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陈独秀对中国近代农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从兵 《安徽史学》2005,1(4):115-122
在1938年前,陈独秀对近代农民作用的认识的总体思想趋势经历了一个由否定而肯定的转变过程,但他的肯定是留有余地的,他将农民的作用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之所以如此,坚守十月革命的城市道路是一个根本的原因.他对农民的缺点始终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他认识近代中国农民的思想主线.为克服农民的缺点,他一方面主张以解除农民痛苦、改善农民生活作为他们参加抗战的前提,另一方面主张联合中小农民或称参加劳动的"贫农",坚决地反对富农和游民无产阶级.这些观点构成了大革命失败后他的托派思想基础.但他对农民缺点的正视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是个资产阶极性的农民革命,其在政治上的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专制的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新中国;而其在经济上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推翻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它对于土地改革的远大理想和具体方案,就是有名的「天朝田亩制度」。这个理想的制度,在澈底消灭对建的总方向上是完全正确并适合于当时农民的要求的。由于洪秀全等生当农村水深火热的时代,长在农民的家庭,因为他身受农村的痛苦,这使他最了解农民的愿望与理想。「天朝田亩制度」正是反映了农民的意识。这真是在中国岁百次农民革命运动史中开了一朵极其光辉灿烂的鲜花。  相似文献   

3.
近来,有不少人询问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产劳动教育和我们所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什么区别.也有人认为陶先生所提倡的"生产教育"和我们今天的"勤工俭学"没有多大区别.我在这个问题方面,发表一些意见,供大家评价陶先生的学术思想时做个参考.陶先生开始提倡生产教育大约在1927年左右.他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要教农民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国,村民都变成快乐的活神仙."大家都知道当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正在以大无畏的精神单独  相似文献   

4.
箴言     
《环球人物》2013,(27):95
一个人修养水平的高低,不在他干什么,而在他不干什么。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的心态最可怕。工作要像诗人一样有激情,又要像农民一样实干。差距并非不可逾越,前提是我们首先要逾越自己。  相似文献   

5.
刘厚福.号汉中,湖南衡山县人,1911年11月3日生。6岁入国民小学读书,后考取衡山城关楚材高等小学。1926年9月,经刘泽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初,刘厚福见到了前来衡山考察农民运动的毛泽东,聆听了毛泽东有关农民运动的讲话。他特别牢记毛泽东关于农民运动要广泛发动群众,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教导,组织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先后到南岳、白果、吴集、草市等地,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村情况。他还注意加强对进步青年的培养教育,在短时期内就发展团员300余人,壮大了衡山县的团组  相似文献   

6.
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著名作家马烽为争取延长自己的生命,以极强的忍耐力和毅力,抵抗着巨大的痛苦,与死神进行不屈的抗争。他要亲眼看到他与西戎合写的《吕梁英雄传》,在他的指导下搬上银幕;他要亲眼看到他笔下的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农民群英,真实地不走形地展现在电视屏幕上……他非常不愿意离去,但是,他仍然带着无限的遗憾走了。本文正是马烽的儿女们,对爸爸最后日子的真实而感人的记录。  相似文献   

7.
在开国皇帝里,洪武皇帝朱元璋恐怕是唯一出身赤贫阶层的。早年他逃过荒,要过饭,放过牛,当过游方和尚,悲惨的遭遇使他对农民生活有着透彻的了解,贪官污吏鱼肉乡民,横征暴敛,他定也曾亲身领教过。当上皇帝后,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农民富足,天下才会安定;只有农村安宁,统治才会长久。  相似文献   

8.
前年春天,农民下种的日子,我们队伍中发生了一件平凡的故事:一天,有个同志赶九十里路去工作.在半途,他走乏了;于是,到村公所动员一头毛驴,很舒服地骑着,赶他的路,老乡跟在他的后面.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农村农民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农村和农民始终是他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从社会主义的制度创建和国家利益着眼处理农村农民问题,在大规模的农村社会变革中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存条件,是建国初期毛泽东在农村农民问题上的中心思考。这些思考,不但在他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中构成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而且直接促成了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引起了农村社会的重大变动。一、土改前后农民问题在毛泽东心中的位置毛泽东是一位对农民有着深刻了解和深厚感情的人。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动员和团结农民推翻旧世界后,他随之将农村农民问题提到新社会建设的…  相似文献   

