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遗产》2010,(6):10-10
印尼政府于5月5日在首都雅加达拍卖从爪哇北部港口井里汶沉船打捞上来的一批文物,曾引起过各界的普遍关注,尤其是中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的收藏家。这批被拍卖的珍宝超过27万件,船只沉没时间大约在公元10世纪,运载这批文物的沉船应该是从苏门答腊出发前往东爪哇的航行中沉没在爪哇北部港口井里汶附近的。  相似文献   

2.
十世纪末井里汶沉船发现的一批印度尼西亚爪哇青铜器,其中几件是专门用于"金刚乘"仪式中的法器:锡杖、以金刚杵为柄的金刚铃和一件小的金刚爱雕像,乃司爱之神。这些法器是属于游历僧人?或者仅是为金刚乘国家制作的出口品?如果是这样的话,在爪哇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室利佛  相似文献   

3.
<正>即使不知道日惹,你也一定听说过爪哇国;即使不知道有个伟大的建筑叫做婆罗浮屠,你也一定早已熟悉与它同为东方四大奇迹的金字塔、吴哥窟和长城。爪哇国并不是一个莫须有的国度,它实际上就是千岛之国印尼所属的爪哇岛。爪哇岛是印尼第四大岛,也是印尼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印尼首都雅加达也位于此。爪哇岛曾是经声佛号不断、黄袍耀日的佛国,著名的婆罗浮屠佛塔虎踞在爪哇岛的高原上。中国古代的僧人法显和义净曾漂洋过海来到爪哇国,为了信仰九死一生。  相似文献   

