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之际 ,即 1 6至 1 8世纪 ,既是中国和欧洲社会处于剧烈变革 ,又是中西文化进行较大规模的实质性接触的时期。如何将这两者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中西文化交流历史线索的梳理 ,从而对明清社会形态及其早期近代化进程 ,乃至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重新进行审视和总结 ,这在当前中外学术界都是颇为关注的问题。最近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 :调适与会通》一书 ,便是作者沈定平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全书50余万字 ,主要沿着两条历史线索展开。一条是来华耶稣会士在对中国国情有所认识的前提下 ,逐渐抛弃在当时基督教…  相似文献   

2.
不同质的文化交流是一个渐进过程。先是文化在事象器物层面(如宗教仪轨制度、经济产品及其制作技艺)的接触与传播,然后是文化在思想内涵层面(如神学、哲学、自然科学原理)的碰撞与沟通,最后才是外来文化本土化新成果的诞生。利玛窦是中西文化在思想内涵层面化解碰撞,实现沟通的开创者,故称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一、利玛窦以前,中国与南亚及中东文化的交流,以及中西文化各自的发展与传播,为利玛窦沟通中西文化准备了历史条件。《山海经·海内经》云:“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可见先秦时南亚的天毒(天竺,今印度)与中土已有了事象器物层…  相似文献   

3.
开封犹太人问题在明末引起西方宗教界人士关注,到清末民初国内地理学者研究我国人种、语言、风俗等问题时,开封犹太人作为少数族群进入国内知识群体的视野。陈垣为最早关注该问题的历史学家,其《开封一赐乐业教考》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视角审视开封犹太社团,解决了社团研究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为开封犹太社团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这一范式被中外学界所重,并多有借鉴,推动着开封犹太社团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4.
《诸蕃志》是我国首部系统记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志书,它翔实记载了当时所知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交通、物产、风俗、国际贸易等,是宋人了解海外情况与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参考,是今人研究古代中外关系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诸蕃志》的译注是一项跨国工程,1911年德国汉学家夏德和美国汉学家柔克义合译成英文本,在西方反响热烈;经数代中国学人的引介,译注最终回归中国,先后有冯承钧《诸蕃志校注》、韩振华《诸蕃志注补》、杨博文《诸蕃志校释》出版,充分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与志书的顽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有一位学者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以及加拿大、美国等地之间,往返奔波,为了把当代中国的文化介绍给西方,同时把西方文化的优秀部分介绍到中国,而不懈努力。他就是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长、《文化中国》杂志总编辑、华裔学者、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客座教授梁燕城。梁燕城1951年在香港出生。他早年曾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西哲学。后赴美国夏威夷大学深造,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到香港以后,继续进行中西文化的研究,并开始通过多种方式,沟通中西文化。尽管生长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但是他从小就心系祖国,有着强…  相似文献   

6.
1961年底,台湾发生了一场中西文化论战。一方以李敖等人为代表,主张“我们面对西方现代文化,就好像面对一个美人,你若想占有她,她的优点和缺点就得一块儿占有。”另一方以胡秋原等人为代表,主张人们不可在“复古”、“西化”中选其一,“因复古只足以促成洋化,而洋化无论西洋化、北洋化,到最后都是亡国。”开始双方都以《文星》杂志为阵地。《文星》创刊于1957年11月5日,是一份标榜“生活的、文学的、艺术的”综合性月刊,到第25期将其宗旨改为“思想的、生活的、艺术的”。由于1961年10月、11月、12月三期连续刊登了居浩然的《徐复观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甘肃省博物馆主办的《两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与英国》展览为切入点,从史料和文物实物的实证角度,从更为具象的社会发展观角度来分析中西文化交流。再从"中国元素"在当时欧洲的盛行,重点分析了中西文化交流在器物上的异同,阐释海上丝绸之路两端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读《中西体用之间》陆炎晚清70年间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充满着冲突与整合的历史环境中演变赓续的。文化交流,乃人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冲突与整合,恰恰又为文化的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丁伟志、陈崧所著《中西体用之间》(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9.
自“五四”以来,每当论者就中西文化特征作比较时,常见列出若干个对照项目,展示其异质或异趣特性。诸如:前者主静,后者主动;前者强调和谐统一,后者强调竞争与分离;前者重义,后者重利;前者重农抑商,后者重工重商,前者重人治,后者重法治;前者尚专制,后者尚民主;前者以家族为本位,后者以个人为本位……等。直观地看,这类比较似乎颇有道理,但如认真校诸于史实,就难以令人信服。如说中国传统文化“主静”,虽也可以举出一些依据,但人们也可从《易经》和《论语》等等典籍和众多史书中列举出一大批实例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恰恰是主动而非主静的;而且,不少西方  相似文献   

