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鹏 《安徽钱币》2001,(3):44-45
笔近几年来对汉钱收集,可谓不遗余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无论品种上还是版别上都已形成一定规模。汉钱之中,四铢半两又是笔最钟爱的一种。在四铢半两版别钱征集过程中,笔发现了一类无郭美制版的半两钱,它的标记、品种之丰富,是其它版四铢半两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2.
四铢半两钱的铸行时间 四铢半两钱,西汉文帝刘恒即位后的第五年即公元前175年时开始铸行。汉文帝注意发展生产,紧缩通货,力求币值稳定。鉴于五分钱小,决定改铸新钱,铸行文日“半两”,重量为四铢的钱,成为定制,称四铢半两钱。同时撤消盗铸钱令,允许自由铸造。前157年文帝病逝,铸行四铢半两钱18年,  相似文献   

3.
安阳出土南北朝古钱窖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八二年底笔者对安阳废品回收部门的一批古钱进行了调查,得知这批古钱是安阳市西郊农民建房挖地基时发现的。出土前增经装在一个灰陶罐内,在出土过程中陶罐被打破。从成块的铜钱穿孔处,可以看出用绳子穿连成串的迹痕。这批古钱总重为5911.1克,共计2885枚1.其年代从最早的西汉文帝“四铢半两”钱,到南北朝的“四柱五铢”与“金五”、“五朱”钱,共历经我国七个朝代,长达七百余年(公元前175——公元557年)。现将初步整理的情况简介如下:一、西汉时期的钱币共计34枚,其中有:文帝“四铢半两”钱6枚。6枚的钱径大  相似文献   

4.
<正> 1988年10月,海兴县民工在大口河盐场开发工程中发现一艘西汉早期的载钱沉船。据发现的民工介绍:1987年秋天,沉船发现在大口河西岸漳卫新河北岸3公里处,用绳穿着的古钱,用麻袋盛装,排列整齐地放在船舱里,船木已腐朽,船上还发现有陶瓷罐等。 1988年春天调查时,古钱大部散失,发现者还存有20多公斤,从存有这部分看,都是“半两”钱。钱径在2-2.5厘米之间;穿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有的薄如纸。尤其钱文“半两”两字的写法多种多样,很难找出铸字形状完全相同的。由上可见,这些钱币出自许多不同的钱范和铸场。 从整理的300多枚来辨析:这些钱币大部分是文景时的四铢半两钱。没有吕后时铸行的八铢半两和武帝时铸行的五铢钱,说明铸币时间是在文景期间。此船载钱币的发现,对研究渤海西岸的历史变迁与西汉前期的货币制度和贸易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半两钱币始于战国,盛于秦,终于汉。徐州地区乃汉高祖刘邦发源之地,汉代属楚国管辖,目前已发掘汉代墓葬数千座,出土文物数以万计。半两钱币是重要品类之一,因半两钱停铸于武帝元狩五年,一直是分期断代的重要凭证。本文在系统梳理徐州地区出土半两钱币的基础上,肯定其在考古断代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列举在使用钱币进行断代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应加深对半两钱币研究,尤其是分期研究,厘清战国秦半两、秦半两、刘邦半两、吕后八铢半两、五分钱及文景四铢半两,更精准地解决相关遗迹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6.
山东临沂发现南朝孝建四铢孙军1995年清明前后,临沂市芝麻墩乡秦家陵村南墓葬内陶罐中发现南朝孝建四铢上千枚。这种钱在山东批量发现不为多见。古钱大部分被填埋,笔者仅收得42枚,其中有孝建四铢9枚(其中一枚背传形)、孝建光背33枚。孝建四铢铸造精美者有2...  相似文献   

7.
谈大明四铢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谈大明四铢钱袁涛1988年春节期间,我与一位泉友去常州郊县踏青,从一小贩手中购得古钱1公斤左右,据讲他是在1987年秋后挖深渔塘时得到的。这批钱数量虽不多,品种却十分丰富,内有半两、五铢、莽钱、刘备五铢、定平一百以及孝建四铢等多种南朝刘来时期的货币。从这批古钱中还挑选出四枚“大明四铢”钱,其中有两枚是传形的。南朝萧梁时期的钱币学家顾所著的《钱谱》也未提到“大明四铢”。本文拟就大明四铢作些分析和探讨。一、“大明四铢”钱浅析四枚钱币有关数据和特征记录如下。(1)大明四铢(图1):重2,06克,外径2.15,穿孔0.9,外郭厚0.15厘米,钱币上边缘破损,背下方错位。(2)大明四铢(传形)(图2):重1.11克,外径2.1,穿孔0,83,外郭厚0.11厘米。背文“四”在上,“铢”在下。钱面上方错位严重,穿孔有几处因热造成的裂纹,内、外郭处多飞边,清理加工差。(3)大明四铢(图3):重2.02克,外径2.24,穿孔0.89,外郭平均厚0.1厘米。钱面右上飞边,左上角有浇铸不足形成的空洞;钱背左下错位严重。(4)大明四铢(传形)(图4):钱的面、背文字形式同图2。重1.25克,外径2.05,穿孔0.89,外郭厚0.0  相似文献   

8.
85年3月17日在龙川鹤市一农民锄地,发现一陶罐,内盛铜钱39.7斤,共计三千八百余枚,转卖给兴宁县废品收购摊,此批古钱保存完好,币文清楚,有轻微的锈结。这批钱上起四铢半两、汉五铢,下迄南宋淳熙元宝,其中发现了一枚  相似文献   

