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弼士是清末民初一位被誉为传奇式人物的爱国华侨实业家,又是“实业兴邦”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尤其以创办驰名中外的张裕酿酒公司而奠定他在中国酿酒工业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早期发展中有较大影响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2004年春夏之交,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联合举办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大展,其中的一件展品铜酿酒锅(图一)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后来有机会在内蒙古博物馆同仁的帮助下,仔细观察了这件酿酒锅。  相似文献   

3.
从考古发现看蜀酒文化与水井街酒坊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有悠久的酿酒历史,蜀酒化源远流长。考古发现的四川历代与酿酒、饮酒题材相关的物极为丰富,在各个名酒所在地发现的酿酒遗址、老窖池、各种酒物,更是充分反映了四川名酒的悠久历史化与丰富内涵。水井街酒坊遗址的考古发掘在中国传统酒化的研究上获得了重大的收获。填补了我国古代酒坊遗址、酿酒工艺等方面的考古空白,对探讨我国白酒的起源,即蒸馏白酒的起源是一次重大的突破,有极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悠久的酿酒传统,近年来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陶器残留物分析,使我们能够获得史前时期酿酒技术的直接考古学证据。本文对山东王因和西夏侯遗址出土的4件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进行微植物和微生物分析,初步揭示了海岱地区在距今6200~4600年的酿酒传统。即,利用麹、根霉和/或毛霉制麹,以粟黍、小麦族、葛根、栝楼根和百合为主要原料而酿造麹酒。制作精致的磨光黑陶高柄杯是饮酒器,红陶杯和灰陶瓶也与酒有关。海岱地区和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期使用不同的酒器,但利用多种植物酿造麹酒是共有的酿酒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旭  虹阳 《中华遗产》2006,(6):100-129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翻开所有的历史画卷,都有酒的芬芳飘溢而出,每一页都有酒的记忆。出土的陶制酿酒器具证明,大约5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酿酒。对于酒的创造者众说不一:一说是大禹时期的仪狄,一说是周人杜康。尊显的中国酒王五粮液,也有着谜一般的背景。今天,我们走进五粮液,试图揭开它的酿造之谜。  相似文献   

6.
芭比 《世界》2012,(10):198-203
成为情感女神玛丽莲·梦露的挚爱密友,并同时受到时尚教父卡尔·拉格菲尔德的拥戴,更在遥远的17世纪未就以其独特的王者风范,征服了当时法国王室贵族挑剔的味蕾,也深深吸引了现代名媛绅士及香槟爱好者们。正是抱着酿造超凡独特香槟的远见,唐培里侬香槟王开创了香槟世界的璀璨传奇,并将酿酒工艺提升至酿酒艺术美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根据历代酒文化书籍的记载,古代汾酒酿造需要杏仁,唐代由于酿酒需要,汾州酒坊广栽杏树,所以杏花村名约定俗成。杏花村之名起源于唐宋时期,与古汾酒工艺有关。后来随着汾酒工艺的改变,杏仁不再是酿酒原料,杏花村的杏树失去保护,逐渐消失,村名也渐渐讹传为绣花村,并且被明清时的里名取代,杏花村村名一直存在。解放后成立杏花村镇,杏花村由村名变为镇名。  相似文献   

8.
槽坊头酿酒遗址是四川地区发掘出使用年代最早、最单纯,要素最全的高品质酿酒遗址,而且该酿酒遗址是一两种或多种香型共存的混合型酿酒遗址,这在我国已发掘的酿酒遗址中是独一无二.独特的自然环境是成就的酿酒原料配方和特殊微生群落的重要条件;遗址区的酒文化与酿酒历史悠久,其传统的酿造技艺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创精神,具有珍贵的历史、科学、人文、民俗、经济及社会价值,并具有不可替代性,它与我国其他民间手工技艺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谷物酿酒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以后,原始先民就已经认知并掌握了谷物酿酒技术。距今8000年的查海遗址是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重要的一处文化遗存,考古发掘表明当时已经进入到原始农业经济时代,随着查海社会的发展,谷物粮食的生产和陶器的使用,查海人已经掌握了谷物酿酒技术开始谷物酿酒。查海遗址的窖穴遗迹、家猪的饲养、专用酒器的使用进一步证明查海谷物酿酒的出现,这是查海先民在长期农业劳动过程中观察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查海遗址也成为我国谷物酿酒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
槽坊·汉汾     
酿酒的作坊,旧时称槽坊。槽坊既是酿酒之处,总免不了有酒香朝周遭溢出来,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习惯把这酿造舒服香味的行当称之为槽坊业——当然,这行当正规的称谓,还是酿酒。  相似文献   

11.
《环球人物》2013,(32):2+1
纪念贵州茅台酒荣获巴拿马金奖100年历史上首次推出一樽5年小批量特酿酒,1954年陪伴周总理辉映日内瓦;一樽15年小批量特酿酒,2008年献给了北京奥运会;一樽30年小批量特酿酒,1972年献给了美国总统;一樽50年小批量特酿酒,2009年献给新中国60华诞。  相似文献   

