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前期最高级别的赠官是同时赠爵与赠职事官,宗室近亲一般会赠爵。太祖、太宗以及真宗咸平时期,有庶姓赠爵者。现任宰相、枢密使赠两官,仁宗中期后,曾任宰相、枢密使者赠一官或赠两官。使相、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尚书以上、三司使、节度使、留后、观察使、统军、上将军以及内臣任都知和副都知者,通常赠一官。北宋前期赠官的主体是高级品官。除此之外,潜邸旧僚和经筵官也可以赠官。赠官与政治挂钩,皇帝会给特殊人员赠官以示奖劝,也会惩罚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而剥夺其赠官。北宋前期的赠官制度,体现了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强化,赠官与皇权紧密相关是赠官制度的一贯特点,地方官无制度性赠官所体现的中央集权强化倾向在宋元丰改制后以及元明清时期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2.
在封建社会里,在朝为官者凭借其所积功劳不仅可以加官进爵,并且在死后也可以获得赠官的荣誉。官员自身可以受封,同时也可以把自身的封赠转赠于其妻、子、父母及祖父母。清承明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使得封赠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刘凯 《华夏考古》2019,(3):82-87
本文在对《张琼墓志》进行录文、标点、补残的基础上,对碑文及志主相关问题进行了疏证。考察以为志记张琼死于东魏天平五年十一月有误,许和杀张琼时间当定在天平四年;志称琼字"德连"正确,而《北齐书》《北史》作"连德"为颠倒。志称琼为"燉煌"汉人,而非史书所谓鲜卑乌丸种之"代人",可视为墓志书法中攀附先世的行径。"谥曰礼也"的书写是墓志"异刻"现象之一——"谥号空位"。对于琼历官的书写,有意隐去了从葛荣事,是褒赠高洁之外隐晦于当时而言不甚光彩的起家事迹。  相似文献   

4.
《文物》1980,(10)
浙江省兰溪县城关东门外,土名后田畈的地方,在基建中发现一座明墓,中有墓志,志文前刻"明故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少保谥文襄渔石唐公墓志铭","前翰林院待诏将仕佐郎兼修国史长洲文徵明书","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泰和欧阳德篆盖"(图一)。  相似文献   

5.
《文博》2014,(5)
武思元是武则天的堂兄,根据其生卒年对了解武则天的生年有所助益。志文完整记录了武则天下诏褒赠及赠官志主的特殊"恩泽"。该墓志也是继《华文弘墓志铭》后目前可见的涉及昆丘道行军的第二方出土墓志,对于深入探究昆丘道行军的军司僚佐构成及来源等问题应有裨补。墓志的撰写者是唐代著名应制诗人、珠英学士成员之一的韦元旦,则这方墓志所具有的重要史料及文学价值自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6.
封赠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但在今天的史学研究领域却处于边缘的位置,与之相关的种种问题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就概念的基本内涵而言,封、赠间不同的区分方法,昭示了不同层面封赠概念的存在。对制度起点的追寻与认知,反映并影响着人们对于封赠制度的看待方式;时人说法与作法之间的错位,则导致了后人对于封赠制度理解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顾宪成逝世后,各级官员纷纷为其请谥,然而谥典却阻力重重。崇祯帝拨乱反正后,不仅为他加赠官诰、赐谥,还决定将其从祀文庙,顾宪成的儒学宗统地位及砥柱中流的政治作用得以确认。至康熙朝,顾宪成从祀文庙仍存一线希望,而乾隆皇帝对东林讲学的彻底否定不仅最终阻止了从祀之典,也成为影响后人有欠公正评价东林和顾宪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考察顾宪成谥典、祀典成败过程进一步辨析政治上的是非真伪,还历史人物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明代兵部尚书赵炳然 夫妇合葬墓,位于剑阁县 城北卧龙山南麓,今普安 镇剑公村二组剑阁中学背 后。1979年8月,四川省博物馆与剑阁县文化馆联合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出土有墓志及随葬器物30多件。其墓志铭对《明史·赵炳然传》有补证史实的作用。现将其墓志情况简介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赵炳然墓志有盖,志与盖的石质不同,志盖为红砂石上有阴刻篆文:“明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  相似文献   

9.
诰敕命文书原是魏南北朝到唐宋时期,授给官员本人,或封赠到了宋代除授给官员本身外,还授与其先祖,生者为封,死者为赠)官员的先祖、妻室的一种文书,名之为“告身”,相当于现代官员的委任书。到了明代洪武五年(1372)参照唐宋时期的“告身”,实行诰敕命文书制度,清沿明制直至其覆亡而终结。清朝规定,几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其世爵承袭罔替者,发给诰命。敕封外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其世爵有袭次者,发给敕命。对诰敕命的封赠范围:一品封赠三代;二品三品封赠两代;四品至七品封赠一代;八品九品只封本身。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批…  相似文献   

