界的实证检验。基于旅游凝视理论,本研究构建了旅游者凝视、东道主凝视、地方依恋、感知价值和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模型,并在泉州浔埔社区展开问卷调查。研究表明:①旅游者凝视正向影响东道主凝视;②旅游者凝视和东道主凝视正向影响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③地方依恋在旅游凝视对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关系间具有中介作用,感知价值正向调节了旅游凝视对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拓展了旅游凝视理论,揭示了旅游凝视对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行为是影响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直接影响旅游地企业与社区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社区居民的调查研究,分析社区居民地方依恋、遗产价值认知与他们对景区开发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的关系,研究发现:①社区居民认为景区开发企业应对股东、游客、员工、遗产和政府承担责任,特别是要对周边环境与社区居民负责;②地方依恋感和遗产价值认知较强的居民对景区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着更高的预期;③地方依恋通过加强居民的遗产价值认知深化其对景区开发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感知。  相似文献   

3.
刘如菲 《人文地理》2010,25(6):114-119
了解环境友好型游客的特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从行为角度探求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对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进行了游客环境友好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发现女性表现出更高的环境友好性,环境意识、道德约束力对游客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景区现存环境状态也对环境行为有一定影响;不同环境友好程度的游客分组在旅游动机、旅行偏好、阅读报刊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显著,环境友好型游客的满意度、重游意向、推荐指数更高,是景区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愿意吸引的群组,为景区选择性营销提供了理论依据,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鄢慧丽  罗静 《人文地理》2012,27(3):115-117,155
现行的风景区空间日容量的计算方法往往大大高估了景区容量。本文以游客在景区中的移动行为为出发点,将景区旅游线路类比为旅游生产线,其中游客为工件、景点为工序。利用旅游生产线的平行移动特征,推导出在景区日开放时间内能够完成景区游玩的游客批数。然后,以景区线路中的瓶颈景点容量为批量,该批量与批数相乘即得到了景区容量。旅游生产线理论填补了景区容量计算理论支撑的空白,并使景区容量计算真正的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2008,(9):76-76
自汶川大地震之后,四川旅游业受到了重挫,很多景区游客接待量急剧下滑,遭受了巨大损失。为消除汶川地震对旅游客源市场造成的消极影响,恢复市场信心,不少旅游机构正在积极努力,重塑安全旅游形象,营造旅游氛围。  相似文献   

6.
张国丽 《旅游纵览》2023,(13):115-124+128
本文以文化遗产地西塘古镇为研究对象,建立文化遗产地游客满意度、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拟合度测评和路径系数分析,用Bootstrap自助法检验地方依恋在游客满意度和重游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除了景区文化对地方认同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游客满意度其他5个维度对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对重游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3)景区景点、景区文化、景区餐饮、景区住宿、景区购物和景区环境6个游客满意度维度中,除了景区餐饮和景区购物对重游意愿没有直接影响,其余4个对重游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4)地方依赖分别在景区文化、景区餐饮、景区住宿、景区购物和景区环境5个游客满意度维度中起着中介作用,地方认同分别在景区景点、景区餐饮、景区住宿、景区购物和景区环境5个游客满意度维度中起着中介作用。笔者将根据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为西塘古镇如何提升游客重游意愿、促进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旅游产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催生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景区。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这些旅游景区开始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受,并开发出各类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与旅游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在体验经济环境下,旅游景区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旅游景区对资源的利用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文章对当前体验经济环境下的旅游景区管理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旅游景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独到的发展策略,为相关景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红娟 《旅游纵览》2023,(17):28-30
本文以深圳东部华侨城为研究对象,在携程旅行网收集相关旅游评论,利用ROST CM 6.0软件进行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总结游客对东部华侨城感知的特点。结果表明:游客感知主要集中在景区的旅游吸引物、游客体验、景区管理和景区门票方面;游客情感体验以积极情绪为主。接下来,通过NVivo 11软件对游客消极感知因素进行整理,从而对东部华侨城管理和服务提出建议,以提升景区形象,提高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书法景观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为游客提供多重信息,对游客感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纵观书法景观和旅游意象研究,尚不存在书法景观应用性价值研究及景观元素对目的地旅游意象构建作用的实证研究。本文以西安碑林为例,通过对书法景观功能维度进行划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书法景观在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为未来旅游规划和发展提供建设性指导。研究表明书法景观在旅游意象构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且不同的书法景观功能维度(审美体验功能、地方认同功能、行为导向功能)对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方式及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兴起。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体验。由此提高了游客对旅游体验的满意度,这是旅游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影响游客对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是多方面的,如景区环境、景区特色、门票价格、住宿价格、景区吸引力、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景区拥挤程度、景区的基础设施、景区旅游信息服务质量、社会治安及景区的餐饮卫生条件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游客的旅游体验产生影响。同时,不同收入游客对旅游体验满意度是不同的,影响因素也相差很多,本文调查分析不同收入游客旅游体验及满意度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萍男 《旅游纵览》2022,(22):44-47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让生态环保、健康养生的乡村旅游成为备受青睐的旅游方式。游客的行为影响乡村旅游地的环境质量。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的乡村旅游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实证检验,探究主客互动对游客绿色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主客互动正向影响游客绿色行为,主客互动正向影响游客体验价值,游客体验价值正向影响游客绿色行为。基于此,当地政府、乡村旅游景区、当地居民等利益主体可以增加主客互动频率,提升价值体验,促进游客绿色行为,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尚文霞 《旅游纵览》2015,(3):130-131
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日趋成熟,旅游解说系统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开展科普教育和景区管理工作、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旅游解说系统是影响游客体验质量和衡量旅游景区服务的重要因素,而解说需求研究是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优化的基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曲江遗址公园景区游客的解说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游客的解说需求特点,提出了完善解说媒体布局、加强景区重要特征解说、扩展解说内容和增强解说的针对性,以及景区解说系统的优化措施,也给其他同类型的旅游景区解说系统优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2012,(3):76-76
2011年,陕西省西安博物院·小雁塔景区等ll家旅游景区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西安广仁寺等8家景区通过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验收;西安阿姑泉牡丹苑等9家景区通过了国家2A级旅游景区验收;商洛抚龙湖景区通过了国家1A级旅游景区验收。2011年全年,陕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新增29家。  相似文献   