12.
查海遗址是我国谷物酿酒和酒文化的起源地,这是查海先民在长期农业劳动过程中观察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查海酒是物质和精神的载体,又是查海文化独具特色的新内涵。本文深入分析查海谷物酿酒条件、酿酒方法以及查海遗址出土的谷物酿酒见证物,并进一步分析查海酒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张弼士与百年张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2年,南洋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购买两座荒山和近海处61亩土地建造葡萄园和酿酒厂区,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家葡萄酿酒企业。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的张裕公司已是一个拥有固定资产十几亿元、职工4000人、年销售收入16.7亿元、并成功发行 A、B 股的大型集团公司。1987年,烟台市被国际葡萄酒局命名为  相似文献   

14.
剑南春酒坊遗址是一处分布面积大、布局配套、设施齐全、酿酒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的、遗存特色鲜明的清代酿酒作坊群,其中“天益老号”等作坊数百年传世运转,现仍在生产。2004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次对剑南春酒坊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酒窖(发酵池)、晾堂、粮仓(晾曲房)、炉灶、水井、浸泡池等酿酒遗迹,还发现有房屋建筑基址以及大量瓷质酒具、食具。发掘出的作坊群遗迹反映出当时的生产规模庞大和酿酒业十分兴盛的情况。该次发掘成果丰富了中国城市工业考古的内容,同时为名优白酒剑南春的酿造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人伦     
刘诚龙 《文史月刊》2013,(12):11-11
宋代有个胡霆桂,胡霆桂在铅山县当主簿,官不大,县级办公室主任角色。有日,他接到了一桩案子,原告是媳妇,被告是婆婆,案由呢,是婆婆在家非法酿酒。酿酒而为非法,缘于朝廷颁布了禁酒令,“时私酿之禁甚严”。酿酒犯哪门子法呢?酿酒喝酒,是民众生活的自由,不准酿酒不准喝酒,岂不是国家干涉个人太深?现在或不理解,在古代却也是常例。史上盛世看来多,更多的却是贫世,大多时候大多数百姓温饱都难解决,国民饭都填不饱肚子,酒便是奢侈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消费大国,在酿酒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酿酒经验。它不同于古埃及的麦芽啤酒生产方法,又有别于地中海欧洲的葡萄酒酿酒技术。其中一些独特的酿酒工艺与酒品质量在世界酿酒业中仍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酿酒历史十分悠久,从现有考古资料可知,距今七千年左右的磁山文化时期已经开始酿酒。至于蒸馏酒创制于何时,中外学者已争论数十年了,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有说创于唐代;有说起于南宋;也有持起于元代说者;甚至一些西方学者还认为中国的蒸馏酒技术是从外国传入的。对此,笔者根据出土文物资料提出起于东汉晚期的观点,供各方师友批正。  相似文献   

18.
一酿酒业是一门古老的手工业。到清代,酿酒至少已有一二千年的历史。清代,在农产品加工各业中,酿酒业也是重要行业之一。每年有大量粮食耗于酿酒,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酒不是人们生活必需品,却历来是日常重要饮品。按照现代分类法,酒的种类分为白酒、黄酒、果酒、药酒、啤酒五大类。在传统手工酿酒业中,除了啤酒,其它几类都可以生产。古代的酒都是米酒。至少在唐代就有了烧酒(即白酒)。传统医药书籍中记有加工药酒的方法。至于果酒,山楂、柿子、葡萄等都是传统造果酒的原料。如以葡萄造酒,在中国有着很久历史,并产生了“葡萄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上山遗址出土的两件宋代陶缸中的残留物进行分析,鉴定出与酿酒有关的霉菌、酵母细胞以及具有发酵和糊化特征淀粉粒,说明陶缸中曾经盛装过发酵酒。其中大部分霉菌为红曲霉,并有少量曲霉及根霉(或毛霉)。主要酿酒原料可能包括大米、小麦(或大麦),薏米以及菱角。这些微体植物和微生物的组合说明陶缸中的发酵酒为红曲酒。浙江地区有酿造红曲酒的传统,现代江南地区酿造红曲酒的酒缸与宋代陶缸一致,类似的器型最早见于新石器时期的崧泽、良渚和大汶口文化的大口缸或大口尊。本文首次利用科技手段鉴定出浙江地区古代红曲酒的遗存,为研究中国早期酿酒技术提供了新资料和新方法,有助于进一步追溯酿造红曲酒的起源,并了解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宜宾作为四川白酒金三角地区之一,酿酒产业繁荣,有较多的古窖池、古遗址.2012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宜宾2区8县50多个乡镇的古代酿酒作坊、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对于了解宜宾及四川地区古代酿酒作坊、遗址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以后相关调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