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延和杨仪,是三国时蜀汉的著名文武干将。魏延,字文长,智勇双全,“数有战功”,深得刘备器重。刘备称汉中王后,将从汉中移军成都,谁备提拔一员“重将以镇汉川”。当时,众将都以为必是张飞,张飞也“以心自许”。而刘备独具慧眼,选年轻有为的魏延为总督汉中的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于是,“一军尽惊”。受任之时,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回答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对这掷地有声的回答,“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魏延果然不负重托,独任北方防务,沉重打击了曹魏大将郭淮等人的进犯,立下战功。杨  相似文献   

2.
《隆中对》新考王延武《隆中对》是蜀汉政权官方文件的翻版。刘备、诸葛亮初见时不具备《隆中对》所述谈话的事实基础,故《隆中对》为诸葛亮在荆州隆中答刘备问之说有三点失实之处:1、刘备、诸葛亮不能“交浅言深”。刘备所处之荆州,政治矛盾错综复杂,刘表对刘备并不...  相似文献   

3.
李国文先生在《今晚报》等报刊发表文章,说诸葛亮初出茅庐便注定失败的命运,原因是跟错了主子,并指责他嫉贤妒能,想把魏延和司马懿父子一起烧死在上方谷,断言“魏延之乱始于诸葛”。  相似文献   

4.
昔日,诸葛亮隆中一对,使得玄德公慨然叹日“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随后火烧博望坡,联吴抗曹魏,诡辩保荆州,为颠沛流离的刘备集团积蓄了雄厚的实力。然而在此之后诸葛亮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西进巴蜀,庞统为谋,出兵汉中,法正在侧,而诸葛亮也只能在刘备贸然伐吴的意气用事面前无奈的感慨“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足可见诸葛亮已然失去了刘备昔日的言听计从。虽有丞相之名,可未开府治事,这一切昭示着君臣间蜜月期的终结,折射到政治上就是对诸葛亮权力的极大限制,永安托孤,便可略见一二。  相似文献   

5.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在我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中,诸葛亮称得上是个忠诚智勇、谦虚谨慎、清正廉洁、勤劳节俭等美德集于一身,知名度高、形象完美的历史人物。因此他生前身后、古往今来,都受到人们的赞扬,敬仰和怀念。本文着重谈谈诸葛亮的勤政和廉政风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8个字,是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表达自己对蜀汉政权的无限忠诚,也可说是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27年来以劳定国、以死勤事的真实写照。公元208年,也就是诸葛亮结束隆中耕读生活、接受刘备真诚邀请的第二年,曹操攻取荆州,刘备兵败…  相似文献   

6.
面对曹、孙、刘三家争夺天下的政治局面 ,诸葛亮为何最终选择了刘备 ,这需要对他的从政心理作深层次的剖析。诸葛亮投奔刘备是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最明智的抉择。他看中的是刘备在军事和人力资源上的弱势 ,而不是为了拥刘反曹、中兴汉室。由于关羽成了诸葛亮丞相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故其不惜假吴军之手翦除之。诸葛亮又运用权术分割了法正的部分权力。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 ,诸葛亮终于登上了丞相的宝座。  相似文献   

7.
史式 《文史天地》2008,(8):32-32
猛然看到这个题目,读者也许会认为我在匆忙中产生了笔误。因为众所周知:诸葛亮辅佐刘皇叔(刘备)在成都登上了帝位,成为蜀汉的开国之君,这应该说是扶起了的。刘阿斗(刘禅)是由他父亲向诸葛亮托孤,由诸葛亮长期辅佐,最后还是不免当了亡国之君,这应该说是扶不起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不是说颠倒了?不是。  相似文献   

8.
世人谈三国史事或看《三国演义》,看到刘备漂泊半生,东投西靠,处处寄人篱下,没有一块立足之地,前途渺茫,不知所措时,不禁为英雄扼腕叹惜。及看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之开陈天下大计,精辟的分析,英明的论断,使读者与刘备顿开茅塞,犹拨云雾而见青天。后来刘备—一旅行,竟如柳暗花明,更觉得诸葛亮有先知之明,简直是神仙中人。其实,当时看出这种形势、与诸葛亮有相近见解的,还有在《三国演义》和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被描述的呆头笨脑、屡屡被诸葛亮愚弄的鲁肃。史称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绝不是小说和电视剧中那种迟钝猥琐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吴蜀荆州之争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诸葛亮在《隆中对》(一称《草庐对》)中,为刘备提出了一个建国方略。其要点是:“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西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指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以上为刘备提出的建国方略,显示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远见卓识,而以后的刘备及其建立  相似文献   

