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学术史来看,经与史是宋代《左传》学研究最重要的二重路径。在宋代经学疑经思潮背景下,学者们对《左传》作者的身份及形成时代提出了怀疑;对杜注为代表的解《左传》之“例”,特别是其中的“从赴告”说之牵强提出批评;对《左传》中不符合义理之处进行批评与改造。经学上的怀疑与批评降低了《左传》的经学地位,从而使其史学特性受到重视,一些学者把《左传》当作史书来看待,肯定其作为编年体的典范对宋代编年体史书编纂产生的重要影响;对《左传》进行史学改编,促进了宋代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重视《左传》蕴含的史料价值,据此对春秋历史发展大势以及制度沿革作出考察。宋代经学上对《左传》学旧说的怀疑与批评,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此同时,伴随着《左传》经学地位的“降格”,其史学价值则得到了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2.
清代以来,学者或以服虔治《鲁诗》,或以主治《韩诗》,偶也兼及《毛诗》。但经过清理残存的服虔涉《诗》文献,发现其《诗经》学应以《毛诗》为主,兼治《韩诗》。服虔的《毛诗》学,表现为以《毛传》训释《左传》词汇与相关《诗》文;以《毛诗序》诠释《左传》涉《诗》文献。服虔在据《毛诗》以诠释《左传》时,存在以《毛诗》学与《左传》互动的经学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3.
《左传》是一部伟大的历史作品,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历代对它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是研究的中心大多集中在文本本身。本文则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就宋代《左传》学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评价,为《左传》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4.
明人之《左传》著作甚多,所涉内容广泛,但至今未引起学人之重视。经学方面,明人对《春秋》学的一些基本问题都有探讨,而其人对《左传》之注解,特别是对杜预注之驳正,对清儒有一定影响。史学方面,则因《左传》所载之事错见别出,颇难寻其端委,故多致力于史体之改编,以便人之观览。子学方面,则将《左传》所载战伐之事分类整理,而成左氏兵法。文学方面,则致力于《左传》文法之细致分析,对于今人之解读与欣赏《左传》,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般的意见认为汉人刘歆是奠定《左传》学的元勋。那么,当时的陈钦、陈元父子俩对促进《左传》学的发展来说也贡献颇大,堪称是早期《左传》研究的两大功臣。 《汉书·刘欲传》说:“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诂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据说《左传》是由春秋末战国初的鲁国人左丘明最先编撰的,因这部书中有不少内容对孔子所撰的《春秋》经文有所解释,故它又被视为解经之作。西汉时著名的解经之作有《公羊传》和《谷梁传》。两传具属今  相似文献   

6.
《左传》、《国语》与汉四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齐、鲁、韩、毛四家诗与《左传》、《国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左传》、《国语》用《诗》与四家诗之比较,更进一步探究春秋《诗》学(含部分战国内容)与汉代《诗》学的某些关系。一、四家诗与《左传》、《国语》发生联系的背景经秦焚书坑儒,《诗》学发展严重受阻。至汉拨乱,《诗》学逐渐返正。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诗》学的恢复是艰难而缓慢的。刘欧《移太常博士书》云:“汉兴,……天下但有《易》卜,未有他书。至孝惠之时,乃除挟书之律。……至孝文皇帝,…··叫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至孝武皇帝,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章太炎经学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春秋》《左传》研究进行论述。章氏对《春秋》《左传》的研究基本上以论述《春秋》《左传》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 ,以批驳公羊学派的《左传》作伪说为皈依。他从史学角度论证《春秋》为经史一体 ,《左传》信而可考 ,论证《春秋》三传的关系 ,论证《春秋》《左传》笔法、体例、行文的不同之处等 ,从论据到论点均有精彩、可取之处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伯峻先生在广泛征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左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解读,这使《春秋左传注》在《左传》的注释上达到了较高水平,为后人研究、阅读《左传》提供了便利。但全文仍偶有可商、可补之处。学者对于《春秋左传注》的商榷多关注于疑难字词,却忽略了《春秋左传注》在某些常见词的释义上存在的问题。借助于语法知识、古书行文、古人注释等,我们对其中的部分词进行了重新解读。希望有助于《左传》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文化史的研究领域 ,姓氏制度应当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因为姓氏制度并不单纯是一种名号制度 ,而是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家庭形态、社会心理、礼俗特征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姓氏制度的沿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性质的变革。科学研究先秦姓氏制度 ,对于确切理解先秦文献和正确研究先秦时代的历史与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对于姓氏学的研究由来已久 ,先秦时代的一些重要典籍 ,例如《诗经》、《春秋》、《左传》、《国语》、《礼记》等等 ,都包含有丰富的先秦姓氏学资料 ,尤其是《左传》、《国语》两书中的宝贵…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目录学巨著,本身具有学术史的性质;与此同时,《总目》也在总序、小序和提要中渗透了编撰者的学术思想。《总目》所收录的清初《左传》研究著作,就是一部清初百余年间的《左传》研究史;而且,《总目》有关(《左传》研究的学术思想,如重视考据,复古倾向,尊经思想等,对清代中后期的《左传》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杜元凯。河、洛《左传》则服子慎,《尚书》《周易》则郑康成。《诗》则并主于毛公,《礼》则同尊于郑氏。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相似文献   

