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碧螺塔》在大众摄影革命(数码革银盐之命、彩色革黑白之命)的时代,蔡先生仍然坚持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黑白照片,可谓真正是搞艺术摄影的专家了。透过两幅黑白风光摄影作品不难看出,作者丰富的拍摄经验和娴熟的暗房技巧。作品画面简洁,构图稳定。两幅作品画面主体均在一边,并分别用浪花和月亮来平衡画面构图的稳定性。《碧螺塔》作品在用光上十分考究,用近乎135°的侧逆光,很好地勾勒出主体碧螺塔的轮廓,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拍摄时使用了黄色滤色镜,提高了天空与云彩的反差,在照片制作时又利用分区曝光的技法,有效的表现了天空与云朵、大海与浪花的层次感。让人们从作  相似文献   

2.
1972年夏天,西安市文物管理处整修小雁塔院落时,在塔的西南方,距塔身约100米远处,从一堆杂草丛生的废墟里搬取出来一块残损了的画像石。残石呈长方形,长108、高38、右宽30、左宽27厘米。在方石的上方有一极为残破的平顶圆座,圆座高约23厘米。从现状推测,该石原是正方形的方座,其四边各有一幅相同的菩萨画像,每面有两个菩萨像。现在有一边画面还较完整,右边和左边的画面大部损坏,都只留下一个不完整的菩萨像。四方座的四角都有莲花饰边,  相似文献   

3.
1986年9月,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14公里处的赵镇水泥厂在基建施工时,于地表下3米处发现9件石质文物。其中一件为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雕造的石造像塔铭。该塔铭石高46·5、宽44、厚7·6厘米,为汉白玉石雕凿而成。其正面高浮雕一佛二菩萨、二飞天、二供养人造像(图一、二);背面阴  相似文献   

4.
1974年,山西省临猗县文化馆从一座已毁的宋塔塔基中清理出一堆绢画残片,后由山西省博物馆送北京故宫博物院修复装裱成两幅绢画。第一幅,较完整(图版伍:1)。绢地米黄色,纵79、宽54厘米。大部分画面尚能看清。可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经变图,下部为供养人像。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八年我区在文物普查时,在距博爱县城南约十五华里的邬庄大队一个社员家里,发现门楼的墙壁上镶嵌着耕织图石刻。发现后普查队的同志们随即进行了捶拓和文字记录工作。耕织图石刻共有20幅画面,分别刻在四块长200、宽30厘米的青石上,均系减地线刻。在画面的间隔部位,用卷云纹和花鸟图案填充。画面内容共分两组。第一组共十幅,是反映稻子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第二组也是十幅,是反映棉花从播种到织成布的全过程。现分别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宁夏贺兰县宏佛塔清理简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宏佛塔俗称"王澄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潘昶乡红星村东的一处寺庙废址内;西南距宁夏首府银川市20余公里,距贺兰县城约9公里(图一)。宏佛塔年久失修,历经地震影响并受地下水及风雨的侵蚀,损毁极为严重。塔基下陷,塔身八面劈裂,裂缝宽约25厘米,塔刹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陈列有两块较罕见的汉画像石。其一(简称石一),残长218、宽127、厚25厘米,画现残第192、宽99.5厘米(图一)。其二(简称石二),长283.5、宽146、厚25厘米,画面长200、宽99厘米(图二)。二石皆是1956年清理徐州市铜山县洪楼村汉墓时发现的。清理前墓葬已遭到严重的破坏,两石的使用位置不清。这两块汉画像石在已出版的汉画像石图  相似文献   

8.
画面上峰回路转、舟行溪流、水廓山村、云烟迷茫、一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风光。作者逶迤蜿蜒的溪流山势布局,点、染、皴、擦的笔法功力,甚得元代黄公望等四大家的心法笔意。笔者手头一幅书画长卷,纵约23厘米,宽约495厘米。该书画长卷卷首有名为"铁保"之人所题行书"松江风云"4字,笔力雄浑沉毅、飘逸绮丽,幅宽达65厘米。在铁保落款处旁上下分别押有篆体刻的"铁保之印"及"指挥如意"两枚方章。紧邻铁保所题"松江风云"4字之后,是一宽约260厘米的山水画长卷。画面上峰迴路转、舟行溪流、水廓山村、云烟迷茫、一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风光。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高山族的古代鹿皮画背包。背包高43、宽63厘米,包带已遗失,正面有一舌形盖,以三枚骨制纽扣上下扣合。背包正反两面用红、黄、黑、绿四种颜色绘出两幅图画,画面内容朴实生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这是一件珍贵的高山族古代艺术品。  相似文献   

10.
新都宝光寺是一座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佛教寺院。寺院内的念佛堂后墙绘有一幅壁画。它是清至民国的作品,其内容为释边涅第。在画面布局、造型及艺术风格上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1.壁画的概貌及结构壁画高300厘米、宽412厘米。因念佛堂的后屋檐较短,地面排水沟仅深15厘米,水沟泄水也不够通畅。下雨时,屋檐倾注的雨水飞溅出水沟洒至后墙下部。排水沟里的积水也能通过毛细作用渗透到墙体。这种潮湿的环境给壁画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又因屋顶曾一度漏雨未及时维修,雨水沿着墙体侵蚀壁画,致使壁画左上部及中间部位两处地仗空膨破烂…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博物馆藏张大千作品赏析曹玉琪(山西省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馆藏有几件国画大师张大干的作品,现择两件早、中年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介绍如下(见彩版二)。第一幅《松石图》轴,长96.2、宽31厘米,纸本,墨笔。画面构图简洁,图绘一巨石,用笔中锋折转,自然...  相似文献   

