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筱  张晨曦  岳蕾 《旅游纵览》2022,(7):194-196
发展乡村旅游,创新乡村旅游土特产开发和提升服务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两个重要任务的主要方式之一.青海省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乡村旅游土特产的开发和周边服务却相对滞后,因此丰富乡村旅游土特产种类、完善周边服务和提升旅游土特产消费满意度成为新的关注点.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互助县麻吉村油嘴湾乡村旅游点...  相似文献   

2.
王美玲 《攀登》2013,(5):97-10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业是文化发展的载体。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加旅游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旅游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更加繁荣的必然选择。本文对青海省黄南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促进该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蓰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钻石模型"对青海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莺燕 《攀登》2007,26(3):61-64
本文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与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政府支持、机遇六个方面对青海省旅游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正确制定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提升青海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最具活力的行业。本文基于旅游业发展现状构建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文章研究发现,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想要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仍需注重旅游资源、旅游人才、旅游知名度和未来发展方向这些显著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青海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多才旦 《攀登》2003,22(4):73-77
地处世界屋脊的青海省以其雄浑、奇异的自然与人景观称于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从目前省情出发,开发和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要充分认识这些资源,还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在此基础上建构产业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走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王向明 《攀登》2012,(5):4-8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它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创造新的增值空间,赋予传统产业巨大的品牌效应,并且以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等特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独特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及丰富的高原生态赋予青海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青海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鲁逍  李晓东 《旅游纵览》2015,(3):206-208
和田地区的旅游资源数量丰富,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开发潜力较大。和田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和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和田地区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针对和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12,(3):77-78
为进一步挖掘青海省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充实青海省冬春季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内容,提升“大美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挖掘、展示青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厚重的宗教文化等为主题的冬春季旅游产品、线路。青海省旅游局于2011年12月揖日组织青海省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企业在西宁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  相似文献   

9.
佛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影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佛山影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探究影视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现存问题,从借助区位优势、提升影视作品质量、创新文创类型、培养影视人才、加强产业联动形成产业集群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探讨促进佛山影视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旅融合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升级、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封作为我国的八大古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具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质条件。文章首先阐述开封市文旅资源概况,分析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促进开封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开封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章培培  邹杰 《旅游纵览》2023,(23):112-114
依托互联网、5G技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智慧文旅产业,是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潮流。聊城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数字智能手段将二者有机结合,深度挖掘文旅资源,有利于打造智慧文旅产业,助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分析聊城市智慧文旅产业的发展成果,其次探究聊城市智慧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智慧文旅数字平台与小程序体验感稍差、旅游文创产品同质化、缺乏发展智慧文旅的复合型人才等,最后根据具体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以促进聊城市智慧文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常颖 《旅游纵览》2022,(22):117-119
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安阳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深度力度不够;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未产生品牌效应,缺乏吸引力;宣传方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健全,没有提供差异性服务等问题。本文针对安阳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助力安阳打造文化旅游强市。  相似文献   

13.
红色旅游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丰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河南省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对此,河南省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导致当地的旅游产业依然存在保护力度不足、基础设施缺乏、产品开发力度不足以及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因此,河南省政府要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针对影响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实现产业化发展、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切实推动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宗惠 《旅游纵览》2023,(6):100-102
本文首先分析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其次分析柞水康养旅游发展存在的不足,最后基于问题提出了关于柞水康养旅游项目后期发展的几点思考,即以科学规划为支撑,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康养项目建设为抓手,增强旅游产业综合实力;以保护环境为保障,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发展乡村康养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丰富休闲资源内涵;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实现产业紧密融合;完善康养旅游要素,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作为满足人们"幸福感"需求的综合性产业之一,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广泛。青海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紧紧围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根本,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卢睿 《旅游纵览》2013,(3):162+165
本文简述了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内涵及设计原则,针对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置身于地域特色的文化视角、立足于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于旅游品牌的设计推广以及放眼于旅游文化产业品牌未来发展等几方面对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青海中藏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青海省发展中藏药产业所具有的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动植物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就青海省发展中藏药产业提出了一些比较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和三川地区旅游业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打造全国高原旅游名省,是青海省旅游未来发展的目标。而打造环西宁200公里旅游圈和黄河水上明珠旅游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三川地区处于环西宁旅游圈、体育旅游圈和黄河水上明珠旅游带。一方面,这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青海旅游资源的重要密集区和储存地。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又有15家景区达到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近两年,青海省旅游业迅速发展,促成了一批旅游景区追求更高目标的旅游发展趋势。一批批A级旅游景区应运而生。此次经青海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批准通过的3A级旅游景区大都为青海省近年来在文化旅游、民族宗教旅游、生态旅游等方面发展突出的一些资源性旅游景区,其中  相似文献   

20.
刘哲  王宽  严铖磊 《旅游纵览》2022,(22):147-150
湖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现已经成为湖南省的支柱型经济产业之一。如今,旅游业发展日趋完善,各区域旅游产业联系愈发紧密,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成为推动未来旅游业可持续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南省为例,深入分析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支持、设计提升和生态保护三个角度提出湖南省区域旅游联动发展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全国其他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