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按说我与许家屯先生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的,恐怕我的名字他也早就忘记了。那时他是江苏的"土皇帝",而我不过是他治下的一介书生,而且又是草民之中的第九等——属于所谓"臭老九"阶层。然而我确实有几件事与他有些瓜葛,今天看来,还是蛮有讽喻意味的呢。说他是"土皇帝",第一因为江苏有几位共产党的老领导如刘顺元、惠裕宇等曾进京向中央告他在江苏拉帮结派、搞"独立王国",颇有些"土皇帝"的做派,而且敝人还与此案有些关  相似文献   

2.
正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作"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作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  相似文献   

3.
1994年 3月 2 1日 ,我们访问了刘大年先生。大年先生在他的书房里很高兴地接见了我们。我们向先生问候 ,说明对这次访问 ,白寿彝先生很重视 ,曾两次同我们谈到这次访问的事 ,我们希望大年先生就当前我国史学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史学发展的前景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年先生很忙 ,这次能接受访问 ,很不容易 ,我们感到十分高兴大年先生说 ,白寿彝同志同我谈过几次 ,你们的刊物《史学史研究》我能收到 ,刊物上的访问记 ,我也读了一些。有的访问记讲得很好。你们要我谈的问题 ,我可能要交白卷。说到这里 ,大年先生笑起来。他说 ,我…  相似文献   

4.
洪涛  洪波 《丝绸之路》2012,(21):19-20
"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作品在国内外久唱不衰,在西部城市更是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先生的各类趣闻轶事也被人所知。我第一次见到王洛宾先生应该是1978或1979年秋天,中午放学回家,西北师大眷八楼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好像都是搞艺术的,他们和我父亲在讨论着什么,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洛宾先生,因为他穿着米黄的风衣,带着礼帽,金丝边眼镜,留着比一般人长且多的胡子,特有风度,操外地口音。因此,我就把这个王爷爷牢牢地记住了……  相似文献   

5.
走进古史传说时代———读宋健同志《超越疑古走出迷茫》有感夷寅1996年5月21日的《光明日报》刊登了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会议上的讲话提纲———《超越疑古走出迷茫》(《文物工作》、《辽海文物学刊》等期刊予以转载),笔者读罢...  相似文献   

6.
我先说几个故事:去年春节和今年春节,我听到了两位刚刚退下来的省委书记和中央的一位部长与我咬耳朵的话。这位省委书记说:"我在台上的这几年,真话不敢说,假话我不说,只能不说话。"什么问题?第二位中央的一位部长说:"我从地方上回到中央来十年了,说话、说真话越来越难。"还有个同志已经逝世了,他是《人民日  相似文献   

7.
向达说:"伯钧先生, 你怎么这样说?不过我成为右派, 你那位老友是很出力的……" 那时的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苏联什么都是 对的,老大哥的什么东西都是好的。而雷海宗,这个 在西南联大就出任历史系系主任的教授却不买账。  相似文献   

8.
我和被群众誉为“农民水利土专家”的路银,相识于红旗渠工程开工的1960年。 那年夏季的一天上午,我在悬崖上除罢险,下落到离地面六七米高的时候,一个正在搞测量的人把我叫住了:“喂,同志,你帮个忙怎么样?”我回答说:“行啊,你说吧!”“你帮我在石头上画个记号就行。”说着,他让我用绳子将一把尺子吊上去,然后根据他的指挥,用红漆在石头上画了个点儿。  相似文献   

9.
张群 《钟山风雨》2015,(1):35-38
认识潘老并没有几年,相识也实属偶然。以前南京地区的报纸每遇明史问题均要采访潘先生,我久闻其名,想就一些明史问题向潘先生请教,却苦于不识其人。后因忙于工作,遂疏于寻觅,以致将此事搁置一边了。不想,我找不到潘先生,潘先生却找到了我。一天,案头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拿起话筒,对方问:"你是张群先生吗?"我说:"不敢当,请问您是哪位?"当电话里传出"我是南大的潘群"时,我忽然想到搞明史研究的潘  相似文献   

10.
熊华源 《百年潮》2013,(3):62-66
今年年初我赴美国纽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同志的建议下,前往哈佛大学拜访了目前仍在热销中的《邓小平时代》一书的作者傅高义先生(2006年,李捷同志和我接待过他)。当我叩开傅高义先生家门,这位学术大家温文尔雅的形象,便再度映入我的眼帘。有"中国先生"之称的  相似文献   

11.
来信     
没有争议,就没有进步"国际歌"曰,思想是有牢笼的。但邓小平也说过,"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相似文献   