12.
在承德普宁寺大雄宝殿东、西及北墙上,有几幅精美的工笔重彩壁画,内容以佛教的八大菩萨和十八罗汉成道之后在“极乐世界”受到尊重供养的故事为题材。画面结构严谨,构图饱满,色彩艳丽沉着,线条勾勒流畅生动,使画面人物活灵活现,生动逼真。这组壁画是承德寺庙殿堂中现有保存最完整的。共六幅:北墙四幅,每幅宽3.84米,高3.40米;东、西墙各一幅,宽14.78米,高3.30米。这组壁画创作于乾隆二十年(175年)。这时期,清政府平定了新疆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举国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飞速的发展。这组壁…  相似文献   

13.
1985年7月,在开阳县羊场区平寨乡的顶趴寨和大羊坪村西侧的峰崖处,大岩口和小岩口发现了两处崖壁画遗迹。经我们四次考察,认为这是贵州目前发现的最丰富的一处古代崖壁画。崖壁画位于东径107°16',北纬26°51'附近。两地南北相距约600米。海拨分别为1280和1220米。仅以清晰的画面实测,小岩口的崖画宽16米,高5.5米;大岩口的崖画宽6.1米,高2.1米。崖画均分布于呈薄层层状或斜向褶皱的岩壁面上。百余幅图像均用赭色颜料涂绘而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并具有浓厚的写实风格和民族特色。现综述于后。一、题材内容的初步考释开阳崖壁画,以太阳纹图形和骑马图为主。其次是人物、动物、干栏房屋和一些线条怪异的图形。粗略归类可分:  相似文献   

14.
南京博物院珍藏一件巨幅折迭屏风,共十二扇。屏高2.48米,每扇宽0.42米,展开总宽度约5米。木胎选用上等杉木,极平直,板厚1.5厘米。在距上下端各70厘米处凿成通卯,贯以0.5厘米宽、6厘米高的木带,形成上下两条暗穿带,防止木胎翘曲变形。屏片上端挖出倒梯形槽口,封以"抹头"构件,用竹钉钉牢(图一)。下端则按设计意图挖去中间的木料,形成屏片的双腿和线脚。屏片间以铰链联结。通体髹黑漆为地,正面饰软螺钿镶嵌的整幅园林仕女图,背面为刻漆十二幅山水条屏(图版柒、捌)。这是一件体制巨大、制作精细、画面宏富、嵌饰  相似文献   

15.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洛阳汉墓壁画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传解放前(约二十年代末),在洛阳八里台发现一座西汉壁画墓,出土壁画被盗运海外,几经辗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常任侠先生在《汉代绘画选集》中收入此墓局部画面两幅,并识作“贵族生活图”。1981年,美国戴安讷(Diane M He-lson)先生来华旅游,在洛阳参观《洛阳汉墓壁画展览》时,曾谈及美国所藏洛阳出土的汉墓壁画一事,回国后寄来照片一张。其画面不仅包括了常任侠先生搜编的两幅,而且摄取了墓中一壁的全部画面,使我们对  相似文献   

16.
<正> 定州文庙崇圣祠前有一明代长方形石刻,长1.46米,宽0.4米。上铭五言绝句四首,分别为风竹、云竹、雨竹、露竹,且附有竹诗绘刻,当地人们俗称为风雨竹石碑。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诗句部分字迹模糊,竹子画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风竹诗曰:牖下夜吟时,微薰动弥猗。才成将贤颂,应有凤鸣岐。 云竹诗曰:碧叶涌晴光,晓色何苍苍。苞蔡翩迁处,丹山起翠凰。 雨竹诗曰:谁能醉此君,细雨化龙纹,偃卧江山暮,孤厄惟帝闻。  相似文献   

17.
古镇塔儿集     
<正>金湖县治黎城镇的东南15公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塔儿集。塔儿集因塔而得名。在古街西头1公里处有一砖砌古塔,上实下空,门朝西北,高约10余米,巍然屹立在高邮湖边。此塔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有诸种传说。有的说,此塔乃曹魏时所建,用于观察敌情;有的说,此塔建于宋代,乃纪念老和尚的佛塔;还有的说,此塔建于明代,乃镇水之塔。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说明此塔已有数百年乃至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棵已逾千年的古银杏树,它位于南京市郊溧水县城西5公里处的石湫镇上方村。阳光照在这棵历经沧桑的古树上,也照在古树下几位饱经风霜老人的脸上,古树依然满目葱茏,老人依旧精神矍铄,古树和老人构成一幅宁静的画面。老人坐在古树下追溯着关于古树的历史、传说和故事。  相似文献   

19.
邢窑调查试掘主要收获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80年代初、中期,河北省临城、内丘境内的邢窑遗址相继被发现并公诸于世,人们对邢窑的研究和认识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邢窑考古队对两县的瓷窑遗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铲探,并发现了一些新的邢窑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邢窑考古队于88年到91年分别对内丘城关和临城祁村两处遗址进行了试掘。现就调查和试掘的主要收获分述如下。一、单纯的邢窑诸窑址由于种种原因,留给今天人们的是一幅幅破烂不堪的邢窑画面。几年来,邢窑考古队艰难跋涉其中,以期获得有助于邢窑研究的新资料。调查,…  相似文献   

20.
黄龙县白马滩镇后石门村吴喜民家墙壁上,发现两幅描写解放盘龙山战役的壁画。第一幅(图一):长52、高31 .2厘米。画面右侧标有竖写的“第一图”三字。画面右上侧方框内竖写着:“攻盘龙山之担任爆炸组的英雄们陈增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