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史与志的关系,专论甚多,散论不少,可谓“前人之述备矣”,从叙事的视角上进行分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史宏志微”。史(所谓“国史”)往往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着眼于从宏观上对历史进行检阅,偏重于对历史脉络的把握。相对而言,志更多地是立足于以一种较为平等的视角来“关照”历史,着眼于从微观上记录历史现象,偏重于对社会生态的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志本身就是一种微观记述。当然,宏观和微观总是相对的,当把地方志本身作为一个特定主体的时候,宏观和微观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所言的微观记述就是从这样一个层面上而论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研究原本就存在宏观、微观(或许还可加上两者之间的中观)的区别,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宏观研究也可以叫作系统研究或整体研究,着重对史事的全面陈述与把握,微观研究或可称为个案研究乃至细节研究,着重史事的细节钩沉与精审考订。但宏观与微观都是相对而言,对于中国史来说,区域研究为微观;而对于某一省区来说,县以下的乡镇村落又属微观。再则宏观中有微观,微观中亦有宏观,相互交织,实际上很难截然区分。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东亚历史思维与史论传统中国史学传统源远流长,与欧洲史学双峰并峙,东西辉映,其中最能彰显东亚文化与东亚思维特质者,莫过于悠久之史论传统。从公元前841年起,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记录,绵延数千年而从未断裂。中国史家述"事"以求"理",沿波以讨源,诚如章学诚所说:"述事而理以照焉,言理而事以范焉"。~(2)中国历史叙述力求"理"、"事"圆融,在"价值"脉络中深思并提炼史实中潜藏之意义或史实所彰显之意义。饶宗颐先生曰:"史家之尚论史事,贵能据德以衡史,绝不可循史以迁德。"~(3)数千年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日本史学界隋唐史研究的总体倾向 ,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 ,作为专制国家主角的皇帝和精英阶层以及二者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继续呈上升趋势 ,然而却不见对基层社会的研究 ;第二 ,在史料方面 ,基础研究仍在继续进行 ;第三 ,在国际关系方面 ,尤其是以东亚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研究方面成果颇丰。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来评介具体的成果。限于篇幅 ,专著部分在此仅作简单介绍 ,详细介绍则留给日后的书评。一、皇权论在中国史研究中 ,围绕皇权和皇帝制度的评价 ,历来都是以制度史为中心展开的。这种方法是通过皇权与站在皇权对立面上的贵族、科…  相似文献   

5.
历史研究原本就存在宏观、微观(或许还可加上两者之间的中观)的区别,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宏观研究也可以叫作系统研究或整体研究,着重对史事的全面陈述与把握,微观研究或可称为个案研究乃至细节研究,着重史事的细节钩沉与精审考订。但宏观与微观都是相对而言,对于中国史来说,区域研究为微观;而对于某一省区来说,  相似文献   

6.
编史修志与档案工作关系密切,建国以来编史修志对档案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宏观上看,建国以来的编史修志主要对我国档案机构、档案工作者、档案教育与学术研究、档案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四个方面产生影响。从微观上来看,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检索以及提供利用方面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编史年修志工作对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全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杨军、张乃和先生主编,朱寰先生作序的《东亚史》一书,2006年由长春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首创区域史视角下的东亚史研究体系,在区域识别、区域划分、历史分期、整体区域研究及各部分具体区域研究、区域内部互动及外部互动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独到的见解。实现了中国学者编写东亚通史从无到有的突破,对于深化东亚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对栖霞市X社区市场中的收费人与摊主之间的权力关系格局进行研究,并从"国家——社会"角度进行宏观方面的俯瞰。即在宏观视角下对小城市社区的微观探析,将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联结——关注市场行为主体——收费人与摊主之间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9.
编史修志与档案工作关系密切,建国以来编史修志对档案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宏观上看,建国以来的编史修志主要对我国档案机构、档案工作者、档案教育与学术研究、档案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四个方面产生影响.从微观上来看,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检索以及提供利用方面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编史年修志工作对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全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超群 《史学理论研究》2023,(2):136-146+160
微观史学通常被认为与宏观史学相对立并因此被视作“碎片化”的代名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微观史学家在专注于历史细节的同时,也在积极地构建宏观的历史叙事。他们提出了“正常的例外”和“可变的尺度”两个概念作为其宏观叙事的理论根据,并通过个体与社会的关联性、象征性隐喻、追随、深描、比较等方式在研究实践中建立起微观史与宏观史乃至全球史之间的联系。而他们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与其所处的多元主义学术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微观史学与宏观史学特别是与全球史学相融的事实,对于我们走出“碎片化”的历史,以及确立一种辩证多元的历史认知模式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英维 《沧桑》2013,(1):50-54
察哈尔抗战这一课题目前其研究成果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重要军政人物与察哈尔抗战的关系;第二类是从宏观、微观角度来探讨察哈尔抗战的;第三类则是共产国际、中共组织与抗日同盟军的关系研究。从中可以看到关于察哈尔抗战研究的几个特点。第一,研究人数少,研究成果有限;第二,目前研究范围狭窄;第三,缺少扎实的微观个案研究,亦少整体研究;第四,许多史实真相仍然含混不清,有功力的考证文章可谓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2.
论宏观与微观的衔接──再论加强对中国农民史的研究孙达人跳跃性的发展和长期性的停滞宏观与微观是相对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而划分不同的范围,那末就人类社会的历史而言,宏观与微观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是同构或基本同构的吗?根据现在掌握的发掘成果,自...  相似文献   

