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可澄先生,贵州安顺府普定县(现安顺地区普定县)马官区,余官乡偏阳村人,落籍贵阳。原名文荣,字志清,晚号匏斋,为清末、民国时期省内外知名人士。他出身于科举、仕宦家庭,祖父焕奎,官至吴县(今江苏苏州)县令,有著作行世;父毓桢,顺天乡试举人,未入仕途。任先生受家庭习养,好学,为诸生时,在天津人严修(范孙)任贵州省提督学政任内补廪,成为资力较深的生员,并与清末具有维新思想人物有所接触。他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拔萃,二十九年(1903年)中举,次年试授内阁中书。  相似文献   

2.
阎宗临先生字琼琳,又名已然.晚年自号铁牛老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6月18日(夏历五月十五日)出生于山西五  相似文献   

3.
胡翯,原名胡承羽,字羽高。1895年出生于贵州省三都县三合镇。其父胡德金(字镒光,原任云南通判,后弃官从商。)长年往返黔桂湘经商致富,在三合建德金图书馆,购置图书几万册。光绪二十九年(1902)被盗匪杀害于柳江舟中,葬于广西柳州市北原五里山。一胡羽高自幼酷爱读书,且继承父业扩展德金图书馆藏书。1913年,他考入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今北师大)国文系。在校期间,对孙中山先生及三民主义景仰崇拜,形成了他一生的基本政治倾向。其间,与大总统府秘书、贵州籍人士平刚(字少璜)先生交厚。在平刚先生的举荐下,1917年毕业后回贵州,即任省视学委员,…  相似文献   

4.
缪秋杰,字剑霜,号青霞,1889年11月9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江阴人。缪秋杰13岁始入北京宛平小学读书,1905年升入顺天中学,三年后考入北京税务学堂。勤学苦读,成绩优异,1913年6月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海关任见习员。是年袁世凯政府与英、德、法、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以盐税作抵押,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缪即于12月调至稽核总所任科员,管理英文档案。因办事认真,敏捷迅速,为总所会办英人丁恩所器重,旋升任秘书。1918年——1924年缪秋杰任总所巡视员,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大盐区,掌握了基层具体情  相似文献   

5.
<正>逯钦立(1910-1973),字卓亭,号勤力,笔名胡蛮、祝本。1910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二十七日)生于山东巨野大义集村的一个地主家庭。父静轩,私塾先生。先生幼承家学,资惠过人。先生的人生经历,他在1954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填写的干部  相似文献   

6.
张友桐,字晓琴,1868年即清同治七年,出生于山西省代县五里村一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在家乡私塾读书,1891年即光绪十七年参加县试,选为优贡.到太原晋阳书院受业于名师杨笃先生之门下,友桐先生天资聪慧,学习勤奋.读书过目不忘.1897年即光绪二十三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先生在应试的策论中,  相似文献   

7.
段慎五先生,字子典,笔名竹园.1890年11月6日生于山西省霍县下乐平村水门故宅.他的童年是在一个小康之家度过的.父亲段雄,素喜淡泊,专攻诗书而不仕,居家行医.母亲段氏,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明理,勤俭持家,对子女教育有方.先生幼年由母亲教读《四书》、《五经》;习作诗文则由父亲批改.他学业出众,勤于思考,被视为同辈中之才子.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懂得了不少爱国爱民的道理.先生的青年时期,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对他影响很大,推动他奋力上进,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站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列,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他的中年是在国民党阎锡山统治下和日军侵华战争中度过的.残酷的阶级统治和民族压迫,锻炼  相似文献   

8.
满谦子先生是我区享誉国内外的艺术教育家、音乐家和男中音歌唱家。他一生对艺术教育、音乐和桂剧的改革,都曾作出诸多贡献。先生原名满福民,1903年9月14日出生于广西荔浦县青山乡满洞村,其父满锦是清末的“拔贡”,真可谓书香门第,先生自幼酷爱晋乐,与音乐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少年时随其父就读于桂林、南宁等地中、小学校,课余时间喜欢唱歌和体育,故青少年时代体魄健壮。  相似文献   

9.
家严荫嘉公生于1892年10月.殁于1949年10月,仙逝已有五十四年了,众多钱币界友人嘱我写些有关家严集币生平,以资纪念。由于我年已八旬,童年及青年时代的事情有些早已无法回忆。仅能思及一二。癸未年上海酷热异常。夜不成寐,毅然起床握笔涂鸦。  相似文献   

10.
民国广西通志馆馆长封祝祁先生传略秦邕江封祝祁(1876—1959年),字鹤君,别字檗庵,广西容县杨梅镇石岭村人,广西近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民国时期被骋为广西通志馆馆长。封祝祁出身于容县著名的石岭封氏家族。其父封蔚扔〔1830——1891隼).字小霞....  相似文献   

11.
清官修《明史》过程中对于《王守仁传》的归属及其学术评价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结果以《明史》不立《道学传》。《王守仁传》归入大传不入《儒林传》而告终,争论的背后却隐含了史馆内存门户之见及其尊崇程朱理学的官方主流思想。《明史·王守仁传》主要取材于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尤侗《王守仁传》、万斯同《明史稿·王守仁传》、王鸿绪《明史稿·王守仁传》。《明史·王守仁传》的成书符合清官修《明史》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