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社春 《神州》2012,(6):139-139
我在《情感教育:语文教育的核心》一文中从语文课程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区别中界定了初中学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的概念。初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这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口头生活语盲。它是按照学生精神发展和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相对有序地组织起来的一个民族语言的系统,当前初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它的经典性和有序性,而不是将其等同于口头生活语言和现实社会的传媒语言。  相似文献   

2.
浙江是秧歌大省,文章借助“口头程式理论”,以《中国歌谣集成·浙江卷》收集的秧歌词为对象,对浙江秧歌词作一文本分析,以解释浙江秧歌创作的规律,提供理解浙江秧歌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省“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条例指南》规定,我们大体可以将“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非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的民俗和民间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等;一类是以造型艺术为表现形式的民间工艺,如刺绣、剪纸、雕刻等。江苏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有特色。如民间文学,包括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全省搜集了2亿多字的资料;民间音乐中,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歌,全省发现有12800多首,收入《江苏民歌集成》(上、下卷)的就有1399首;民间  相似文献   

4.
口头交流是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并不以为口头文学为“文学”,致力于将当时的民间口头文学书写为书面文学。至今,仍有许多民间文学工作者在从事这一转化的工作。在过去,广大民众不识字,不能运用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他们从事的文学活动只能停留在口头语言的层面,民间文学只能在口  相似文献   

5.
以训诂和文法分析、文献对读为手段,分析清华简《五纪》“唯昔方有洪”章(首章)的含义和《五纪》的性质、作者等问题,可以认识到:清华简《五纪》首章是对《五纪》全篇的总括,叙述了舜帝和群臣治理洪水、重建文明的经过;《五纪》即《尚书·顾命》中记载的“《大训》”,分为“正文”和“传”两部分;《五纪》的作者是周文王。  相似文献   

6.
马楠 《文物》2022,(9):56-58
<正>《参不韦》全篇结构与《尚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颇为类似。简文开篇言有洪作乱无刑,帝乃命参(三)不韦“定帝之德”,作“五刑则”,以抑有洪;主体部分则叙述三不韦以“五刑则”授予夏启,指导启设官建邦、祭祀祝祷、修明刑罚、敬授民时、治国理政。正如清华简《五纪》以天象历算为基础,构建宇宙神祇体系,但更大篇幅则集中在与之对应的人事行用方面,《参不韦》的主体部分也集中于三不韦指导夏启建邦治国的内容上。  相似文献   

7.
井长海 《民俗研究》2022,(1):142-155
《左传》中的重耳故事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自足的叙事圆环,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叙事整体进行研究,也是《左传》采录口头文本的痕迹的最佳例证。以口头诗学理论三个层面的结构性单元(程式、主题、故事范式)逐层分析《左传》中的重耳故事可以发现:《左传》对重耳的叙事多次运用了口头叙事所特有的主题与重复叙事,《左传》中的重耳故事与西方的英雄传说在故事范式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些分析基本确定《左传》中有关重耳的记载源于当时口耳相传的故事文本,而并非史实的直录或作者的构思创作。  相似文献   

8.
李雪英 《神州》2012,(13):60-60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中,社会实践必将越来越以“说”为主。而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却忽视了这个问题,而是轻“说”,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写”而不能“说”,好“写”而不好“说”,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气氛沉闷不活跃,即使回答,也是词汇贫乏,语言空洞,而这恰好与今天的“素质教育”相矛盾。这就告诫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隋书·经籍志》专为历史书设立史部,并分为十三类。第一类曰“正史”。正史为纪传体,以纪帝王的“纪”为纲,以纪将相大臣宗室外戚的“传”为纬,突出君君臣臣的观念和君臣的地位。《隋志》云:“占者天子诸侯,必有国史,以纪言行,后世多务,其道弥繁。……”按照此说,似乎正史起源甚早。但实际上,共著录正史,自《史记》开始。又在叙述司马迁著《史记》、班固著《汉书》、刘珍等著《东观汉记》、陈寿著《三国志》等情况之后,曰:“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自汉至隋,代有共作,一部接着一部,没有断线。甚至“一代之史,至数十家”。如著录关于东汉史的著作有九家九  相似文献   

