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州之称始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由郎州易名而来,属黔中道的经制州(正州)。大历五年(770年),泸州僚族(今仡佬族先民)首领罗荣占据播州,开始对播州这块土地实行世袭统治,播州成为唐代"羁靡州"之一。唐乾符三年(876年),僚族杨氏先祖杨端自四川南部入播州,建立了杨氏在播州的统治,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世袭统治播州长达725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杨邦宪降元,置播州安抚司,开启了播州的土司统治。至元十八年(1281年)升宣慰使。明洪武五年(1372年)杨铿降明,受宣慰使职,播州宣慰司归四川布政使司管辖。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前后,杨应龙为对抗朝廷,大规模重修海龙屯。海龙屯在13世纪成为四川(明代早期属贵州)地区播州宣慰司杨氏土司专用的山地防御城堡,与播州宣慰司治所穆家川土司城配合使用,是战争时期播州土司的行政中心,于1596~1600年集中重建。播州宣慰司辖川、黔、湖广交界要地,势力强大,属民以仡佬族、苗族为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军发动"平播之役",海龙屯毁于战火。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土司改土归流,播州一分为二,设遵义军民府属四川,平越府属贵州。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7,(10)
海龙囤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西北的龙岩山巅,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战火,是播州杨氏土司留存至今最重要的遗址之一。"新王宫"遗址居于囤顶中部偏西处,是一组具有衙署性质的明代建筑群。2012~2014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新王宫"遗址进行了发掘和勘探。其中,F9发现于2012年,通过勘探厘清了其整体格局,并对南梢间进行了清理,出土器物丰富,尤以青花瓷数量最多,可以大略反映海龙囤遗址出土青花瓷器的一般情况,为研究该遗址及播州杨氏土司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南距遵义市老城区16公里,建于大娄山东支龙岩山的山巅。海龙屯是播州杨氏土司在其统治核心区域设立的山地防御城堡,与位于湘江西岸平原地带的播州宣慰司治所(今遵义老城区)配合使用,是战争时期播州土司的行政和军事中心。播州自唐乾符三年(876年)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始终为杨氏世袭统治,元明时期(13~16世纪)播州土司辖境涉及今黔北、黔东南的广大地区,官至从三品宣慰使,是西南地区辖境广阔、地位显赫的大土司之一。播州居民以仡佬族、苗族为主,其统治者杨氏为仡佬族。海龙屯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现存主要为明万历年间(1595~1600年左右)的遗存,主要包括城防设施(城墙5838米、城门9处、哨台6处、军营1处、操练场1处)、行政及生活设施("新王宫遗址"及"老王宫遗址"2处)、手工业设施(窑址3处、采石场1处)、交通设施(三十六步天梯、龙虎大道等)以及水井遗迹5处。  相似文献   

4.
李飞 《南方文物》2015,(1):129-137
<正>土司制度作为一种制度文明,曾有力推进了我国多元一体国家的形成。鉴于其于证史资治的特殊意义,它的研究向来备受学界关注,且成绩斐然。但以往的研究主要从史学、文学和人类学等角度展开,考古学的介入较少。近年来,随湖南永顺老司城1、遵义海龙囤遗址2的大规模发掘,并先后荣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使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观。考古发掘所揭示的历史现场,可使研究者身临其境地观察微观世界,极大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在土司制度及其文化的研究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始建于宋宝祐五年(1257年),而毁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土司城堡海龙囤,就为  相似文献   

5.
海龙囤遗址是一处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宋明时期土司山城遗址.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遗址地势险要,环囤有墙.尚存关隘9道."老王宫"和"新王宫"是囤顶最大的两组建筑群.2012年4月~2013年1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机构在此进行了以"新王宫"为重心的海龙囤史上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探明"新王宫"是一组带有衙署性质的明代建筑群。发掘成果荣鹰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本刊选登发掘领队李飞的三篇发掘手记——一个个性化的视角解读海龙囤.  相似文献   

6.
孙华 《南方文物》2015,(1):138-150
<正>海龙囤遗址位于贵州遵义老城北约15千米的湘江上游、相对高度约350米的龙岩山上,行政区划属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双龙组。这里三面环水,一面衔山,地势险要,仅囤之东西各有窄路可上下,《明史·李化龙传》称其为"飞鸟腾猿不能逾者",故被历代盘踞遵义地区的播州杨氏作为自己的平时起居的分衙别馆和战时防御的核心山城。明代晚期,播州末代土司杨应龙主政期间,海龙囤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增  相似文献   

7.
海龙囤是播州土司的军事城堡,原名龙岩新城、龙岩囤,修建于南宋末年,本为南宋王朝与播州豪酋杨氏联合抵御蒙军的战略工程.明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重修海龙囤,使之成为对抗明廷的军事堡垒.龙岩新城、龙岩囤的称呼仅见于播州土司对海龙囤的指称,史料记载中均称之为海龙囤.海龙囤、龙岩囤的名称,与周边的海龙坝、海龙塘、龙岩山等地名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一起打包,作为"中国土司遗址"申报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其中,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播州宣慰司杨氏土司专用的山地防御城堡的遗址,与播州宣慰司治所穆家川土司城配合使用,是战争时  相似文献   

9.
从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考古队已在海龙囤巅驻扎了700余个日日夜夜。这座建在险峻山巅的土司城堡,有着西南地区传统城市廓、核、轴、架、群等基本格局要素。三年的考古发掘成果包括:对海龙囤全囤的城墙、关隘进行调查、试掘和测绘,基本厘清了海龙囤"新王宫"的格局、年代和性质;基本解决了建囤所需的砖、瓦、木、石的来源问题;对囤上道路交通系统进行了有效梳理。发掘揭示,海龙囤遗址是中国西南目前所知的规模最大、规格较高、保存较为完整、延续时间较长的羁縻·土司制度的实物遗存,它是一处集关堡山城与土司衙署于一身,融保卫国家利益与维护土司家族利益于一体的羁縻·土司遗址。  相似文献   

