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来阅读《春秋左氏传》,除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外,也曾将沈玉成先生的《左传译》作为理解原的辅助工具。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看原时只觉得有些地方心领神会,但到翻译出来时,就觉得难以用较准确的词汇表达。当翻开《左传译》相应的地方看后,不由得击节赞叹,从心底里对沈先生的字功底深感佩服。  相似文献   

2.
《左传》在我国先秦文献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成书年代早,材料来源可靠。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对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有所了解,主要就是依靠《左传》。《左传》里有很多预言,有的是预言当时的事,有的是预言几十年后的事,有的甚至预言几百年后的事。这些预言大多奇验,其总数在一部《左传》中当以百计。自古以来,凡治《左传》的学者,对  相似文献   

3.
"人性"是先秦诸子关注的重要议题。《左传》对于时人的人性学说也有记载。分析《左传》中的人性说,可知,时人所言之"人性"有两种意涵:一种指人生而即有的自然人性,以欲望、情感等为主要内容;一种指人在天地间的理想属性。前一种人性,与礼有扦格之处;而后一种"人性"则与礼互为表里,无时不刻不顺从于礼。这两种人性说,均可在儒家人性论中找到端倪,一定程度上为儒家较为成熟的"人性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左传》中这两种人性说的产生,也说明人们对于礼的认识是促成人性论最终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左传》历史叙事中夹带大量带有神异色彩的预言。此类预言,是《左传》历史叙事方式的内在组成部分,它们继承并体现了夏商至于战国时期宗教迷信思维与历史思维间复杂的纠结。在《左传》史学叙事中,这些神异预言成为历史因果和道德教训阐释的表达方式。其后,宗教性思维与事实陈说及道德史观更深入地相互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史学传统的一个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5.
论《左传》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的地位王志平吴敏霞《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传为春秋末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春秋》所做的经传。《左传》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现存较完整的一部记述春秋时期历史的史籍;它与《谷梁传...  相似文献   

6.
《中国之命运》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之命运》论析刘会军《中国之命运》(以下简称《命运》)是抗日战争中后期,由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署名出版的一本书。它的出版,曾对当时及其后一个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政局发生了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史学界一般将此书只作为国民党发动第...  相似文献   

7.
论《左传》的政治思想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把《左传》看作儒家经典,说是儒家学派的政治教科书,《左传》作者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但过去有人从经学角度考察,认为“左氏不传春秋”,或说“左氏不祖孔子”,攻讦《左传》不附合经意,两汉今文经家即力主此说。近人有认为“《左传》作者固兼有儒法兵三家思想”的。此外,称《左传》是兵书的亦有人在。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左传》思想不是正统的孔孟学派,而更多地倾向于荀子学派,兼容了法、兵家的某些思想成分。如果摒弃今文经家的偏见,对“左氏不传春秋”的内容极易理解。因为,《左传》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中期,它的政治思想倾向正反映了战国前期魏霸鼎盛、王者未兴的时代特征,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适应变动了的潮流,承认现实变  相似文献   

8.
罗琴 《神州》2013,(6):106-106
在高职高专电脑设计专业《书籍装帧》课程教学中讲析传统元素的运用,包括色彩、图形、材料、装订。有利于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刘子玉 《史学集刊》2020,(2):118-128
1955年9月,日本正式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英国为首的14国对日援引关贸总协定第35条,拒绝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为同英国签署通商航海条约,获得最惠国待遇,日本与英国展开了长期艰苦的谈判。谈判迁延日久,英国缺乏尽快缔约的动力,日本则缺乏推动缔约的筹码。1950年代末日本政府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决定直接推动了谈判进程。为与英国达成协议,换取英国最惠国待遇及其撤销对日援引第35条的承诺,日本不得不在保护条款与敏感清单这两大问题上做出让步。1962年《日英通商航海条约》构建了日英经贸关系的稳定框架,扫清了战后日英关系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日英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该条约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但却是在日本做出重大让步的前提下缔结的,日本经济外交在收获了重大胜利的同时,也显露了自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世本》析论陈建梁《世本》一书,於先秦史学史中价值既巨,惜其早亡,后世引用及辑佚学者颇不乏人,然而放理解其书之流传、辑本及与《史记》之关系等方面则仍有可商榷者,兹就此略作析论,以彰明其书之价值。一、历史及其流传《世本》一名,始见於《周礼·春官·小史》...  相似文献   