10.
《孙氏墓志》记载了河东孙氏的生平及其子的官职等内容,其书刻规格之高在晚唐非奉敕书刻墓志中十分罕见.其所留存的晚唐书、刻名家信息,可补晚唐书法名家张宗厚的官职变迁、书法风貌之之阙,并为唐代"玉册官"制度的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1.
唐昭靖太子墓志,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位唐朝中期代宗皇帝李豫之子的家族世系及对其封赠情况和他经历的短暂一生,可以补充《新唐书》、《旧唐书》中关于昭靖太子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三品以上两京大员中的贤能者方能给谥,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有三种特殊现象:一是四品以下官员官品本不及谥而特恩赐谥;二是明中期以后,谥法渐弛,奸邪官员仍得美谥;三是明代翰林出身的官员多为"文"字谥,且为士大夫所认同,以至于翰林出身的不谥"文"、非翰林出身的谥"文"均被视为异常情况。前两种现象明代以前已有先例,是明代对历史的继承。而翰林出身者多谥"文"却是明代的新规,与明代翰林出身的官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同寻常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就总体而言,明代官员给谥中的特殊现象常常是制度、人事和传统等单个因素或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张玉兴 《文献》2023,(1):102-116
唐人崔严爱的墓志存在志尾重刻和志侧补刻,影响了墓志信息的释读,现有著录大都有文字遗漏、句序颠倒等问题。通过对墓志内容的考订,揭示出崔氏从吉州权葬之所迁葬洛阳邙山本家祖茔,又因崔氏祖茔重建从邙山杜郭村北原改葬平乐原,以及最终与丈夫卢招合祔葬入夫家墓地的三次改葬情形,殊为罕见。三次改葬信息在墓志上均有呈现,再结合相关出土墓志综合分析可知,唐人改葬时,除了废弃原有志石重新撰刻新志外,还存在直接利用原志,或是在原有志石上重刻、补刻、侧刻,一石二志,新旧两存等多种复杂情形。这对准确提取类似墓志的信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苒 《文物天地》2023,(7):91-99
尊谥制度是典章制度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徽号谥号的确定以及相关宝册的选材、制作过程和保存情况为切入点,结合史实和清代礼仪规范制度,追溯介绍了孝庄文皇太后的徽号和谥号的形成过程,以及相应徽册徽宝、谥册谥宝的材质和保存状况,呈现了清代尊谥制度从初步形成到演变创新,再到成熟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育龙 《文博》2001,(6):44-48
唐时,因墓主身份高低之不同及政治地位尊卑之差异,在墓葬中有墓志、哀册、谥册等不同的埋葬。  相似文献   

16.
关于唐代追赠太子问题,很多政治制度方面的论著多有涉及,但没有相应的论文详加考究。一般把追赠太子当作中国古代赠谥制度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忽略了其特定的政治目的性。本文试图从追赠类型入手,对各种类型的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及其其它方面的特点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清代广西的私家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所见诗集、文集、书目、书札等资料,介绍清代广西私家藏书情况,包括私人藏书家的收藏条件与途径,私家藏书的目的,私家藏书的聚散与贡献等。  相似文献   

18.
陈先行 《收藏家》2008,(11):52-58
宋代是中国雕版印刷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960年北宋建国后,政府承袭五代制度,由国子监主管刻书,除儒家经典外,还较大规模地校刻了史书、子书、医书、算书、类书及诗文总集等。在中央的影响下,地方官府(包括各地公使库、州、军、郡、县学等)、寺院、私家和书坊都相继刻书,  相似文献   

19.
江苏南京仙鹤观东晋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仙鹤观位于南京东郊仙鹤山东侧峰,此次清理的3座墓为东晋名臣广陵高崧家族墓。M2出土了砖刻墓志,知墓主为高崧及夫人谢氏,分别葬于泰和元年(366年)和永和十二年(356年)。3座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金银器等,对研究六朝时期的丧葬礼俗、玉器面貌、佩玉制度、金银器制作工艺、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北京海淀区出土了明代房汝中墓志,志文不仅记载了墓主房汝中的生平履历及家世,而且涉及明代军户移民、特例封赠等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明清时期山东益都(今青州)房氏家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可补相关史志记载之不足,史料价值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