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的士人多出于私学,东汉私学的兴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士人,士人阶层的发展壮大保证了朝廷人才的供应,促进了东汉王朝的发展繁荣。私学不仅促进了士人数量的增加,而且维持了士人集团的稳定,另外私学也促进了士人政治影响的扩大。同时士人队伍的壮大,又推动了私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士人不仅为私学发展提供了师资力量、以自己的精神和学识影响着私学,而且也为东汉私学的兴盛提供了经济支持。两者互相影响,形成了东汉时期私学和士人的独特关系。  相似文献   

2.
东汉时期,我国的统治中心由西汉长安转到河南洛阳,又由于东汉继承了西汉时的文化政策,中原教育飞速发展,不但经之而起出现了庞大正规的官学,同时更出现了普遍广泛的私学。东汉时是我国传统学术由今文经向古文经的转化时期,官学和私学是传授今文经和古文经的最重要的场所和机构。中原地区自古就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居天下之中,得扶舆秀杰之气,钟灵独厚,而河治渊源尤为万世文字之祖”(《河南通志》卷十三)。一遇合适时机,便成为文化事业繁荣的中心。所以东汉中原的洛阳太学和私学,已成为当时我国教育事业的代表和传统儒家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东汉盛行的私学朱广贤东汉私学之盛行,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据《后汉书》的记载和统计,从事过私人讲学的入传人物和涉及到讲学者名字的共有138位,未曾入传而"耆名高义开门授徒者,编牒不下万人"。而读私学的,"游痒序,聚横塾者,盖布之于邦域矣"。班固形...  相似文献   

4.
先秦私学作为中国私学的源头,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既有别于此前的官学,又与秦汉以后的私学有很大的不同,先秦私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先秦私学的学生数量大,生源复杂;先秦私学在教学目的上逐渐向培养文化人,培养文化的传承者,培养专门人才方向转变;在先秦私学里,产生了单纯正常、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秀与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本身具有深厚的经学功底。他即帝位之初,十分重视经学。他招揽经师,兴建大学,发展经学教育,在东汉初年即恢复了西汉的今文经学十四博士之学,同时私学也获得很大发展。他重用经师,并特设明经一科以选拔经学人才,他不但重视今文经学,同样重视古文经学,学习古文经学也可以做官,打破了西汉以来今文经学对仕途的垄断。刘秀对经学的重视,影响了整个东汉一代,使东汉的经学、特别是古文经学,获得极大的发展,被称为经学极盛时期。  相似文献   

6.
孔子顺应当时学术下移的潮流,首创私学;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促进了教育大众化。社会对职业人的需求和学生求学以"干禄"的就业动机要求孔子私学开展职业教育;孔子"儒"的出身和特长保证了这种可能性;孔子的私学具有立足传统,面向现实,人、才并重,以人为本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书院是中国古代士人为了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整合传统的官学、私学以及佛道宗教教育制度的长处,创造并日渐完善的一种全新的既与官学、私学相联系,又独立于官学与私学的独特的学校制度。自唐宋尤其是宋代以降,它和官学、私学,以鼎立之势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并促进其繁荣和发展。近代,它又以开放之势接纳西方学校制度与先进的科技知识,成为连接古代与近现代教育的桥梁,几乎独立承担起贯通中国教育血脉的重任。千余年来,书院文化为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东汉安陵班氏家族是当时有名的学术大家。他们在文学、史学上的突出成就,对东汉文学、史学的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尤其是班氏家族中的班彪、班固、班昭,文史成就显赫,对后世文学、史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私学是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代官学的一种必要补充。金代"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学习观念和人才选拔思想,辽、宋的私学传统以及私人刊刻、印卖书籍的普遍现象,构成金代私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创办者、办学目的的不同,金代私学分为家学、女真贵族官僚家塾、学者自设私塾、官宦私塾和自学等五大类型。与其他朝代私学相比,金代私学具有类型多样化、设置早于官学、教育对象比官学更加广泛等自身特色。金代私学对于金代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交流,以及各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管弦 《神州民俗》2009,(10):75-76
宋代书院作为古代私学发展的巅峰,是当时重要的教育机构。其独特的教育模式: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与精神财富;扩大教育面向;兼容并包、博采众长;自由与批判的学风;强调完善人格的塑造;注重良好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培养,这些无不体现了人文精神的特质,也是先秦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正书院这个名称最早始于唐代官方,指的是朝廷收藏、校勘书籍的地方。作为教育机构的书院,实际起源于私学。宋初著名的书院差不多都是由唐末五代的私人读书讲学之地发展而成。宋初统一海内,民生安定,读书士子纷纷要求就学读书,国家也正需要大批治国人才,但当时朝  相似文献   