12.
《论传统》     
正传统为现在提供了人们在过去创造和奉行的东西,它们包括各种信仰——科学和学术知识、宗教信仰、关于社会正常秩序的概念、私人和公共生活中的行  相似文献   

13.
《左传》是一部优秀的编年体史著,大药成书于战国初年。这部史著记事周详、体例完备、叙事生动,历来为史学家、文学家所称道,直到今天仍闪耀着诱人的光彩。《左传》记事以时间为序,这种方法起源于原始社会结绳、契刻记事。古秘鲁印加印第安人结绳记事,每发生一件事就在绳上打一个结,各地有专门使用和讲解绳结的人员。解放初,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些尚未学会使用文字的少数民族也以类似的方式记载本部族历史,他们有一根记事的木棍,发生大事,刻一深印,发生小事.刻一浅印,循着这一道道印痕,即可讲出一部生动的历史。民族学调查所反映的这些情况,在我国古籍中也有反  相似文献   

14.
蒋灵娟 《神州》2012,(24):36-37
《列子》是道家学派重要典籍,对后世哲学、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寓言作为著作精髓蕴涵丰富的文化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崇尚自然、看淡生死,顺应天命、注重和谐,尊重真善、修身养性,重视科学、轻视经验。《列子》寓言是历经数千年而流传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国语》和《左传》中“君子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和《左传》二书中都有以论赞形式出现的"君子曰",本文通过对二书中"君子曰"的文句和内容进行比较,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国语》和《左传》编者所见材料中,已有"君子曰"的形式。从二书"君子曰"引《诗》和全书引《诗》来看,《国语》成书于《左传》之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李金明、廖大珂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是古代中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一书,对海外贸易的发生、发展、变化,海外贸...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一些的新的"民本"理论,实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性嬗变。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马王堆帛书《周易》,早已为学术界所瞩目。帛书《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释文已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于1984年春发表。传的部分,参加整理小组的一些学者曾有绍介,知道共计七篇,可分为四项:(一)《系辞》,两篇,原无篇题字数,共约六千七百余字;(二)《二三子问》,两篇,原无篇题字数,共约二千五百字;(三)《要》,原有篇题,并记字数系一千六百四十;(四)《缪和》、《昭力》,原各有篇题,并合记字数系六千。有关情形,我在拙著《周易经传溯源》中已叙述过了。根据有关文章的报道,我们还知道帛书  相似文献   

19.
明代出现了一批具有匡杜性质或内容的《左传》学著作,这些著作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读《左》札记,一类为《左传》的改编和注评。其中,陆粲《左传附注》是明代最优秀的匡杜之作。明儒无意于攻击和推翻杜注,他们补正杜注,主要出于读经和学文的需要。明儒对杜注的错误疏漏多有认识,在匡杜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不仅纠正了杜注中的大量错误,还提出了不少新解异说,并且在匡杜过程中运用了一些较好的训诂方法。明儒匡杜取得的成果多为清儒所继承,并对清儒补正杜注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孝迁 《史学集刊》2007,2(3):62-69
五四时期,在我国史学专业化的背景下,《史学原论》作为西方史学方法论的经典教科书,在史学界流传甚广。胡适、李泰菜、梁启超等人的著作深受此书的影响。民国时期不少青年学生赴法留学,跟随《史学原论》著者研习史学方法,这些中国留学生归国后执教于各地大学历史系,极力宣扬师说,使西方史学方法论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得到贯彻,“史学方法”被官方定为必修课。这本教科书在中国现代史学专业化进程中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