10.
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或称(?)亭之战)后刘备败回白帝城,忧愤成疾,自知不起,急将丞相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永安宫。诸葛亮留太子刘禅(即阿斗,时十七岁)镇守成都,随带刘二子鲁王刘永(九岁),三子梁王刘理(八岁),赶赴白帝城。次年,刘备在永安宫临死前,将辅佐太子、安邦定国等一应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言讫而逝,卒年63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刘备托孤。当年“托孤”原址早毁。1984年,应白帝城文管所的邀请,由四川省文管会雕塑家赵树同,根据《三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着重描写的故事之一。它这样写道:街亭败后,马谡主动去见诸葛亮,且是与王平、魏延、高翔同至。孔明唤其入帐,马谡便“自缚跪于帐前”。听诸葛亮诉其罪,宣布要将其“明正军律”之后,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也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孔明挥泪……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在这里,不仅见诸葛亮执法如山,“形象高大”;马谡也很令人赞叹:明知要砍头,却毫不畏怯,主动上门请罪,决不做贪生怕死之辈。  相似文献   

12.
公元222年,孙(权)刘(备)夷陵大战,战争以刘备的惨败而告终。史载:“汉主夜遁……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少军资,一时略尽,尸骸塞江而下”。使得蜀汉元气大伤,远在成部的诸葛亮闻知消息,叹日:“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由此看来,诸葛亮虽不属“群臣谏者甚众”之列,至少他也是不赞成刘备伐曼的。但他作为蜀汉军师,又缄其口而不谏,这千名份、常理足说不过去的。于是历代史家对此议论颇多,顾文陈先生《诸葛亮不谏刘备伐吴的究竟》一文已有叙述(文载《贵州文史丛刊》1989年第3期第33一-35页),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3.
魏延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在党内斗争中,某公称彭德怀为“魏延”,其实不是;也有论者替魏延打抱不平,断言“魏延之乱始于诸葛”,是耶?非耶?谨申管见,就正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4.
庞统墓祠,坐落在距德阳市以北约三十华里的鹿头关。相传这里是蜀汉军师庞统中箭而殁所归葬处。后人建祠祀之。今存有庞统墓和祠。庞统,字士元,别号凤雏,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庞统辅佐刘备,深受刘备器重,任为治中从事,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曾流传“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世人把他与三国时代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相媲美。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是善于治国治军的良臣贤相,他治国治军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严刑峻法,赏罚分明。诸葛亮认为军国统帅应“明赏罚之理”,操“赏罚之政”,做到“赏善罚恶”;只要“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如果“赏罚不正,则忠臣死于非罪,而邪恶起于非功”。由于认识清晰与措施严密,在他治理蜀国期间,做到了“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终于邦域之内成畏而爱之”。但是,有一个人,即刘备的结义兄弟,被后世统治者推为尊神供奉于武庙中享受殊荣的关羽,对诸葛亮并不“敬而爱之”,而是…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用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末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在我国古代政治家中是一位佼佼者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 ,又是家喻户晓的智多星。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鞠躬尽瘁的精神 ,以及高尚的品德风范和近乎完美的人格道德 ,为世世代代所景仰。笔者谈谈诸葛亮用人的得失及其启示 ,望读者不吝赐教。东汉后期 ,天下大乱、群雄争霸。诸葛亮作为追求天下统一大业的刘备的得力助手 ,深知人才的重要。他说 :“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他坚持“治国之道 ,务在举贤” ,提出了“官以能为次序” ,“爵以功为先后”的主张 ,而且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17.
正性格决定命运,人的富贵或贫穷与能力有关,更与性格相连。自大的人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自恋的人只能在镜子中找寻美好的自己,自私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我的人始终徘徊在自己的世界里。能力突出的人往往会傲慢,无法与同僚和谐相处。遇见一个有容人之量的领导,还能安身立命,一旦缺乏领导的容忍,他的命运就像行进在汹涌波涛中的小舟,随时舟覆身亡。魏延就是这样的人,能力非凡,在刘备、诸葛亮帐下能身泰名遂。诸葛亮一死,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曾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评价党和国家的一位领导人。毛泽东说的"诸葛"就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军师诸葛亮。诸葛亮一生的谨慎行事在魏延贡献奇谋良计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因过于谨慎而失掉的很可能完成北伐大业的唯一良机。  相似文献   

19.
隆中史话     
隆中是诸葛亮17岁至27岁(公元197—207年)躬耕读书的地方,位于襄阳城西20里的群山之中。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生动地描写了这里幽美异常的景色:“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重交翠。”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隆中对策”的著名教事就发生在这里。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址,以及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形成了秀丽恬静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谐一致的游览区,成为湖北省三国旅游线的起点。隆中文物风景区的逐步形成,经历了1700余年的历…  相似文献   

20.
马谡字幼常,他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刘备入蜀,官拜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三国志·蜀书·马谡传》上说他才能过人。喜欢谈论军事谋略,丞相诸葛亮对他特别器重。每逢召见他,和他在一起谈论常常是“自昼达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