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为了纪念元史名家杨讷先生,追思杨讷先生的道德文章,弘扬老一辈元史学者优良学风,展现当前青年学者元史研究的多维视角,由陈高华先生发起,中国元史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的"杨讷先生纪念会暨元史研究青年论坛",于2019年11月9—10日在北京召开。古代史所党委书记赵笑洁出席并发言,周清澍、陈高华、白钢、邓小南、李治安、姚大力、孟繁清、张帆等杨先生的友朋与后学,追忆杨先生的点滴往事,分享学习杨先生著作的体会,高度评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中国史研究动态》迎来了创刊40周年。回顾与《中国史研究动态》同行的日子,诸多感慨,涌上心头。2015年9月,《中国史研究动态》刘洪波主编荣退,所党委任命我兼任《中国史研究动态》主编。接任之际,刘洪波主编和我有一次长谈,从刊物的创办谈到当下刊物的发展,从杨讷先生、张书生先生到田人隆先生、林永匡先生,再到陈高华先生、许敏编审,先后几代学者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中国史研究动态》不仅为海内外同仁介绍了研究信息,提供了交流平台,而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月6日,接到杨讷因病去世的信息,心中感到无比的沉重。杨讷在1958年自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工作。我是1960年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到历史所工作的,比杨讷晚两年。我们相识已有60年。杨讷在历史所工作了20余年,曾任宋辽金元研究室主任。可以说,历史所是他成长的地方。1984年调北京图书馆,任副馆长,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我们之间仍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一王栻先生是南京大学历史系的资深教授,是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中国研究严复的第一人。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以后,他在南京大学历史系招收了三届硕士研究生,共五人。我是他第三届招收的研究生,是1980年春考的,1980年9月1日进校。那届王栻先生只招收了我一个研究生,南京大学历史系全系也只招收了三个人,另两个是中国古代史的。原因可能是自1978年  相似文献   

5.
翦宁 《中国钱币》2005,(4):76-77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学术委员,北京市钱币学会常务理事,著名钱币学家董德义先生,因病不幸于2005年7月19日在北京逝世。噩耗突然传来,我简直无法接受。前几天在电话里还说他钱币教学讲课的事,音尤在耳,却竟然……。我还沉浸在悲痛之中,便接到中国钱币学会、北京市钱币学会、《中国钱币大辞典》编辑部及钱币界人士纷纷打来的电话,对董德义先生的逝世,深表哀痛!1979年我来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董德义先生便是我初涉泉学的业师。我与董德义老师在共同的工作岗位上相处十六年…  相似文献   

6.
胡绳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的老师,是我青年时代受益最多的老师。他的逝世,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止不住对他的深深的思念。当年他对我、对年轻人的谆谆教诲,我至今记忆犹新,终身难忘。从1951年到1957年,我担任胡绳同志的秘书共六年多。那时我刚从高中毕业不久,什么也不懂,所谓秘书,不过是做些接电  相似文献   

7.
忆叶浅予     
结交全部漫画名家 大陆最有名的漫画家也是国画家的叶浅予,于1995年8月5日在北京逝世。我在第二天即接到在香港服务的大陆女作家杨芳菲电告。以后又有大陆朋友来信要我写悼念之文,浅予长我一岁,相识之时都少年好事,有许多回忆可记。  相似文献   

8.
正初识先生1996年,我考取了四川农业大学,通过4年的学习之后,我又继续在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03年年初,离我硕士毕业还有近半年的时间,我的指导老师曹墨菊教授来到武汉大学,进入朱英国先生的实验室开展植物雄性不育研究。曹老师了解到我要继续深造之后,积极推荐我报考朱先生的博士研究生。曹老师告诉我说,先生是一位人品很好的教授,学术成就也很高,在领域内十分出名。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就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学者的一生要经历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在此过程中,遇到好的老师引导和指导是人生的幸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李德仁老师相识,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一)1982年,我从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并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主讲《航空摄影测量》课程。  相似文献   