12.
一位从不发脾气的领导人1962年6月,组织上调我去当赵紫阳的秘书。当时,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心里有点胆怯。推荐并向我移交工作的前任秘书汤戈夫说:"你不用担心,肯定行,紫阳同志(那时不论对多高职位的干部,都称同志)的脾气很好,他也不需要秘书帮他写什么东西。"并举例说:"有一次,紫阳同志交代我通知办公厅,明天晚上七点开全省  相似文献   

13.
凌云 《炎黄春秋》2012,(8):93-94
《炎黄春秋》2009年2月号刊出曾彦修同志口述文《才德反差巨大的康生》。文中提出康生在山东土改整党中"扫荡了两个区党委"。一个指渤海区党委。这是对的。另一个指的是胶东区党委。他说的有误。我想说说我所知道的情况。全国土地会议后,康生原计划去冀中搞土改  相似文献   

14.
解放初期,我在五兵团《连队生活报》担任美编,因此结交了不少团队的作者,陶金和同志便是其中之一。陶金和同志曾几次对我讲:“我写写杨德淳是徐悲鸿的好朋友,他家有很多徐悲鸿的画,解放后我舅妈才从重庆运回贵阳。”金和同志说:“全是徐悲鸿亲手画的。”我说:“好吧!哪天咱俩去看看,如有,我请客,如没有,你请客。”就此约定。杨德淳先生是贵州天柱县人,早年因不满蒋介石而退出国民党军政界,抗日时期在重庆开了个火药工厂,徐悲鸿先生常借住他家作画。一个星期天,我和陶金和同志回到贵阳市余家巷四号拜望他舅舅杨德淳先生。杨…  相似文献   

15.
山曼老头儿     
赵丙祥 《民俗研究》2007,(2):229-234
前天,突然接到叶涛师传来的消息,说山曼先生走了,然后又接到他回忆先生的文章。一连两天,我没给叶师回信,能对他说些什么呢?今年正月在莱阳,和叶师谈起他,他说山曼先生的精神大不如以前,我还说,等夏天放假了,一定找个时间到烟台看先生去。其实对他的身体状况,就像叶师说的,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下放农村后,我接触到的几位农民说他们看了一个博物馆的历史陈列之后,感到古代和现代生产力相差无几,古代人比现代人聪明,制造出器物比现代的高明。古代人准比现代人富,要不他们怎么使用那么好的器物呢?他们还说博物馆为什么不搞一些现代的事,表现咱们新社会。古代东西太深了,摆出来有时也看不懂。有—位搞美术工作的同志也对我说:"有的博物馆孤立的摆了几个瓶瓶罐罐,看不出中国或某个地区历史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情况。"我想群众的这些意见,是值得深思的。某些博物馆工作者还偏爱古代艺术品,轻视或鄙视反映近代生产和生活的文物,所以某些地志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头重脚轻,三代战国的铜器琳琅满目,罗列重迭,在说  相似文献   

17.
2013年7月31日晚7点,我接到郭胜伟同志的电话,说刚从《武汉宣传》上看到我悼念殷增涛同志的两首诗,并赞赏我为殷增涛同志追悼会所作的挽联.放下电话我总感不安,因为殷增涛同志追悼会挽联的真正作者应该是董宏猷先生、陈伯安先生,我只是根据他们所作的挽联进行了局部删减调整,所以希望将这个过程还原,也消除一些误会.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在一个饭局上,张大千被安排在梅兰芳的旁边,尽管两人都是艺术界鼎鼎有名的大师,彼此也都神往已久,但由于是第一次见面,再加上一个是搞绘画艺术的,一个是搞表演艺术的,都显得有些拘束。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张大千微笑着对梅兰芳说:"梅先生,我们俩被安排在一起,实在是一个错误啊!"梅兰芳听后,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好奇地问:"张先生,这是为何呢?"张大千故作严肃地说:"因为你是君子,我是小人呀!"梅兰芳更加迷惑,虽然张大  相似文献   

19.
先生曾经说过,自己的目标是活到120岁。许多人打听他有什么长寿秘诀。他的回答是:"我有一个三不主义,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相似文献   

20.
孙兴盛 《百年潮》2012,(7):44-50
正耀邦同志离开我们20多年了,若要写纪念文章,确实不敢,我在团中央《中国青年》杂志属年轻小辈,难有机会得到耀邦耳提面命,没有什么资格来写纪念他的文字。如果只是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和感情,那得从我到中国青年社工作的特殊感受谈起……我是武汉大学历史系学生,却总想搞文学当记者。1965年毕业分配没有最理想的报刊单位,团中央只有1个名额,我既不是党员,又不是团干部,还总因为"专业思想不端正"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