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继1996年出版《晚清传奇货币——云南牌坊锭考》和1999年出版《滇银图鉴》二书之后,戴学文先生又完成了其新作《方镨考》。有幸先期品读此书,掩卷之后,愿把读书时的一些想法记之于下。白银称量货币(亦可简单的统称为银锭)曾在中国货币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钱币学、货币史的研究中白银称量货币长期未占据其应有的位置,致使此种主要历史货币的品类、使用大多至今面目尚不明晰。鉴于这种状况,近二十年来始有当代的一批学者、收藏者从不同的角度整理、介绍、研究白银称量货币,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戴先生研究银锭的角度主要是从银锭的…  相似文献   

2.
继1996年出版《晚清传奇货币——云南牌坊锭考》和1999年出版《滇银图鉴》二书之后,戴学文先生又完成了其新作《方鏪考》。有幸先期品读此书,掩卷之后,愿把读书时的一些想法记之于下。  相似文献   

3.
金德平 《中国钱币》2012,(2):51-55,81,82
牌坊锭是晚清云南的地区性白银货币,因当时云南出产鸦片、茶叶、铜等,使各省白银大量进入云南(其中许多通过票号汇转),并由云南兼销铺制成当地流通的标准银货——牌坊锭,由于牌坊锭数量多,影响大,制作监督相对规范,所以是中国近代白银货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  相似文献   

4.
云南牌坊锭的公估制度[台湾]戴学文THESYSTEMOFARCHWAY-SHAPEDSILVERINGOTINYUNNANPROVINCE¥[TaiWan]DaiXuewenAbstract:Thereweretwokindsofsystemstot...  相似文献   

5.
金银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对于中国贵金属币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古钱研究。只是在近几十年来才出现了数量不多的金银币方面的专书,也多是以图录为主,虽见到有三、五本研究性专著,且各有所长,但就金银币研究的总体而言,状况并不理想,所以钱币界一直期待着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能在金银币研究中不断出现新的开拓者,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戴学文先生多年来潜心于牌坊锭研究,最近在台湾台扬出版社出版了(晚清传奇货币——云南牌坊锭考)一书,专考这一时一地之一种类型的银币,对此种银锭的来龙去脉作了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6.
公估局,治货币史者都知道是清后期产生的鉴定银锭重量、成色的机构。可是清末还曾产生另一种公估局,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如果望文生义,就会将两者混而为一。本文就说说这另类的公估局。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1896年1月27日),《申报》发表《请畅行大小银圆议》,其中提出:“议设立公估以杜挑剔。市肆无论用银用洋,每多挑剔,民间多受其欺。今既一律改用银圆,难免无不肖市侩有意挑剔。是宜设立公估之所,凡银圆既经公估,  相似文献   

7.
清代末期,云南省铸造发行过一种形制独特的小银锭,形状很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牌坊,所以俗称“牌坊锭”。银锭种类繁杂,约有160-170种之多。笔者结合有关史料及本人藏品对牌坊锭的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将白银按一定形状和重量铸造成的块状物,通常称之为银锭。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赋税均征收白银,政府支出及民问各地相互问的交易,也以银为主要货币,因此对银两的需用量很大。清代银锭是在清政府大力提倡“用银为本、用钱为末”的情况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清代银锭按其大小,可分为大锭(五十两)、中锭(十两)、小锭(五两以下)及碎银4种。清代银锭流通广泛,各省自行铸造,商民也可委托各地银炉自由铸造。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形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如山东、山西、安徽等地多为船形(形似倒扣的马蹄),江西、甘肃、贵州等地多为方形,四川多为椭圆形,广东、广西主要铸行砝码形银锭,河南和宁夏等多铸行腰形银锭,牌坊锭(马鞍形)则是云南公估银的标准器形。由于清代银锭的广泛流通和分散铸造,致使清代银锭各种造型并存。但清代的五十两大锭,器形一般只有船形和方形两种。人们通常见到的多是两头翘起的船形元宝,习惯上即将其称作银元宝。笔者现介绍一枚清代安徽太湖县铸造的五十两银锭,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9.
公估局银平票颇为罕见。书载有公估局银条,以条取银,有的可以流通支付。此种公估局银平票,印有说明,可用于流通支付,书无载。本文介绍的为四川罗江县公估局在宣统三年(1911)所出之银平票。“平”为称,以砝称重。其上文字如下:罗江县宪局九七通饬公议官平别无私设(义盛隆仁边商)兑银(一)锭,重(十两二钱正)。风吹摇动红软一分大小块头当面清点号有相同过后不认忙中有错复平不取宣统三年三月廿七日兑票人义盛隆仁边商存入公估局银锭一枚,经公估局以九七砝码称重为十两二钱,开出此票交付。兑票人在交易往来中无须携带银两,将此票支付。持票人凭…  相似文献   

