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说起来真有趣,第一次知道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名字,是到了大二。那年《城南旧事》热映,我欣赏电影的散文化、诗化风格,还非常喜欢它的主题曲《送别》里的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那境界的开阔、韵味的悠长、微微的感伤格调,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后来我才清楚,这首主题曲的歌词用的是过去的一首诗,作者是民国时代的大才子李叔同。  相似文献   

2.
夏学海 《铁军》2022,(6):28-29
<正>庚子年五月下旬,公历已经7月中旬了。首届“南钢·江苏报告文学奖”颁奖大会在宁隆重举行。这次会议是延续15年前江苏报告文学评奖的全新接力,这场文学盛典更是15年来江苏报告文学创作成就的重大检阅。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政委方祖岐上将、江苏省政协原主席张连珍、省委副书记顾浩、副省长王湛以及宣传界、文化界、新闻界的领导、嘉宾和作家、评论家们一起共襄盛举,共推江苏报告文学新高地建设。  相似文献   

3.
七秩辉煌铸就,高原换了人间!2021年8月19日,西藏各族人民纵情歌唱,欢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一时间,古城拉萨繁花似锦,雪域高原万众欢腾。当天,《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邮票在拉萨首发。邮票设计者之一容铁先生与现场数百名邮迷一道,共同见证了这个难忘的时刻。立足2021年,70年前,西藏和平解放。从此,凛冬散尽,星河长明,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以"石破不可夺其坚"的刚强,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4.
七秩辉煌铸就,高原换了人间!2021年8月19日,西藏各族人民纵情歌唱,欢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一时间,古城拉萨繁花似锦,雪域高原万众欢腾。当天,《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邮票在拉萨首发。邮票设计者之一容铁先生与现场数百名邮迷一道,共同见证了这个难忘的时刻。立足2021年,70年前,西藏和平解放。从此,凛冬散尽,星河长明,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以"石破不可夺其坚"的刚强,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才得以确立政府应该负责的一种信念。历史上,法治从对宗教自由和公德心的承认发展而来。国家在认可个人的宗教自由和公德心的同时规定了对自身的基本限制。西方现代法治进一步延伸了宪法控制政府行为的观念。法律制定是国家权力的明显体现,而被制定的法律是国家政策转化为行动的中介并对整个政府行为均具有约束力。这意味着政府当局不能采取任何与议会或宪法相抵触的行动,意味着法律优先于任何的、所有的其他政府手段,受到立法机关法律的、政治的首要性的支持。借助国家观念史的演进历史来分析,可以说明政治和法治的钟摆始终是在回答为什么必须使用国家权力,然后才是如何防止权力的滥用(即权力守法)这两个问题所代表的倾向之间摆动。  相似文献   

6.
“我们一下遇到了两个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又面对着40后和50后们的传统时代。既要对前面的人表示尊重,又要对后面的人谦虚,永远拿着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  相似文献   

7.
5年前,李克强以新任副总理的身份出现在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德新社记者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您在中国政治生活当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今后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您是否可以简要地谈一谈您的政治理念和信念?"照惯例,换届年的记者招待  相似文献   

8.
正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已是73岁的老人了。此后的20年,不但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20年,也是邓小平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的20年。邓小平说过:朋友要交,但心中要有数。见贤思齐,本文通过品读小平同志晚年的交友之道,来学习小平同志的处世原则,感受小平同志为国家前途命运,为人民利益幸福而砥砺奋进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25日至26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复旦大学召开的“首届于右任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美国等70余名学者畅所欲言,就于右任先生的书法、生平、业绩等问题,进行了紧张而热烈的交流和研讨。其中,对于右任《望大陆》遗歌的两个不同版本问题,有了新的解释。同时,会议中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于老晚年的家国之痛和民族之忧,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望大陆》遗歌内涵,提供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头"作为婚礼前夕的生命礼仪,是由长辈带领新郎或新娘在出门举行婚礼的前夜身穿孝服,拜斗遥祀代表中华意象的北斗,以斗中事物象征内化心中价值观;同时,更重要的是由长辈带领新人祭祀神明与历代先人,为新人梳头变更发型,并在过程中叮嘱娶妻或嫁夫不能忘本,切记为家为中华开枝散叶。正当新人共同经历人生历程关键的转变时刻,"上头"仪式成为构建新婚夫妻共识的婚礼习俗,过去甚至鼓励新人身着仿制的明朝服饰,目标不外鼓励个人思考安身立命,也顾及家庭传宗接代如何与民族命运演变相融合,由此承先继后,也会影响未来儿孙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的疫灾与防治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的疫灾呈现出与历史上相似的特点,如成灾机制复杂,灾种多样,疫死率高,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等。水旱灾害、战争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是造成民国疫灾的主要原因。民国时期,政府在机构设置、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基础设施和医事人员的培养、疫灾防治的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民间疫灾防治也不逊色,成绩斐然。但存在的问题确实很多,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李东东 《纵横》2014,(3):15-21
雪后艳阳下,又是一年春草绿。马年春晚,不论被人们如何褒贬,都已经过去了;可是大年下央视关于家风故事的采访,却由于触动了干家万户的心弦,仍在被人们关注、议论。《纵横》杂志社编辑要我写写自己的家风故事,我认真恕了想,电同忆了一下近年的文蕈、访谈,关于我的父母、我们的家庭故事,  相似文献   