10.
陈伟著《秦简牍校读及所见制度考察》,校读简文以断代为指归;阶层考察关注底层身份的生存状态;制度研究以创新为追求,堪称简牍校读与制度研究的典范。《考察》不仅考释、补正、断读了许多秦简牍的释文,而且在制度研究中多有创获。比如对"岳麓简先王之令"的解读,提出了"司寇、隐官践更"的话题,深化了对司寇、隐官身份地位的认识。对《岳麓书院藏秦简》(肆)所见"发徭"与"券徭"简的断读和释义,对解决长期争议的"月为更卒""更数"等问题也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刘体仁所著"辟园史学四种"之一《通鉴札记》是继王夫之《读通鉴论》之后的又一部史论著作.全书以《通鉴》所书史事为据发表评论,对治乱盛衰、社会风俗、民族关系等问题尤为关注,许多论点反映了作者的通识与创见,其特点是寓通识于创见之中.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2月2—4日,中国明史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肇庆学院和中国明史学会利玛窦分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肇庆召开。来自海内外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以"互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他者"为主题,重点集中在"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研究"、"西方传教士眼中的明清中国"、"明清时期的西学传播"等领域。会上,美国学者魏扬波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美学术界对于利玛窦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3.
马洪林先生的《康有为大传》记康从香港归来后,埋头研究经籍。"每天早上抱着一批书,向桌子上一放,右手拿着一把锋利的铁链子.猛力问下一扎,维穿两本书,今天就读两本书,锥穿三本书,今天就读三本书,每天不读完这'一推书'.决不休息。──时间久了,眼皮也闭不起来,臀部也起了核刺。"这段刻苦自砺的轶事大概出于梁启勋的《"万木草堂"回忆》"记得幼博世叔(即康广仁)同我们说:'你们先生,从小就很用功读书,每天早上拿五、六本书放在桌上,右手拿着一把尖利的铁锥,用力向下一锥,锥罗两本书,今天就读两本书,锥穿三本书,今天就读…  相似文献   

14.
《太玄赋》非伪作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玄赋》是研究扬雄太玄哲学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向来不认为是伪作。《哲学研究》编辑部编《中国哲学史文集》第二辑载郑文先生《读扬雄太玄赋献疑》一文(以下简称“郑文”),定《太玄赋》为伪,举四条以证《太玄赋》非扬雄所作,进而对扬雄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一些新看法(按:此文早在1957年《争鸣》第四期发表过);以后又在《文史》发表的扬雄著作目考定文章中,将《太玄赋》作为伪篇剔除。这就有必要认真考辨一番。按郑文所举四条证伪依据,没有一条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淹博.识断.精审──读《古文献研究丛稿》高明《古文献研究丛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以下简称《丛稿》)是复旦大学古籍所吴金华先生继《三国志校沽》和《世说新语考释》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书是吴先生多年来研究古文献的论文结集,共收入论文三十多篇,其...  相似文献   

16.
张国刚吴莉苇合著的最新高教教材《中西文化关系史》集优美的文笔、缜密的思辨和卓越的史识于一体,一改过去人们印象中教科书枯燥乏味、观点肤浅的一贯形象,力求在骨架完整的前提下,做到血肉丰满、可读性强;在博采众长的情况下,适当地融入自己的研究成果,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是一部有血有肉、见解独到的高教教材。诚如傅斯年所言,"编历史教科书,大体上等于修史,才学识三难皆在此需用,决不是随便的事。"  相似文献   

17.
上博八《子道饿》"嘼攻"应读为"兽工",指禽兽和工匠;《颜渊问于孔子》"■又过"应读为"柔有过",意为怀柔有过者;《成王既邦》简12应读为"道大哉!沌乎!吾欲举之不果,以进则伤/逿焉";《成王既邦》简14应与简11连读,简11"先■■"应读为"先二事",指夏、鄫二国的执政;《王居》篇"韦谗"应读为"惎回谗媢";《兰赋》简1"决去选物,宅才幽中","选"疑读为"群","才"读为"兹",此句是说兰离开群物,居于幽隐之地。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说"三十而立"《史学理论研究》创刊30年了,我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俗云:三十而立。回顾近几十年来的史学发展,可以说,《史学理论研究》这本杂志,在中国史学界以至于理论界是真正"立"起来了。据我个人的认识,它之所以能"立"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它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号召下,中国知识界、学术界、理论界积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学习和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揭批"四人帮"反马  相似文献   

19.
胡金兆 《炎黄春秋》2010,(11):79-79
<正>读《炎黄春秋》今年第8期王红领《"京剧革命"与李琪之死》一文,对李琪同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深为敬服。而就所谓的"京剧革命"种种,愿就所知补说一二;当时我在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工作,很多事是亲历。江青的"京剧革命"是有批有树,两手交替。早在1962年她就开始抓批《李慧娘》、《谢瑶环》等,直至批《海瑞罢官》,罪名一律是反党。1962年秋,我在办公室曾接到中央办公厅一个电话,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我国古代的字书,当推《史籀篇》为最早,其次是《苍颉篇》。汉代以后,小学发展起来,先后又有《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等等。然而,这些字书中,至今只有《急就篇》流传下来。班固和许慎都曾指出,《苍颉篇》本诸《史籀篇》,而《急就》、《元尚》又"皆《苍颉》中正字也"。对于考察古代字书的源流、研究秦汉时代的语言文字,《苍颉篇》是十分重要的资料。自清末以来,在汉代的遗址和墓葬中,曾陆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