10.
武汉政府时期,邓演达在复杂、激荡的时局下,就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农民解放、农民政权和武装等问题,建构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民理论.各种因素的困扰,形势的变幻,又使他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具有双重性质.所有这些,都可从其思想同社会的关联上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11.
今年50岁的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更是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他一心想着建好班子,为村民办好实事,将村民的冷暖挂在心头,不顾身患胃癌,在前后10次化疗过程中,忍着病痛,带领群众种苗木、硬化泥水小巷、铺设人饮渠道.他,就是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口子村的支部书记曹继财.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文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修改,可以清楚地看出毛泽东对农民运动认识的深化.毛泽东当初写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是要求中央在农民运动方面采取"新路线",而不仅仅是强调农民运动"好得很".由于种种原因,有关"土地问题"、"乡村自治",以及"在乡村中已经完成了民主革命……要进行到另一个革命了"等内容未能留存下来.现在流行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并非完整文本,只是手稿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杜老,大家感到他最大的特色,感受最突出的,他是农民利益的代言人。这一点许多同志都讲到了。但是我想再补充一点,就是他之所以能成为农民利益代言人,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还因为他是一个越老越年轻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杜老十分关心农民的利益,重视保护农民的利益,而且特别善于在复杂的矛盾中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  相似文献   

14.
王婉玉 《区域治理》2022,(10):193-196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增收问题较为严峻,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可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效率,对我国各项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如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因此,农民增收问题已经逐渐受到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中要想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就必须做好农业管理工作,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而保证农民收入能得到大幅度...  相似文献   

15.
邵雍 《岭南文史》2013,(2):39-48
毛泽东在1926年9月发表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批评了一些同志只重视城市工人运动、学生运动而忽视农民运动的倾向。他指出"农民运动乃政治争斗经济争斗这两者汇合在一起的一种阶级争斗的运动。内中表现的最特别的尤在政治争斗这一点",推翻地主政权。毛泽东希望有大批同志去搞农民运动,"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挽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甚么,问他们要些甚么。……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  相似文献   

16.
在这里所叙述的,是毛泽东主办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前前后后的事情,是一段真实、生动、感人的史实.他从上海来1926年11月,那是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长江流域的风雪日夜拼命地吹着飘着.这时,中共中央农委书记毛泽东,身穿棉布长袍,颈上围着一条毛线围巾,脚踏一双布鞋,手里拎着一只竹箱,由上海匆匆往武汉赶来.正当北伐军一举攻克了武汉,国民革命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之际,中共中央决定在汉口设立中央农委办事处.毛泽东主持制定了《目前农运计划》,提出与国民党左派密切合作,采取集中的原则,在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分子.他的这个《计划》很快得到了中央批准,于是他立即离开上海,踏上征途,顶风冒雪赶来武汉.  相似文献   

17.
父亲     
周军 《江淮文史》2000,(2):71-78
我的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中国农民的优点和缺点在他身上都有浓重的表现。他是所有农活的行家里手,我家地里的麦子、玉米和高粱无不长得茁壮,村上人路过地边时都要驻足看两眼,“啧啧”地赞几声。但父亲对这些称赞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种庄稼获得好收成,是意料中的事,理所当然的。他有句口头禅:“庄稼是很懂事的,你给它喂多少,它就给你吃多少。”这是他一生奉行的种田经。  相似文献   

18.
去年春节过后不久,廖东凡老师对我说.他在西藏有位农民朋友,是堆隆德庆县东嘎村的村长格列啦,他近期要带着儿子平措来北京治眼睛,我们帮他们找一家便宜点的招待所,同时一起去接他们!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的许多著作中,《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影响较大的文章之一。这份报告之所以能写成功,并产生巨大影响,与他深入基层、深人群众、倾听群众意见,真实反映农村现状、农民呼声有着密切的关系。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来说,就是他走的是农民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0.
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殚精竭虑,他放眼全球,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他立足中国,指出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要将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统一;他崇尚人民,提出农民是中国的主体,青年是人民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人民的载体;他评价自己,内容涉及他的成长、功绩、失误及退休等多个方面;他面向未来,满怀信心地阐明中国今后的发展问题。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不仅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也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