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的王院长,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先生: 今天有机会在这个历史所建所60周年纪念会上说几句话,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是感慨万千。我想我是以双重身份在这里发言的,因为如大家所知,近十年以来,我已经不在历史所工作了(还有兼职研究员的名义),但我确实是长在历史所,学在历史所,从20岁起在历史所学习和工作了整50年。我本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1952年被调到科学院考古所工作,1953年底转来历史所,直至2003年8月调回清华,刚好是50年。这50年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50年,也是我永远引以为荣的50年。  相似文献   

2.
<正>杨讷老师逝世一年多了。因为消息闭塞,杨老师病重期间未能前去看望;逝世后,也没能送老师一程,留下了深深的遗憾。2019年11月份,在陈高华老师倡议下,学界朋友集聚一堂,共同缅怀杨老师的为人为学,是很有意义的。我和郭旃、王劲松两位学兄,是陈高华老师和杨讷老师共同培养的第一届研究生,也是杨老师唯一一届研究生,感到莫大的荣幸。杨老师尊敬师长,学术求真,对我的教诲和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2 0 0 4年 1 0月 1 4日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 ,我们在这里集会 ,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院党组和奎元同志 ,向历史所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 ,向前来参加庆祝大会的院内外来宾表示衷心感谢。历史研究所是我院的一个老所 ,从 1 954年建所起 ,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十年。五十年来 ,历史所全体同志同心同德 ,艰苦奋斗 ,与全国史学工作者携手并进 ,为我国历史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作出了积极贡献。十年前 ,已故的北京大学著名史学家邓广铭教授在历史所庆祝建所四十周年的大会上作即席发言 ,把历史所比…  相似文献   

4.
追忆父亲     
刘爱琴 《神州》2008,(12):58-59
1949年7月,快到放暑假的时候,我们已经在苏联呆了10年。我从专科技术学校毕业后我于是继续上学,还是回国参加工作有些犹豫。按苏联的规定,是要分配工作的。毕业前夕,我写了一个申请,要求不要分配我工作,毕业以后回  相似文献   

5.
<正>一、学科奠基与中心概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历史地理学科建设,起始于1981年尹钧科先生从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到历史所工作。他长期致力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奠定了历史地理学在本院发展的基石并将其培育为优长学科之一。北京历史地理暨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0月30日,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领导下,旨在以北京历史地理为学术基础,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范围,  相似文献   

6.
1987年9月,在“19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期间,由安徽省历史所倡议,江苏、湖南、贵州、安徽等省历史所负责同志以及天津、四川、江西、山东等地历史所代表在一起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与会同志分别介绍了各地历史所的沿革及现状,并就科研管理、研究课题、学术活动、后勤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从会上反映的情况看,各地历史所都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了自己的研究规划,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研究成果出路、经费不足,队伍老化,青黄不接等等。这些都妨碍了研究工作的正常发展。为了加强全国各地历史所之间的联系,了解交流工作情况和经验,大家一致认为,应当定期召开省市历史所长工作交流会议。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纪念元史名家杨讷先生,追思杨讷先生的道德文章,弘扬老一辈元史学者优良学风,展现当前青年学者元史研究的多维视角,由陈高华先生发起,中国元史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的"杨讷先生纪念会暨元史研究青年论坛",于2019年11月9—10日在北京召开。古代史所党委书记赵笑洁出席并发言,周清澍、陈高华、白钢、邓小南、李治安、姚大力、孟繁清、张帆等杨先生的友朋与后学,追忆杨先生的点滴往事,分享学习杨先生著作的体会,高度评  相似文献   

8.
四十年的回顾林甘泉1994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作为建所初期到所的一个研究人员,我回忆历史所这四十年的历史,以及自己的成长过程,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端!历史所的四十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54年创建至1966年开始“文化...  相似文献   