13.
论唯物史观研究的微观维度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完成的哲学革命,使哲学的研究对象转向了现实的人类生活。而对现实的人类生活的研究,始终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上展开的。但由于马克思历史研究中研究的起点和叙述的起点不同,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唯物史观的宏观维度,相对忽视了市民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研究这一微观维度。揭示唯物史观研究的微观维度,对唯物史观研究内容的丰富和领域的扩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卡罗·金兹堡的微观史研究基础上,思考大众文化史考察的策略和方法,认为大众文化史研究有必要向微观化发展。首先,应将"大众文化"理解为一种既具有独立性、又与精英文化保持互动的心智状态;其次,须通过个案形式的研究阐释大众人物心智的个性化表现;最后,更灵活多元地运用新型史料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大众文化主题。微观化应被视为大众文化史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阶段,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有可能是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摆脱了极左思想的桎梏以后 ,近年来 ,对宋代货币史的研究明显地有了进展 ,无论是对宏观问题还是对微观问题的研究 ,都比过去明显地趋向深入 ,高聪明先生的《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 (河北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版 ) ,就体现了这种研究的进展和深入。首先 ,我认为本书较好地实现了史与论的结合。目前史学界有二种令人忧虑的倾向 :一种是被人们批评为“浮躁”的倾向 ,即有一些史学著作作者对基本的史实都没有了解 ,就大发宏论。其背后的推动力是急于成名、评职称和各式各样的考核。另一种倾向是一些反对“浮躁”的人走了极端 ,他们反对一切…  相似文献   

16.
对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从宏观上进行史学调查和研究是必要的,但就其涉及到的受害家庭乃至每一个受害者、加害者、见证者个体进行研究,同样也是极其重要的。过去从宏观层面去发掘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现在需要增加从微观层面的研究,包括家族史和个人的受害史。二者主要差异在于研究的方法和角度,因为微观史学的主要任...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历史研究》创刊 5 0周年 ,本刊编辑部于 2 0 0 4年 4月 2 7日召开“理论与方法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学术座谈会 ,邀请部分在京学者参加。与会者就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以及其他涉及当前中国史学发展的诸多问题 ,如历史学的时代特点与学科定位、中学与西学、现代史学与后现代史学、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史实重建等 ,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这里发表的是 15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18.
邓天明 《文史月刊》2012,(Z3):175-175
<正>近些年的普通高考历史科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大体上可以看作是这样两种类型,一类是给出材料(史实),创设情景,要求学生根据相关材料(史实)得出结论.另一类是给出结论.要求学生用相关(史实)去证明结论是否正确。这里涉及到的结论与史实的关系.正是历史学科中"史"与"论"的关系。"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历史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正如翦伯赞先生所言:"研究历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12月12—13日,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宋辽西夏金史研究室联合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协办的首届"宋元与东亚世界"高端论坛暨宋元多边外交及东亚秩序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召开。论坛共收到论文28篇,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一、宋元时代的东亚海域。魏志江介绍了东北亚海域世界的基本理论,并指出应当从区域史视角出发,以海域空间的基本范畴和理论范式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日本国内有关古代国家形成的各种学说并阐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把统治组织及其统治对象的人民作为国家的基本标志,是必要的。但是,还需要重视反映在首长制社会中的、在日本前近代社会底层流动的本质,采用分层社会的多线进化理论,更适合日本列岛的实际情况。有关国家形成理论的研究,一方面需要从微观与宏观的不同角度来观察日本列岛各地丰富多彩的历史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无论是从当代课题的关系上,还是为了寻求历史模式,都需要在东亚或是亚洲的范围内考察日本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