13.
周军 《文史精华》2012,(10):20-26
雷震这个人,实在是一位值得追念的历史人物。在大陆,知道他的人不多;但在台湾,这个名字却家喻户晓。 1960年9月4日,国民党当局以"知匪不报""连续以文字为有利于叛徒的宣传"等罪名,将时任《自由中国》半月刊发行人的雷震逮捕入狱,成为台湾战后历史上最隐讳不堪的一页。42年后,2002年,迫于社会各界压力及雷震家人的多次陈情和呼吁,自1949年以来台湾最大的一件"政治冤案"终获彻底平反昭雪。  相似文献   

14.
高扬 《岭南文史》2022,(4):68-74
<正>岭南社会在唐宋以前具有“妇人强男子弱”的地域习俗特色。之后随着历代王朝推行科举考试制度,男性成为形塑地方文化的代表,女性的影响则被掩盖甚至处于失声状态,她们逐渐接受男性士大夫们刻意推行的“节”“孝”“烈”观念,至明清时期走向贞静柔顺的理想模式。[1]清朝末年,中国社会面临剧烈震动,民族危亡的现状促使近代民族主义渐成主流,[2]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相似文献   

15.
汪丽艳 《南京史志》2022,(13):91-92
<正>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其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之心,帮助其树立宏伟目标,对小学生的日后学习和成长都有促进作用。一、何为家国情怀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家国情怀实际上就是古人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懵懂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因如此,  相似文献   

16.
张颖 《神州》2020,(4):114-114
高中语文教学要真正的让“爱国情感”“使命担当”落地生根,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借助教材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以教材为本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今年秋季开学,重新回到高一的语文教学,而这个时间点恰恰是要迎来中国建国七十周年华诞,如果能把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真正与这个历史时刻契合应该是我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对人教版语文必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研究,我决定利用好这册教材,在学生刚升入高一,就对他们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和社会责任担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安徽博物院的展厅里,陈列着四封字迹工整却不再清晰的红色家书,一字一句地向我们传递着作者的家国情怀与壮志豪情.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刚强的意志、暖暖的温情.他们是国家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子女,更是家庭的顶梁柱.这些家书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家书穿越岁月,感悟那时荡气回肠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既是孟子"内圣外王"精神传统的完整呈现,又是渗透在中国人文化血脉中的永恒执念。通过研究习近平对儒家"修齐治平"政治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解析他的修身之德、家风思想、爱民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此建构起习近平家国情怀"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内涵框架,对挖掘儒家思想中的合理精髓,破除部分党员干部道德沦丧的困境,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物登录制度是文物保护利用的根本前提。文物登录制度首先要考虑到文物的价值及文物的保护,还要关注文物的财产属性与财产权利的保护。文物登录制度的建立须由组织规范、程序规范和实体规范等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利益补偿与赔偿机制、合理利用机制等配套措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肖丽 《文史博览》2015,(2):69-73
历史上,湖南省怀化市是一个疫病流行的地方。建国前,影响怀化地区的疫病主要有:霍乱、天花、麻疹、疟疾、细菌性痢疾等。引发疫病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针对疫病的暴发与流行,建国前,历届政府都采取了一些的防治措施,起了一定的作用;民间则流传着或祈神禳灾,或驱妖降邪的方式防治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