9.
邢铁 《文史精华》2012,(3):48-54
我们年级的全称是“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七八级”,是1978年秋天入学,1982年暑假毕业的。那是一个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年头,国家虽然很穷,上大学也不收取任何费用,毕业后全部分配工作;条件虽然艰苦。大家心情都很舒畅,因为十年动乱已经结束,腐败问题还没有出现,都觉得有希望有奔头。毕业30年了。回头想想。我们都很怀念那段时光。  相似文献   

10.
黄宽重 《文献》1998,(3):181-194
一、前 言 一九九七年八月,中国大陆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由杨讷、李晓明编辑的<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据文津阁四库全书补>(以下简称<补遗>),全书精装十五巨册,都二百余万字.这是世人第一次将二种不同阁本的四库全书,经过比对、录异所进行的整理、辑佚工作.虽然仅见集部,但已颇能看出文津阁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1月10日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杨向奎先生100周年诞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1月8日隆重举办了"杨向奎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来自山东大学、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历史所诸同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济济一堂,利用回顾新中国成立65年来新中国史学发展道路这个学术会议的机会,举办一个简朴的座谈会,纪念历史所建所60年。在这里,我代表院党组向60年来关心与帮助历史所建设和发展的所有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莅临这次座谈会的各位同志与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历史所全体科研人员、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表示衷心的祝贺!我也借这个机会,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何萍 《贵州文史丛刊》2011,(4):2+131-F0002,F0003
1960年,原报考理科的汤国鼎先生,被学校保送到四川美术学院,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贵阳市群众艺术馆工作。这是一个做群众艺术普及工作,同时可进行绘画创作的岗位,对刚从美院毕业的青年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14.
正又到一年毕业季。莘莘学子结束了自己的学业,对自己几年的大学时光进行怀念,一起旅游、聚餐、拍毕业照、谢师……此刻我们也不妨来读读那些大师在毕业季留给学生们的赠言。胡适每到学生毕业,总要向他们阐释人生的真谛。1929年胡适给当年的毕业生的赠言是:"不要抛弃学问。"这是因为,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一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  相似文献   

15.
邝允丽 《纵横》2008,(1):62-62
在我走过的岁月中,50年前的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1953年,我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政务院机要处工作,和陈其贤同在一个处。我们从相识、相知到相  相似文献   

16.
<正>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年,已经30年了。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想写点文字。1978年,我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当教员,1979年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念了三年书,毕业后到黑龙江省志办工作21年,现在从《黑龙江史志》主编岗位上退下来已5年。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15,(10)
<正>赵元果,1932年生,195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医疗管理工作。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三年。自1966年至1978年,先后在外事单位和科研单位工作。在我国决定建立专利制度后,调入国家科委成果局参加专利制度的筹建工作。自1979年3月成立专利法起草小组起,参加了我国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起草的全过程,并负责其中的一些具体工作,还承担了我国参加《保护工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0月15日至19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纪念侯外庐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这次学术纪念活动由山西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复旦大学、湖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发起、举办的。金秋季节,来自海内外学者40多人,济济一堂,以崇敬的心情回顾侯外庐先生追求真理的一生,畅谈先生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上作出的特殊贡献;对发展当前史学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开展思想史的研究工作,交换了看法,交流了在思想史研究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无疑地,这次会议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领会侯外庐先生的学问精神,继承先生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开创当前史学工作的新局面,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在我们家里还算个宠儿,兄弟姐妹五个惟有我一个被父母供上大学。其他几个最多也不过上个初中,其中两个几乎就没进过学校。在我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山区工作。我被分配到最基层完全是因为父亲的缘故,本来我是被分配到县城工作,父亲去找了一回我们的局长,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12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共同主办的主题为"王朝权力的结构与遗产——帝制晚期的中国与近代早期的欧洲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国远东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故宫博物院、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世界史所等单位的2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吴伯娅主持。此次会议是名为"王朝统治的结构与遗产"的中欧社会科学合作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