4.
楚鹏 《旅游纵览》2014,(2):72-77
<正>即使不知道日惹,你也一定听说过爪哇国;即使不知道有个伟大的建筑叫做婆罗浮屠,你也一定早已熟悉与它同为东方四大奇迹的金字塔、吴哥窟和长城。爪哇国并不是一个莫须有的国度,它实际上就是千岛之国印尼所属的爪哇岛。爪哇岛是印尼第四大岛,也是印尼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印尼首都雅加达也位于此。爪哇岛曾是经声佛号不断、黄袍耀日的佛国,著名的婆罗浮屠佛塔虎踞在爪哇岛的高原上。中国古代的僧人法显和义净曾漂洋过海来到爪哇国,为了信仰九死一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及解读马来文《三宝垄纪年》与《井里汶纪年》这两部印尼早期华人留下的文献,本文力图说明15世纪初印尼群岛信奉伊斯兰教的热潮与郑和的鼓励和推动有莫大的关系。作者认为,在郑和下西洋前,闽南方言群(包括福建漳泉人和广东潮汕人)的私人海商在东南亚各港埠已拥有举足轻重的势力。在郑和的鼓励与推动下,来自云南的中国穆斯林曾在明朝初年大批地经由印支半岛进入印尼群岛。他们在印尼尤其是在爪哇岛华人中的统治地位曾维持了相当长的时期,直到淡目王国衰亡前夕,以闽南方言群体为主的非穆斯林中国移民才在爪哇等地的华人侨居社区中逐渐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在郑和及其助手的大力推动和组织下,明代前期的中国穆斯林以占婆为中心,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印尼群岛组成了自己的贸易和传教网络。在这一传播伊斯兰教的过程中,原籍云南但来自占婆王国的华人穆斯林曾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港口形成演化视角,从海岛港口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出发,认为长山群岛港口地域组合形成演化过程有四个过程: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空间外拓阶段;并归纳出海岛港口地域组合形成演化模式,认为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按照"岛域主导-岛际主导-区际主导"的顺序进行演化,形成岛域主导模式、岛际主导模式和区际主导模式三种演化模式。本文认为,长山群岛港口地域组合目前正处于从岛际非均衡集中阶段向岛际均衡分散阶段的过渡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究了海岛港口地域组合形成演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们一直认为,澳门作为第一块被西方人占领居住的中国土地以及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商贸港口,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近500年中国与西方交往角力的全过程,澳门历史亦从侧面清晰折射出中西明交锋撞击的轮廓,而这种交锋撞击,不可避免地体现到澳门历史研究上。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透过总结澳门历史研究来考察中国与西方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 朝鲜地理上为一半岛,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无论是地理、人种还是历史、文化上,朝鲜都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于朝鲜开国的历史,《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真名为胥余,原是殷商贵族,因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箕子侯,其属地就是今日的朝鲜半岛.朝鲜衣服喜用白色,相传这与"殷人,其俗尚白"的风尚有密切的关系①.朝鲜半岛的历史,自商周时期的箕子开始,便和中国历史融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爪哇海域黑石号、印坦号、井里汶号三艘唐至北宋时期的沉船资料的分析,结合宁波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以及明州港与东南亚、东亚诸国的贸易材料,我们得以对唐宋明州港对外陶瓷贸易的发展及贸易模式有所了解:8世纪晚期开始,明州作为越窑的启运港,是扬州港对外贸易的附属港口;9世纪晚期,明州作为越窑产品的主要外销港口,直接面向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诸国。明州港和东南亚的贸易模式是与室利佛逝巨港间的转口贸易,其主要商品即越窑瓷器。这种贸易方式保持着一种连续和稳定的状态。而发现于西亚、中东的越窑产品,主要是从巨港运出而非明州港。而在跨越印度洋贸易的过程中,伊斯兰商人作为一股重要力量,不但参与海上贸易过程,还可能通过订货的方式影响到包括长沙窑、越窑等瓷窑产品生产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史学中的诸种"社会史",多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探究其演变特点,这反映了中国史学的政治史书写传统的社会化、世俗化转向。"社会史"书写的演变,既反映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在近代中国史学界从进化论一家独大到日趋多元的演变特点;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史家的历史书写理念,从以中国历史为西方理论作注脚,到回归历史学本位的趋向。与之相关的史学社会科学化,同样经历了从辅助"史料考订"到进行"历史解释"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所谓事例史,是指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西方传统历史学,它强调历史的实用作用和历史事例的教育效果。"事例史"(exemplar history)这一术语是乔治·H·纳德尔提出来的。本文拟通过概述西方史学传统中"事例史"的兴衰过程,去探究近代早期西方史学转变的一个面相,即从把"历史"(historia)等同于事件(events),在历史事例中寻求教益,到把历史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去追寻历史知识(historical knowledge)的过程。我们认为,追溯从古希腊、罗马事例史的兴起,到中世纪神学背景下事例史的延续,再到近代早期事例史盛极而衰的转变,是我们把握西方史学和历史思想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也是我们把史学本身的变化与社会事实的变迁结合起来考察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神州》2007,(12)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连锁关系: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危机,从华北危机到"一二·九"运动,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从西安事变到卢沟桥一声炮响、伟大的八年抗战,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这一连串有连锁关系的历史事件中,"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勒·普雷学派是西方早期的人类学和社会学学派之一,该学派在19世纪下半叶运用地理学、西方汉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从理论上把中国塑造成一个恪守道德法、服从父权的典型"族长制家族"社会。这一中国形象是18世纪欧洲"中国热"现象的延续,更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法国自由派知识分子试图解决法国(乃至欧洲)的社会问题以及面对全球化而进行的一种积极和深刻的思考。它一方面丰富了勒·普雷学派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理论,是该学派提出欧洲社会稳定与和平的政治理念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另一方面,它作为近代欧洲的东方视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折射出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莱佛士1812—1816年担任英属爪哇岛副总督期间推行了触及爪哇旧有社会的司法、行政、土地及税收等制度的改革,并主张自由贸易和废除奴隶制,为当地农业社会的发展制定了基本框架,是爪哇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改革之一。本文①认为,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莱佛士殖民政府没能始终坚持改革立场,再加上中下层官吏权力的畸形膨胀,导致社会日益失衡,这是其改革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出水陶器在井里汶北部爪哇海域所发现沉船,打捞出水的船货不但数量多,种类亦多。其中的陶器,大约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粗糙,表面有简单的平行条纹,是用拍印法装饰。以一件大型军持为实例、略呈卵形的,细颈、简单的敞口折沿[图一]。这类军持是典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空前的、最大规模的和平外交行动,特别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和平友好关系奠定了历史基础,写下了最光辉的历史篇章。如今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和郑和研究中探讨二者的历史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以来,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长期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工业革命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社会转型何以最早发生在英国,始终是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的重要议题。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新阶段的到来,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全球史学科,同样关注工业革命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社会转型议题。随着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大,人们对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日益深化。从所谓的"英国奇迹"到"欧洲奇迹",再到"世界奇迹",西方的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在全球史的影响下,西方的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多变性特征。因此,中国的英国经济社会史学者更加迫切地需要正视全球史带来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重要概念构成了人们感知、理解、阐释历史和现实的方式。对于构建学术体系而言,重要概念不仅是内容,也是工具。本期笔谈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重要概念在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叠加与观念重塑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遏制"概念如何影响了冷战史研究范式?"概念史"将会给国际关系史研究带来哪些借鉴?"羁縻"概念的内涵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实践的宏观演进脉络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天下体系"理论与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内涵存在着怎样的差异?探究重要概念与学术体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为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有助于避免对非西方和西方重要概念的误解甚至以讹传讹的现象,有益于从中国视角与西方学术界进行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9.
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其思想体现出唯心主义、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特点。"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因应于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范式转型,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体现了其历史解释视角从思辨历史哲学强调的整体转变为认识论历史哲学突出的个体。柯林武德阐释的历史解释的社会语境与个体视角,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由此及彼的关系。柯林武德在历史认识过程中,既注意到个人,也没有忽略个人所处的社会语境。在西方历史哲学发生后现代转型背景下,后现代主义者割裂历史解释中个体与整体因素的关联,这突显柯林武德强调历史理解中社会语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何平、张旭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版。该书探讨了作为分析性范畴的"文化"概念在西方和中国语境中的形成与演变,并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杂交"现象与中国古代的"和而不同"观念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该书论述了文化与文明教化、文化与人格、文化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关系,并对文化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在欧洲历史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