10.
黄智娥 《神州》2011,(8S):100-100
口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恰当、准确、规范的口头语言,以语言为工具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思想交流的交际和情感活动。口语交际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生动的情景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及口语表达水平的一种课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该如何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关彦波 《神州》2011,(5X):158-158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和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我们能体会到识字教学的意义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识字是学生应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对他们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识字教学要善于发现挖掘儿童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充分结合儿童身心规律培养的识字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识字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尚书后案》为王鸣盛《尚书》学最重要之作,成书时间是乾隆十年(1745)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历时三十五年。然而从王氏所存稿中可知,乾隆三十年(1765)初刻四十卷本《西庄始存稿》,卷十九、二十之《洪范后案》应为《尚书后案》中《洪范》一篇之初稿。二者对比之下,互有异同。本文即取《始存稿·洪范后案》与《后案·洪范》进行比对,最显著之差异,一者除了知王氏作《后案》时比早年更坚定了汉学之立场;其次知《后案·洪范》中之意见,有得之于宋明儒处,但却有意不言出处,可见王氏《尚书》学思维之转变。  相似文献   

13.
吴正君 《神州》2011,(9S):123-123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交流的增多,“听说”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不善言谈,口头表达能力很差的人,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才。然而,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训练,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重视的是考试分数。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转化的时期,会因心理渐趋成人化,思维逐渐成熟而造成某种障碍,使口头呈现弱化态势,因而导致不少的初中生,听,则不能对语言进行复述、组合与概括;说,则语无伦次,词不达意。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2009年,贵州省紫云县麻山地区发现了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这部万余行的“活态人民口头创作”,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作为依据,全部由歌师凭记忆用苗语唱诵。《亚鲁王》的整个叙述结构就是如何引导逝者的亡灵返回到这一族群的祖灵所在地——祖奶奶的居所。  相似文献   

15.
伯龙 《北京文史》2006,(1):17-18
自从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我就想写点有关昆曲的文章。《韩世昌与“北昆”》题材涉及很广,现只能大题小作,尽力而为了。  相似文献   

16.
《吕氏春秋·序意》篇是《吕》书之“序”,它本应是解读《吕》书思想的一把钥匙,但由于目前无论在文本上还是思想上都还存在诸多尚未厘清的问题,故其价值尚未充分发挥。考察发现,《序意》篇内容有残损,现存内容应为“十二纪”“八览”之序的一部分。换言之,《序意》遗失了“十二纪”之序的后半部分,“八览”之序的前半部分,以及“六论”之序的全部。从《序意》篇与《吕》书整体内容的关联来看,现存内容是对“十二纪”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的说明,但没有对“十二纪”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的论述。“八览”之序的部分则正好相反,没有起首语、没有写作目的、写作形式等概述性的说明,只有关于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作,是图书馆做好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善于合理运用语言,会使读者感到亲切、温暖,更愿意走进图书馆,从图书馆角度看:运用好语言艺术更好的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水平。本文就运用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的重要性做了分析,并且阐述了学会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必须有良好的素质、摆正心态。  相似文献   

18.
彝族是口头文献非常丰富的一个民族,口头文献也是彝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博帕"主要是以口头的形式流传在彝族智者和毕摩的口中的关于万物来源说的一种口头文献。它追溯了物种生产、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描述了物种的特性及功能,体现了彝族先民的根源思想和创造意识,反映出了一种独特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它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研究彝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一手好资料。但博帕是以口头形式流传和发展的,由于口头文献的口头性、变异性和断传性的特征,博帕也存在着有可能断传而消失的危险。所以对博帕进行全方位搜集与整理,并编订成册,使口头文献向纸质文献或者电子资源转变,从而使博帕始终有足可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紧急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健 《中国钱币》2001,(1):35-38
提出 ,中国货币史上存在一个“通宝钱体制”的历史阶段。“从唐初创立开元通宝起 ,到北伐前制钱完全退出流行为止。即从公元62 1— 192 7年 ,约行 13 0 7年 ,为通宝钱体制时期。 ~~论开元通宝的诞生与纪年通宝币制的形成@王健①《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②《隋书·食货志》,《册府元龟》卷五○一。 ③《旧唐书·高祖纪》。 ④《新唐书·高祖纪》。 ⑤如南朝刘宋武帝铸孝建四铢年号钱;后周武帝铸布泉;五行大布钱;宣帝铸永通万国钱等。 ⑥《汉书·律历志》。 ⑦《旧唐书·食货志》。 ⑧《唐六典》卷二二。 ⑨《中国…  相似文献   

20.
关于畲族族源问题的探讨,从解放前到现在,不同学科、流派的学者,分别从自身特定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角度出发,试图对它给予富有原创性的阐释和说明。这其中,既有从文献考证的;也有从语言角度分析的;还有深入畲区进行田野调查,把历史文献记载和民间族牒、口头传说、歌谣、仪式等等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证的。总之,由于考证的依据和角度不同,结论也就必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致归纳起来,却不外乎是“外来说”和“土著说”两大观点。然就是这两大观点本身,也并不是没有各自的可再质疑之处和值得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