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峨眉山的庙宇最多时达200多座,香火绵延两千多年。身为佛教名山,峨眉山佛教并不虚无缥缈,反而推崇实践,僧人以苦行修身,用一种平和的处世态度,揭示入世、出世皆修行的真义。普贤道场,佛学正宗菩提达摩在南北朝萧梁天监年间(502-519年)来中国创立禅宗,从此禅宗被视为佛学正宗流传,达摩即为中国禅宗初祖。后传至慧能,衍生出临济宗。峨眉山僧徒多是临济宗门人,出过昌福禅师、黄檗老人、灵龛和尚、黑水和尚等有名的临济宗门人。普光殿位于峨眉山接近山顶的位置,建于  相似文献   

2.
陈利民 《中原文物》2016,(4):100-105
禅宗在唐代始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五祖弘忍传法神秀、慧能等诸多弟子,传播南北,由隐至显,形成多元的传法世系及南北宗之争。本文对嵩山地区现存及文献著录的唐代佛教碑刻资料做了较全面考察,钩沉出禅宗高僧法如、道安、普寂、净藏等在少林寺、会善寺、嵩岳寺等处传法的一批重要史料,弥补了《五灯会元》等史籍关于禅宗早期历史的疏漏及不足。  相似文献   

3.
"会昌法难"是中国佛教经历的三大法难之一,它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也改变了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那些以义理研究为中心、需要稳定的生存给养的佛教宗派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禅宗的兴旺发达,诸如沩仰宗、临济宗、云门宗等,都在晚唐五代时期迅速兴旺起来,成为声名显著的佛教派别。究其原因则是:禅宗高僧们审时度势,他们放弃了对中央政权的幻想,转而寻求地方军政长官的庇护,并且选择了自给自足的生存模式。事实证明,禅宗各派在理顺佛门与官府的关系、协调缁素关系、争取底层百姓拥护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明智而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天龙山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精美的佛教石刻及皇家高氏所建的天龙寺院而著称。然而"天龙"的称谓以及其佛教的宗门派别历来说法颇多,从东魏北齐至隋唐五代金元时期,随着政权的更迭和历代帝王之家与地方士族的信仰不同,其尊奉的佛门宗派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明嘉靖时期,天龙寺院出现有"敕赐临济正宗传法大师古潭"的碑刻记载,这说明佛教禅宗从唐代晚期新创启的"临济宗"传至明代依然兴盛全国及太原地区。  相似文献   

5.
临济七世祖楚圆禅师若谷广西僧侣佛学造诣高而于全国影响较大的,数宋代高僧楚圆和契嵩。楚圆号慈明大师,全州人,禅宗临济宗尊之为七世祖,法脉至今不衰,并远播日本、欧美。仁宗慕名,赐紫衣师号北宋初,经过几朝崇佛,佛教进一步中国化、禅学化,"天下无寺不禅"。学...  相似文献   

6.
云门宗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北宋曾盛极一时,南宋以后开始衰落,至南宋末传承渐趋不明。但在金朝统治下的中国北方地区,云门宗得到了继续发展,并形成以中都大圣安寺为核心的丛林集团,大圣安寺住持圆通广善更被金朝皇帝尊崇为国师。入元后,元世祖忽必烈崇教抑禅的政策,使禅宗受到一定打击。但至迟到武、仁时代,禅宗又开始复兴,大圣安寺住持云山慧从被仁宗封为荣禄大夫、大司空,领云门宗事,与当时的临济宗、曹洞宗呈三足鼎立之势。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元末。  相似文献   

7.
《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是与正定临济寺有关的现有碑文资料中时代最早者,也是唯一一通专门为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大宗师所立之碑。原碑早年已佚,日本佛教临济宗访华团于20世纪80年代赠送给正定有关部门的相关碑文资料对佛教临济宗及正定临济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六祖慧能实创禅宗。慧能是唐广东新州人,因闻人诵《金刚经》有所悟,便去湖北黄梅拜师,初为行者,因识心见性,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受到禅宗五祖弘忍的重视,秘传法衣于慧能。慧能前以《金刚般若经》为教学内容,讲经说法。慧能则讲《坛经》,后经神会的改编而为禅宗传宗的典据。安史之乱后至唐末五代时期为禅宗最盛行之时,此禅宗发展为五大家,即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元明清三代,禅宗与净土宗逐渐合流,禅宗见性成佛的顿悟思想与净土宗称名念佛、简单易行的成佛道路,吸引了众多的信徒。禅宗的教育思想,下仅流传最广,影响了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而且还远播朝鲜与日本。 一、“见性成佛”的教育宗旨 禅宗也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成佛的方式却有别其它各宗。佛性是人人具有的,“顿悟成佛说”成为禅宗所独有的教育宗旨。禅宗认为“心即真知”、“即心是佛”、“心即理”,把外在佛变为内在佛,把“真如佛性”视为本体,认为世上一切是心(佛性)的外化。认为“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  相似文献   