14.
游客满意度作为游客满意的定量表述,是衡量旅游景区经营绩效(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性指标。本文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从环境感知、旅游期望、游览价值、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和游客抱怨六大影响模块构建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基本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麓山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测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方依附感原理的景区旅游竞争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三十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旅游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景区旅游竞争力成为旅游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景区的游客和当地居民,以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和态度、游客的旅游体验为基础,从人本主义的微观认知方法论角度,分析了景区旅游竞争力的构成,然后以地方依附感原理为基本研究视角,阐释了旅游意象与旅游地点感、地方依附感原理下的景区竞争力的本质与关联机制,构建了景区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期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贾铁飞  刘蓉 《人文地理》2015,30(5):140-146
在现场访谈获取访沪游客在沪旅游行为资料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访沪经历类型游客到访景区(点)的空间与时间数据统计,运用核密度估算方法,得出到访上海国内游客的空间行为特征:①首次访沪、第二次访沪和多次访沪游客的旅游空间行为集聚呈现"中心城区单核型-中心城区单核外溢型-城、郊并举多核型"变化模式;②首次访沪游客在沪旅游时间较长,日均到访的景区(点)数较多,而第二次、多次重游上海的游客在沪旅游时间相对缩短、日均到访景区(点)个数相对缩减,具有只针对单一景区(点)出游的倾向;③游客单次在沪旅游时间和到访景区(点)个数的缩减和单一景区(点)的出游趋向,意味着多次访沪游客已具备以上海为目的地的潜在度假旅游动机。据此,讨论了我国城市旅游发展中重点拓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城、郊并举"多核心"旅游空间行为集聚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非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特征进行论述,为旅游开发奠定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对这一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措施,主要有建立品牌形象,加强非物质文化的传播,利用节庆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景区的建设提升游客旅游兴致,以期促进延边州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景区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冯德显 《人文地理》2006,21(6):67-70
本文通过对山地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认为山地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最重要的资源,我国是多山国家,因而也就成为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与其他地貌类型相比,山地旅游资源具有多样、多面、聚集、复合、脆弱和不可逆等特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在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中,必须重视多角度综合保护性开发,要重视分析游客的心理倾向和景区旅游意境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9.
沈科 《旅游纵览》2023,(7):28-30
本文以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为基础,引入旅游体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分析在花山谜窟景区收集的358份游客问卷发现: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在景区数字化领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正确性;绩效期望在丰富游客旅游体验、促成重游意向方面效应最大;便利条件在丰富旅游体验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研究结论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宽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的运用边界,还可以为旅游景区相关管理部门工作开展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皖南最具有代表性的宏村古村落作为案例地,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携程网上宏村的游记文本,构建古村落游客旅游价值共创行为概念模型。文本分析显示,游客价值共创行为显著,游客参与行为和公民行为均有多种类型价值共创行为。游客参与行为主要有信息检索、信息关注、信息分享和参与互动4种价值共创行为,游客公民行为主要有信息反馈、宽容行为和推荐行为。从内容来看,价值共创体现出古村落旅游目的地特殊性,如“人文”特征和“文化”氛围是游客关注度最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