9.
古钱币是反映国家历史的最佳证物。随着朝代的更替。古钱年复一年地铸造使用 ,前后连贯成一体。“上下三千年 ,纵横百万里”。古钱币在历史中产生 ,它蕴藏着历史的内涵 ,见证了历朝发生的重大事件。丁福保先生曾有诗文咏《秦半两钱》 :千秋唯有长城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莫道区区仅半两 ,曾看刘项入咸阳。如今睹物思人 ,如幻如梦。而遗存至今的秦钱作为历史的见证 ,予后人深刻启迪。笔者对秦半两情有独钟 ,不仅是“秦钱为我国第一代之通货 ,亦为方孔圆钱形制之始 ,开中国两千年钱币形制之先河” (蒋若是语 )。也因为秦币已入土两千多年 ,其通…  相似文献   

10.
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在1955年出土了半两铜质钱范一块。对此,有三篇相关文章发表。一篇是1959年《文物》第二期上刊载朱活先生的《汉四铢半两阴文钱范》。此文对这块钱范进行了断代考证,认定是西汉文帝时郡国铸钱遗留之器物,为四铢半两钱范。第二篇是1988年《文物》第二期上发表的《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发掘简报》,记述了1986年徐州博物馆和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北洞山进行汉墓发掘清理情况,介绍了地理环境,发掘经过,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等。  相似文献   

11.
杨君 《中国钱币》2023,(6):26-39
<正>“半两”钱是中国古代铸行的著名货币,人们对其中的“秦半两”“四铢半两”等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实物指认歧义不多。也有些半两钱,虽在典籍中有明确记载,但在存世钱币中难以指认,如“八铢钱”“五分钱”等,迄今仍没有公认的钱币实物与典籍对应。“荚钱”本质上是“五分钱”的过度减重钱,后世多以“榆荚半两”相称,但其铸行时代也因典籍讹误,造成淆乱,在此一并讨论。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太和县旧县镇八里店发现一处古钱窖藏,古钱重180余千克,内出一枚南朝刘宋永光钱。此钱径16、穿径12-12.5、厚0.5毫米,重0.89克。古钱时代下限为金大定,版式达600余种。这是继1988年寿县之后在安徽省发现的又一枚永光钱。安徽太和发现永光钱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据河南泉友告知,当地发现40多公斤古钱,大部分粘连在一起,经砸开清理,内有四铢半两一枚,五铢三枚,其余都是开元、乾元钱。但没有一枚会昌开元,因此可推知该窑藏的入藏年代在会昌五年(845年)之前。史载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铸乾元重宝当十钱,乾元二年又铸当五十大钱。  相似文献   

14.
邹志谅 《钱币博览》2000,(1):19-19,18
1987年秋在江苏常州武进出土了一批汉及刘宋钱币,内涵比较丰富,有半两、五铢和莽钱,有孝建四铢和剪边五铢,有极为罕见的景和钱,更引人注意的是其中发现了数枚史无记载、前所未见的大明四铢钱。  相似文献   

15.
正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统一的法律、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有环钱、刀币、铲币等,而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朝建立后,废止了六国旧钱,在秦国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铸成方孔圆形的秦半两钱流通于世。秦半两的使用结束了  相似文献   

16.
四铢半两始铸于汉帝前元五年。因法定钱重四铢。故称四铢半两。这种铸钱因顺应国势民情。从而成为汉初较稳定的货币,铸行达40年之久。当时已普遍采用石范及铜范铸钱,不同地方的铸钱往往带有各自的独特标记。  相似文献   

17.
宜兴发现汉唐历代钱币1994年初宜城镇蛟桥南堍施工时,于地表3-7米淤泥中陆续挖出一批古钱。古钱自汉至唐间历代,多达百余种。其中有汉半两、五铢、契刀、直百五铢、直百、定平一百、太平百金、大泉五百、大泉当千、汉兴、四铢、孝建四铢、二柱五铢、太货六铢、景...  相似文献   

18.
<正> 1989年10月,临城县临城镇北街一村民在临城金代瓷窑遗址作坊范围内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处古钱窖藏,重2.01公斤,共338枚位于地表下0.5咪,置于用八块青砖垒成的方室内。砖长30、宽15、厚5厘米。铜钱出土时附粘朽麻绳。 经整理,古钱币共为五个朝代,四十个品种,其中大部分为北宋时期的钱币。铜钱分小平钱、折二钱、当十钱等,钱文有楷、草、行、隶、篆书体及御笔瘦金书。 半两 1枚。直径2.3、穿宽0.9厘米(图一,1)。为西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所铸四铢半两。  相似文献   

19.
西安发现剪錾半两王泰初最近,笔者在西安出土的一批秦末汉初半两窖藏钱中发现18枚剪边半两。这批半两重约2000多克,锈蚀严重,部分结成块。其中汉初榆荚钱占20%左右。这批半两未见汉四铢半两,因此窖藏时间应在汉初行榆荚钱时。发现的18枚剪边半两均系秦半两...  相似文献   

20.
我县文化馆藏有一枚西汉四铢半两,径2.4、穿0.9厘米,穿上横郭(见图)。秦汉半两钱,大多无记号。西汉文帝五年到景帝六年,国家、地方、官民皆可铸币,因而出现了品类繁杂的半两钱,这时的铸币上偶尔出现一些记号,但是也并非无意而成,有的星月、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