9.
贵州佛教丛林,可说是临济禅宗的天下。而临济禅宗除梵净山一系外①,大多为圆悟及其嗣法门人破山大师传下的弟子。圆悟大师怫法继承临济宗风,为临济三十一代正宗传人。临济乃禅门五宗之一,追源溯流,则当从禅门第一公案说起。排本是梵文“禅那”(Phyana)的简称,意为静虑,指专注一境,心澄志静,精神妙乐,从而进入证悟境界(慧)——对终极实在有所体悟,与实相本体契合如一的境界。通常的方法是止观双行,定慧双修。相传一次灵山法会上,释迹牟尼佛拍花示众,众告默然,京有大边叶破颜微笑,于是释尊说:“我有正法眼藏,涅妙心,…  相似文献   

10.
法融创立“牛头宗”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传入中国,后陆续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台、华严、唯实、禅宗、净土、密宗等不同宗派。而其中的禅宗,于南朝刘宋末由高僧达摩自天竺(印度)来华传授禅法而创立。至唐太宗贞观年间,高僧法融在南京南郊牛首山南边的幽...  相似文献   

11.
宋代以来的禅宗史书皆将惠能门下的南狱怀让(677-744)——马祖道-(709-788)和青原行思(?-740)——石头希查(700-790)分列为禅宗南宗的两大系,前者衍生出沩仰、临济二宗,  相似文献   

12.
邹松林 《南方文物》2012,(4):206-213
位于萍乡城北部的杨岐山,是一座"岩拖锦障"、"涧朴银河"、"群峰四合"的风景名山。萍乡人称之为"祖脉"所在。俗语云"自古名山僧占多",自唐代禅宗荷泽神会的弟子乘广禅师和江西马祖道一的弟子甄叔禅师来到此开山创寺,宋代临济石霜楚圆的弟子方会禅师在此山普通禅寺创立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二百余年间,这里成了一座举  相似文献   

13.
现存于正定县文物保管所的元代《真定路十方万岁禅寺庄产碑》,主要记述了寺院庄产,但从其碑文可分析出,万岁禅寺创立于唐代,宋代为十方寺院,元代与临济宗的海云宗师有一定关系,曾是一座规模可观、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临济宗寺院,元后期逐渐衰落。此碑对研究正定佛教寺院情况和临济宗的发展传承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六祖慧能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是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佛教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5.
安大伟 《岭南文史》2023,(3):82-87+74
<正>岭南地区具有深厚的禅宗文化传统,佛教是岭南传播最为久远和广泛的宗教。汉代岭南地区便有佛教活动。南朝梁天监年间,禺峡山始建峡山寺。唐代岭南山林佛教兴盛,禅宗六祖慧能创禅宗南宗,将岭南佛教推向全国。清初江南和岭南佛教最为兴盛,与其时遗民逃禅集中在此二区域密不可分。“明末清初士人逃禅成风,大批文人士绅的皈依,也使得清初岭南释儒交融愈甚,  相似文献   

16.
云门寺是六祖惠能的弟子文偃禅师所创云门宗的发祥地,云门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宗之一,建寺距今己有1000多年了。1983年云门寺与南华寺同时被定为全国重点寺院。  相似文献   

17.
赤松和尚是清代贵州的著名排师。他一生导师访道,参禅见性,创建名蓝巨刹,倡导农掸道风,弘扬佛法,至若不移,深受当时海内佛教信众的钦仰。他作为贵阳弘福寺的开山、临济掸宗佛教正宗第三十三代传入,创办禅宗道场.宣说法音四十隼,法流基行,遍于黔中,饮誉西南。一、赤松的牛亚赤松和尚,法名道领,别号黔灵,赤论乃直率.生于明末崇流七年(1634),寂干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世寿74岁,戒腊54龄。赤松,俗性就,名景凉,出生于四川滇川,六岁丧父,家道旁落,由其兄折教,约七、八岁时,被过继给社氏夫妇做养子。时值明夫战乱,…  相似文献   

18.
2012年5-11月,南京市博物馆在雨花台区宁丹路清理了10座东晋至南朝早期砖室墓,墓内出土具有早期佛教特征的戒指与道教题材的符文砖,砖墓均呈南北分布、排列有序,其中M1、M9、M10形制保存较完整,为研究南京地区东晋至南朝早期的墓葬分布、埋藏习俗、宗教信仰及早期道教在东南地区的传播具有重要考古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破山是明季西南佛教史上的一位著名禅师,他一生大开方便法门,创建名蓝巨刹,开建法幢10余所,剃度弟子百余人,嗣法弟子80余人,法系遍布西南诸省,对贵州佛教影响深巨,为西南临济禅宗祖师。纵观破山一生,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儒入佛,立志出家,解脱生死的青年时期;第二阶段是遍求名师,参禅学法,得禅心印的壮年时期;第三阶段是开堂说法,创建法幢,培养僧才,振兴西南禅宗佛教的中晚年时期。此时他作为西南地区佛教界的一代宗师,对西南佛教的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破山的佛教活动历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东晋时期后秦著名佛学家、佛教翻译家的鸠摩罗什,他从小乘佛教改宗大乘佛教这一重大转变,在其出生地龟兹已经完成,但作为一代文化大家文化观的真正确立,则是在被吕光带往凉州的17年中,经过广泛研读中华典籍、殚心竭虑考辨思索而逐渐实现的。他后来翻译的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