10.
李飞 《世界遗产》2013,(1):66-67,65
海龙囤,旧称龙岩囤,雄踞于今遵义城西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遵义旧属播州,根据现有文献判断,海龙囤始建于宋宝五年(1257年)。这里一蒂孤悬,群山固结,三面环水,一面衔山,仅东西各有仄径可上下。杨氏统领播州时,筑囤其上,环山垒墙,东西设关。遂成“飞鸟腾猿不能逾者”。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中国的土司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意味着该处文物遗址从原来的国家级升格为国际级(能够申请世界遗产的中国遗址,无一不是国内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名录中的  相似文献   

12.
从唐乾符至明万历年间,杨氏在播州建立强大的土司政权,为维护中央王朝统治和保护边境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全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制的推进,土司政权越来越不与社会大流同进,甚至产生分廷抗礼的冲动。明万历二十八年,朝廷派兵灭掉播州土司,柳宗元认为"非人所居"的播州被分为遵义、平越二府。从此遵义纳入中央直接统治范畴,机构、官员、官制等都由中央制定和管理。清雍正六年,遵义府始由四川划归贵州。  相似文献   

13.
崔镐玹 《南方文物》2015,(1):151-155
<正>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的土司遗址逐渐引起了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和文物保护学界的关注。2012年,贵州遵义市海龙囤遗址、湖南永顺县老司城遗址、湖北咸丰县唐崖土司遗址等以"土司遗址"的名义,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据说中国政府已经提名这些土司遗址,申报2015年世界遗产,这些遗址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伴随着"申遗"的进行,考古成果和研究论文也陆续发表,其中就将土司山城与周边山城甚至与欧美山城比较,以说明中国西南土司山城价值的文章。比较研究,应本着先近后远的顺序1。中国东北和朝鲜高句丽时期存在大量山城遗址,这些遗址已经有较多的考古研究,在土司山城的比较研究中,先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城类比,再与  相似文献   

14.
正陈璘(1543—1607年),字朝爵,号龙崖,广东韶州翁源县龙田铺(现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周陂龙田村)人,是明朝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英勇善战,有勇有谋,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他参加了两次:"抗倭援朝",他率水师与日本水师决战露梁海,全歼日军,功居首位;"播州平乱",他率部出偏桥,智取海龙囤,居功至伟。然而,每次立功之后,他总要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明史·陈璘传》对他的评价是:"璘有谋略,善将兵,然所至贪黩,复被劾褫官。"纵观陈璘一生,在战场上,  相似文献   

15.
遵义高坪“播州土司”杨文等四座墓葬发掘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4,(1)
遵义,在古代历史上曾一度被称为播州。从唐乾符三年(879)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前后七百二十五年间,这个地区始终在封建地方势力"播州土司"杨氏家族的直接控制之下,对这一段史事,过去研究的人不多。1972年3月间,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对杨氏家族墓葬群中的宋沿边宣抚使、"播州土司"十五世杨文(遵M6),明播州宣慰使、"播州土司"二十二世杨昇(遵M7),二十三世杨纲(遵M5)和二十五世杨爱(遵M8)  相似文献   

16.
<正>Tusi Sites土司遗址见证中国西南族群的土司政权统治与文化融合类别:文化遗产标准:(ii)(iii)土司遗址的老司城、唐崖和海龙囤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土司政权统治的证明,尤其见证了土司制度这一来源于中国早期少数民族管理体系繁荣于元明时期的治理模式,清晰地展现了中国西南地区地方民族文化与中央政权所倡导的国家认同之间的价值融合。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0月至12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贵州遵义市境内宋明时代遗存展开全面调查,而以分布在遵义县(今播州区)三岔镇的扬州湾、前军坝和龙坪镇的穆家田、匡家寨等地的与播州罗氏土司相关的4处墓地最为重要。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又对扬州湾、穆家田墓葬群进行了再调查。两次调查基本厘清了遵义市播州区播州罗氏土司相关遗存的分布情况,为研究播州罗氏土司、播州社会结构以及土司制度史提供了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正复活的土司城堡:海龙囤考古手记李飞著,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定价36元。作者是海龙囤遗址的发掘领队,一位意气飞扬的"非典型"考古学者。本书是海龙囤考古发掘的"副产品"。作者在白天繁重的考古发掘和整理工作之余,断续在"囤上"写下了36篇10余万字的考古手记,尝试以自己的观察,又尽量摈弃主观的臆断,基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口碑传说,对海龙囤作出新的、更接近史实的界说。书写的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严密的计划,也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是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深入,就所看到黄土深处不一样风景的所感、所思,信笔写去"。书中行文尽情挥洒考古探索的意象,描摹作者所看到、所感知、所不解的海龙囤。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地空间层次为根据说明墓地保存现状,并据此提出墓地保护层级以及针对现状(变化)与原状(传统)两个维度的保护策略;同时关联"土司遗址"系列遗产提名世界遗产的背景,进一步阐发播州土司治区内部系列遗产建构的思路,构想以杨氏墓地为核心关联其他中小土司墓地以及墓地之外的其他遗存,进而确认播州土司遗产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位居遵义的海龙屯,为抵御蒙古、保卫大宋王朝而生,到了大明却成了土司造反的“根据地”。它的主人播州杨氏,曾是中国西南辖境最大的土司之一,也是效忠中原王朝的“模范标兵”。然而到了明朝末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