10.
刘文 《江淮文史》2000,(4):26-35
方向明同志逝世一年多了,我们共同生活了53年的漫长岁月,斯人逝矣,留给我的却是默默的神伤和不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11.
王兵 《南方人物周刊》2012,(13):109-109
2004年3月,我在飞往巴黎的途中,看到了杨显惠老师的《夹边沟纪事》一书,触动很深。后来,我开始与杨老师交往,并成为无话不谈的知交。  相似文献   

12.
<正>邵会秋:杨老师您好!受《南方文物》周广明先生的委托,想请您谈谈您的学术生涯和治学经验。作为您的学生,我博士毕业也十多年了,今天第一次对您进行正式专访,也是我难得的学习机会。您能先谈谈您大学的求学经历吗?杨建华:这要从我上大学说起。今年正值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我留校任教从事考古教学与研究四十年。四十三年前,我能够上大学并学习考古专业  相似文献   

13.
忆江姐     
多少年来,江姐(江竹筠)的事迹曾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青年投身于革命事业。人们大多都已了解江姐在狱中的英勇事迹,但她在入狱前的革命活动,却鲜为人知。为此,我们专程走访了四川内江六中退休教师杨韵贤老人,年已高龄的杨老师曾与江姐共同生活了一段相当长的岁月。回忆起往事,杨老师激动地追述了江姐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和斗争的史实。  相似文献   

14.
兰州大学敦煌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由兰州大学与敦煌研究院联合共建的国内惟一的敦煌学博士点,于1999年起正式招生。经过四年多的教育培养,截止目前已毕业两届博士研究生共6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5名,成为国内外敦煌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单位。  相似文献   

15.
正爸爸的眼睛,给予我鼓励;妈妈的眼睛,给予我关爱;李老师的眼睛晶莹剔透,闪着温暖而睿智的光芒。慈祥之光李老师的眼睛,总是慈祥温和的。有一次,在早上交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一项作业忘写了,心急得很。下课了我也没有心思玩,上课了我也没有心思学。快到放学的时候,语文本终于发下来了,我一看得了"优"。怎么可能?老师看错了吗?我心里充满了疑问。放学后,老师对我说:"你落了一项作业,补上  相似文献   

16.
赵玮玮 《神州》2012,(15):83-84
新课改呼唤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几次习作教学的体验让我品味到了些许的成功和幸福。活动之一:悄悄蒙上老师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活动二:和体育明星“零距离”接触;活动之三:我也能当编剧作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早期著名的戏剧艺术家和戏剧教育家余上沅先生逝世已经20多年了。笔者和余上玩是邻居,对他的生前事了解较多,现综述于后。 上沅是湖北沙市人。1897年生,自幼爱好文艺,醉心戏剧。1920年就读北大,专攻西洋文学,1923年和梁实秋等赴美进修。两年后回国。他曾在北京《晨报》副刊发表《我为什么要学戏剧?》的文章,叙述自己学戏剧的缘由:“许多朋友很疑惑为什么我要学戏?其实这也用不着详细解释,简单一句话:因为我爱‘她’。我在武昌念书时对政治的兴趣非常浓厚。……谁知一到政治中心的北京,我反而和文学结了婚。…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月下旬,爱新觉罗·溥杰先生旧病复发,住进了协和医院,其间我数度探视,并记日记。兹将其病情进展情况及逝世前后情况摘记于下。 1993年2月 12日 北京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刚闭幕,我买了橘子、黄桃、菠萝、红果四个罐头特去协和医院探视溥老。我一进  相似文献   

19.
我当兵后的1979年,不仅是我们国家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我个人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开国元勋相继逝世;“四人帮”乘机倒行逆施;唐山大地震震惊中外……就在这天灾人祸不断.举国上下迷惘若失之际,我接到了“父病重”的第一封加紧电报。  相似文献   

20.
师恩难忘     
正在教过我的老师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当然是您——杨老师,您教了我整整四年,回忆起这段幸福的时光,您与我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动,让我难忘。特别是您精心辅导我参加朗诵比赛这件事,更是令我历历在目。清楚记得,那时我才上二年级。一天放学后,您把我和王玉玲同学留了下来,给我们推荐了几篇美文,分别教我们有感情地练读了几遍,然后叮嘱我们回家认真背诵。我可是个听话的好学生,按照老师的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