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通常,人们尤其是中国人认为“日本是一个严重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这并不是没有原因和根据的,因为日本缺少自然资源,同时又是一个生产大国,它必然依赖于国际市场,不仅需要原材料和燃料,也需要产品市场.然而这种主张只说对了问题的一半.因为,按照通常的经验,一个小国或者像日本这样缺少资源又生产规模巨大的国家,应该更多地依赖于国际市场.   ……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9日,对于日本的长崎来说,这是一个和广岛8月6日一样黑暗的日子。但是对于美苏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核对抗来说,8月9日这一天充满了难解之谜。是一颗?还是两颗?有一些核武器专家认为,美苏核对抗的真正开始,也许应该从这一天算起。半个世纪以来,美苏两个核大国,都竭力设法避开8月9日这个日子,因为人们一直试图弄明白,这一天在日本的长崎,美国是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还是两颗?如果是两颗,那么未炸的原子弹到哪里去了呢?随着时光的流逝,美国原子弹研究的秘密逐步被世人所了解,最有权威性的材料,莫过于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  相似文献   

3.
张佳 《文史月刊》2009,(11):53-53
“家”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个美好字眼,它总是带给我们亲情和温暖。而“家”这个字的结构却是耐人寻味的:“宀”下一“豕”,“宀”代表屋子,“豕”代表猪,这是现在人们对这个字的通常解释。然而古人为什么要用这种奇怪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家呢?既然“家”是人住的地方,为什么不用“屋内有人”来表示,却偏偏用“屋内有猪”呢?  相似文献   

4.
CNT#微调查#     
都说女人的衣橱里永远缺少一件衣服,那么,热爱旅行的你是不是也总感觉缺少一件装备呢?是新的相机和镜头,还是最新款的冲锋衣,或是一顶轻便实用的露营帐篷?如果天上掉下2万块钱,你会用来添置哪些装备呢?  相似文献   

5.
试论水上勉的文学创作风格孙洪杰读完一部日本小说家的作品,有时它会使人感到这是小说呢还是随笔呢?这种疑惑感,有时就象一屡阴影从心头掠过。它的产生,是在作家发表私小说之后。然而作家对此却并不在意。无论你在多大程度上承认它是小说或是随笔,这对作家来说都无任...  相似文献   

6.
《沧桑》1995,(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祖先留下来的醒世恒言,我们也许忘却。然而据悉,日本儿童从6岁起,就受到老师的如下灌输:日本没有什么资源,不拼命学习、工作、奋斗,国家就要灭亡,个人就要受穷,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说过:“生活在日本列岛之人的内心里剧烈翻腾的是什么呢?是一种危机感。”正是这种浓烈的危机感亦即忧患意识,使日本由一个濒临崩溃的战畋同一跃而为世界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7.
观点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4,(6):22-22
并不等于说他已经认为这个市场不行了。应该一般来讲,他出手的时候,这个市场还在上升,正因为市场上升的时候,他比较容易出手。所以这就是李嘉诚的过人之处,他在接近顶端的时候就出手了。接近顶端了,那就耍注意了。是不是?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追求物质生产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追求一种精神文明的富有和美好(互相帮助、公平竞争、顾全大局、积极奉献……),这种精神对于一个社会部门来说就是集体主义;对于国家来说就是“爱国主义”;如果将它扩展到世界范围则称之为“国际主义”,而无论何时何地,集体主义应该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基础,应该是人类追求美好精神境界的目标。这不仅是理想的寄托,而且是每个人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发源地,社会主义中国需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应该排斥集体主义(二者无根本性矛盾),而应把集体主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导向与支柱。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虽然集体主义是崇高的,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集体主义观念有些淡簿,一些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又死灰复燃,吸毒、贩毒、赌博、迷信、嫖娼等不良社会现象又重新抬头。  相似文献   

9.
人生三议     
杨新元 《古今谈》2009,(3):80-82,88
一、无悔人生 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羡慕的呢?窃以为,应该是无悔人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人的生命长短,是不由人自己作主的;但是,一个人的人生,却是自己书写的。不管人与人之间在出身、智力、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等方面千差万别,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心地善良、对他人有益的人,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无愧无悔的人,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0.
对1850年代美国打开日本关闭了两百多年的市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原因的探讨,已有的成果只限于一个原因,即美国因素本身。史实表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牵制和英国由于中国市场的吸引而妨碍了它们对日本的门户封闭首先成功地采取行动;二是美国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殖民经济利益使它打开日本市场的精神执著,而打开日本市场与它在中国的殖民经济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同时美国充分利用了克里米亚战争的时机和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国际因素。因此,是美国而不是俄国或英国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历史,将幕府统治的日本推向了半殖民地的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