12.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研究《左传》的重要著作。但此书在词语的释义上有些内容仍值得商榷。现借助于语法、《左传》的行文、古注等内容对此书中的7处释义可商处提出新的见解,希望有助于《左传》的释义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自"二重证据法"提出以来,将考古发现运用于《左传》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学界的趋势所在。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是《左传》研究中的重要著作。大量采用运用二重证据法来疏证《左传》是该书的一个特点,但其中间有不当或谬误之处。本文仍从新近考古发现入手,对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5处误用二重证据法的地方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4.
六、《左传》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断代史。《左传》的出现,大概也是为了解释《春秋》的。 《左传》的开始年代与《春秋》相同,但截止的年代却比《春秋》略长些,它有“续经”和“续传”,“经”续到哀公16年孔子卒,比《春秋》多了二年;“传”续到哀公27年,  相似文献   

15.
《左传》的成书年代与编纂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既往研究中,对《左传》成书年代的考证多根据《左传》中的预言,特别是个别不验的预言,这种方法有其缺陷。实际上,考证《左传》成书年代可依据其自身具有的大量证据,而不必单纯依靠个别孤证。本文通过时《左传》所取材料来源的具体分析,论证了《左传》之所以成书于那个时代的必然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史学精粹     
正李建:《赵汸〈春秋〉"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说论析》(《史学史研究》2015年第4期)在《春秋》学史上,元末《春秋》学家赵汸研治《春秋》的最大特点是以义例说经。他考论鲁史与《春秋》之别,明辨史"例"与经"义"之分,提出了系统的以"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为核心的《春秋》书法义例说。其《春秋》义例学说,是在依据《左传》及杜预注、融通三传史法经义说、批判继承诸家义例书法说基础上的发明,不仅体系颇为严密完整,而且从方法论层面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春秋》诠释学系统。赵汸的《春秋》义例学所体现出的会通经史、据传求经,由《左传》  相似文献   

17.
《史学月刊》2013,(2):138
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左传》语法研究《左传》是我国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是"十三经"中字数最多的一经。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古代汉语专书语法研究"的子课题之一,是我社编辑出版的"汉语史专书语法研究丛书"之一种。何乐士先生对《左传》一书的语法研究倾其一生,先后发表了有关《左传》语法研究的论文近七十篇,专著两种。本书是何  相似文献   

18.
余杭章炳麟尤长於左学,着有《春秋左传读》,实乃近代《左传》学中举足轻重的经疏。章氏能推陈出新,如《庄公二十一年》“郑伯将王”,前人不释,章氏列举《诗经》、《庄子》之例,指“将”、“逆”往往对举,释为“护送”,其言合理。但又因章氏勇於立说,故书中亦有不周之处,如《庄公十四年》“入又不念寡人”,“念”义本平常,章氏读作“埝”,引《方言》“埝,下也”,再释为“降”,即“不降寡人”。此实舍易求难,求诸过深。本文就《春秋左传读》一书的优点与不足,举隅探析,以明梗概。  相似文献   

19.
刘兆  邵小龙 《丝绸之路》2009,(22):74-76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新时期以来,《左传》中女性人物形象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对《左传》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全面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对《左传》中出现的所有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并对其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于《左传》注疏与古今中外诸家之研究,广参博采,详稽博辨,诚为迄今最佳之《左传》注本。惟千虑一失,在所难免,且计算机科技日进,古文字字形扫描入注,已易如反掌,本文谨提议透过展现文字初形、阐释引申义及阐明通假关系,提升《左传》注释之素质,加深读者对《左传》之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