10.
丁贻平、林崇诚两位先生新著《川盐与川锭》即将付梓,特发来书稿请我一阅,并嘱为之作序,其意殷殷,故虽我于此题目缺少研究,更于盐政、盐税少有接触,亦勉力为之. 初读《川盐与川锭》书稿,不禁使我错愕,与我的预计不同,此书的重点竟然是川盐,而不是川锭,两位多年致力于川锭的作者竟偏离了以往熟悉的轨道,搞起了盐政盐税史!而且发现他们已对川盐历史、相关典籍相当熟悉,有了深入的探索.通观全书,书中对清代川盐前期、中期、后期和民国前期、后期的情况,以及川盐济黔、济滇、济楚,清代川盐盐政管理系统及运销系统,四川三大盐场的兴衰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史料依据扎实,内容平实、充分,并在各部分配以川锭锭图.  相似文献   

11.
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前些日子遇到本刊编者对我说;今年8月是本刊出刊满百期,希望我能为本刊写点纪念的东西。屈指算来,这本刊物从1982年12月创刊到现在已经历了十九个春秋,其中虽数度易名,由《云南地方志通讯》、《云南方志》、《南中》到现今的《云南史志》。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戴葆庭先生(1895-1976年)诞生110周年。六十三年前戴先生的《端平通宝细字》一,为端平大钱的版别划分定下了基调,谨借此,以示对前辈的敬意和纪念。  相似文献   

13.
杨堃自叙     
1949年这一年是我思想转变的一年,一方面感觉到了昆明民主运动的气氛;另一方面,北平于1949年初解放,4月,解放军渡江,攻占了南京和上海,使我的思想大为转变。我曾写过一篇《1949年的思想转变》,刊登在《云南民院学报》1987年1期。其中49年12...  相似文献   

14.
1982年,我参加云南《个旧文艺》刊授创作中心学习,彭荆风是一位辅导老师。20多年过去了。他当年撰写的函授教材——《短篇小说讲座》,仍珍藏在我的书橱里,时不时地还翻出来拜读。  相似文献   

15.
商大禾鼎与古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湖南宁乡出土的商大禾方鼎是一件很重要的铜器,《文物》1960年10期发表了高至喜同志《商代人面方鼎》的文章。大禾方鼎来京展出也非一次,数年前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时即看到了它。长期以来,我对其铭文和花纹是有看法的,认为它和古代祈祷丰收和祭祀农神有关。文章写了好多次,但总觉得还不够成熟,最近在工作中观察了一批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汉代贮贝器等铜器,又参照了云南省博物馆写的发掘报告和一些同志写的有关文章,对我有所帮助和启发,于是更加坚定了我写成这篇文章的信心。大禾方鼎的铭文和花纹很值得研究,我  相似文献   

16.
保定直隶总督署“公生明”牌坊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1年,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前的甬道上,修建了一座四柱三间的"公生明"牌坊,不久便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而成为了直隶总督署的标志性建筑。那么,历史上的总督衙门里是否有"公生明"牌坊呢?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证了保定直隶总督署建"公生明"牌坊是一种错误的模仿。  相似文献   

17.
徐霞客于祟祯十一年(1638年)入云南考察旅行,到祟祯十二年冬在鸡山修志,祟祯十四年病故家乡。在云南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写下了《滇游日记》,几乎占整个《徐霞客游记》的五分之二。从滇游记中不难发现霞客在云南曾留下一些墨迹,如《鸡山志》、《鸡山十景》、《云迈淡墨叙》、与唐泰互赠诗句,手书赠沈莘野、刘北有、俞禹锡等的诗文,遗憾地是没有发现原作。四十年代后见到关于徐霞客《山中逸趣叙》和《山中逸趣跋》的发现和文章介绍。笔者六十年代又收购到徐霞客赠鸡山妙行僧诗稿,以上实物孰真孰假,有必要进行以下考证。  相似文献   

18.
杨健吾 《满族研究》2007,(3):119-120,123
一部120余万字、图文并茂的巨著摆在我的案头,令我爱不释手。这就是龚荫教授新著《中国民族政策史》。这是他继《明清云南土司通纂》、《明史云南土司传笺注》、《中国土司制度》、《民族史考辨》等有影响的学术著作问世之后奉献给学术界的又一部大著,是集国内学术界对中国民族  相似文献   

19.
沙平 《百年潮》2013,(12):18-23
艾思奇(1910-1966),云南腾冲县人。这位中国哲学界的巨人,1934年时,在李公朴领导的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担任编辑,并负责为该社出版的《读书生活》半月刊《哲学讲话》专栏撰写文章。这些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35年10月,在周扬、周立波的介绍下,艾思奇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志士。  相似文献   

20.
隆昌石牌坊     
牌坊,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门洞式建筑,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说,它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的门。《诗经》中《陈风·衡门》一诗有“衡门之下,可以栖迟”的诗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