12.
书院之名昉于唐代开元年间,书院之实源于春秋私学,经盛唐吸收修书院与官学藏书、讲学两项优长,晚唐产生实体书院。成熟书院特征为学校性质、从事终结性教育和兼容精神。考查现存资料最祥出现时间较早的唐末东佳书堂,认为东佳书堂已经完成了传统私学向书院的过渡。书院起源时间应在晚唐,唐末初具规模,也较为普及。  相似文献   

13.
王艳 《史学月刊》2004,(8):118-120
中国古代科技教育又称实科教育,主要有官学、私学和家学三种形式。私学和家学源远流长。官方的实科教育是指由国家开办的科技教育,以南北朝时期宋元嘉二十年(443)医学校的建立为标志,在古代科技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官方实科教育有自己固定的教材、教学方法和建制,有专门的教师和教辅人员,学科内容主要集中在算学、医学和天文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刘秀在农民战争中夺得了政权,建立了东汉王朝,其政权的性质依然是地主阶级的统治,是西汉王朝地主政权的继续发展。东漠政权的存在,共一百九十六年,在这将近二百年的政治发展过程中,除了农民向封建地主阶级进行了无数次反抗暴动以外,而统治阶级内部却拼命的闹着争权夺利的斗争,这就是当时的外戚宦官的专权与所谓「党锢之祸」。在东汉一代的政治舞台上,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有三种人物在活跃着,即儒生、宦官、外戚,这三种人物:按其阶级属性来说,都是属于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按其所代表的集团利益来说,他是作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各个集团的政治代表而出现的。先说儒生,儒生大部份是出身于官僚、商人、地主,他们能够参与政治活动,是从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开始的,刘秀本人就是地主阶级出身的儒生,他自始就热中与对地主阶级的勾结,在东汉政权的建立过程中,他不但保留了从西汉新莽以来的旧的官僚、商人、地  相似文献   

15.
《越绝书》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越绝书》是在东汉初年郡国之书编纂之风兴起的历史背景下编辑成册的,是郡书的一种,是方志源流之一。它的问世,还与当时儒生“尊古卑今”历史社会观有关。同时认为,《越绝书》非一人之作,东汉初年的编辑者自己已经交代得十分清楚。编辑者隐其姓名,并非因撰述中抄录了大量前人的成果,而是因为当时东汉王朝刚刚建立,不得不有所顾忌。后代学者对《越绝书》子贡撰和成书年代最早提出疑问的是唐朝人司马贞,而不是宋朝人陈振孙。  相似文献   

16.
成都东汉墓葬出土的"宅院"画像砖,采用平面布图方式,揭示了当时蜀地高级住宅的空间结构,并刻画了一些细部形象,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建筑因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是以豪族地主为基础的封建政权。东汉一朝(公元25—220)豪主的政治、经济势力膨胀,他们控制着封建国家机器,政治腐败,黑暗。在思想文化领域方面除尊崇儒学外,谶纬神学也被确定为统治思想,为东汉君主政治注入了神秘的色彩。东汉时期还出现了道教和佛教,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超 《沧桑》2014,(6):38-39
《晋书·刑法志》详细记述了东汉末年到两晋时期关于肉刑废复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肉刑仍未恢复,但这场争论指出了当时刑罚制度存在的某些问题,对后世刑罚制度和法律理论的发展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陕西安康平利东汉墓出土了精美画像砖,有龙虎斗画像砖、宴乐百戏画像砖、阙前接引画像砖等.平利东汉墓的出现,是受当时社会厚葬风气的影响,与"罪臣流徙"有一定的关系.平利汉画像砖带有浓厚的本地特色,亦受到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东汉的卖官鬻爵朱广贤卖官鬻爵,在中国起于何时,无确切考证,但自古有之,则是事实。战国末期人韩非就指出:当时"父兄大臣上请爵于上而下卖之以收财利及以树私党,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但这还都是私下交易,到了东汉则成为明码实价的公开拍卖。东汉公开出售官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