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 《大江南北》2020,(5):40-41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过乔羽作词的歌曲:从《让我们荡起双桨》到《我的祖国》,从《牡丹之歌》到《难忘今宵》《心中的玫瑰》,还有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如今,乔羽已是93岁的老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抱病又为一首歌创作了歌词。很多人好奇地问:"这位总是笑眯眯的老头,心中到底还有多少歌?"  相似文献   

2.
正他是热血硬汉余占鳌,也是柔情作家端木蕻良采访朱亚文的时候,他正在上海拍摄新戏《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之前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年代戏,这次终于将出现在一部都市剧中。朱亚文是地道的南方人,却因为在《闯关东》中饰演一个山东汉子被大众熟识;他在荧屏上不断以硬汉形象出现,生活中却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清新",喜欢听陈奕迅的歌,看余华的书。今年,他先是在电影《黄金时代》中饰演文弱的端木蕻良,又在电视剧《红高粱》中饰演雄性气质爆棚的余占鳌。一时间,朱亚文成了一个很难归类的男演员。  相似文献   

3.
埃米尔·库斯图似乎是一个不紧不慢的人,功成名就地完成《爸爸出差时》以后,他没有乘热打铁,竟然跑到巴黎创办了一个名为"禁止抽烟"的乐队,在那里蹦蹦跳跳地唱了一阵子;1988年,他又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拍摄完成了《流浪者之歌》。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史志》2003,(1):3-6
郑永立 ,原河南浚县政协委员、浚县地方史志办主任、新编《浚县志》主编 ,18年如一日 ,为党和人民的修志事业 ,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郑永立曾亲笔在自家大门上书写一幅匾额 :“淡泊明志”。这既是他教育子女的格言 ,也是他为人处事的写照。采访中 ,人们谈起当年郑永立三次辞官的事儿 ,都说真是风范长存。郑永立是 1983年 1月从部队转业到家乡浚县的 ,当时就是营级干部 ,因此被安排到县工商局担任办公室主任。应该说 ,这是比较理想的工作。但他上班后还没来得及换上工商服装 ,就欣然同意被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借用 ,当了一名临时编辑。由于长期…  相似文献   

5.
张小平 《丝绸之路》2011,(22):86-87
《诗经·小雅·采薇》是一首戍边的士卒之歌,表现了士卒们戍边作战之苦和抗敌思乡之情。本文从表现内容、表现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剖析其表现出的艺术魅力,以期重温《采薇》描写的情与景。  相似文献   

6.
话说苌弘     
张麟 《炎黄春秋》2006,(4):73-73
苌弘,字叔。他是我国东周时期一位神话般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我国的史籍《左传》、《国语》、《庄子》、《史记》、《汉书》、《华阳国志》等,对苌弘都有记述。他与思想家老子友情甚笃,他对教育家、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有过帮助和指导。他是东周王朝的大忠侄,是古蜀国有历史记载、最早的一位历史名人。他是东周时期的一位政治家‘、阴阳家、天文学家和音乐大师。  相似文献   

7.
宋维钦 《文史月刊》2007,(11):40-41
《游击队歌》的创作地——洪洞县白石村《游击队歌》的创作地是洪洞县白石村。这一鲜为人知的史实被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学员王岳的  相似文献   

8.
欧金林 《民国档案》2003,(1):136-137
近日翻阅史料 ,偶然发现 1 92 6年 8月 8日由湖南人民讨英委员会编辑部编印的《讨吴战报》第十三期上 ,刊有一篇诗文结合的《国民政府北伐歌》。偶看标题 ,以为此歌是当时的广州国民政府所编 ,读完全文后 ,方才大悟 ,这“北伐歌”原来是湖南人编写的。“北伐歌”由四段白话文和五段快板体诗歌相间组成。这是一种宣传性的文章 ,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宣传的内容 ,讲了北伐的意义 ,北伐的对象 ,北伐的政策 ,尤其讲了北伐与农民的关系 ,动员湖南农民积极行动起来支援北伐。觉得这史料较重要 ,于是又查了一些资料 ,才知道这“北伐歌”的产生还…  相似文献   

9.
1989年完成《流浪者之歌》后,埃米尔似乎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表述方法,于是,1992年,他又拍摄了同样风格的《亚利桑那之梦》。尽管该片获得了93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但那种魔幻的意识在进入美国的都市之后便失去了韵味,  相似文献   

10.
如今,已经没有几个人能记住他的名字了,但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他却是一个让人流泪的名字,他创作的《欧阳海之歌》发行3000多万册,整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江青“钦点”他当了123天的“文化部部长”,后又因“收集江青黑材料”获罪11年。他就是金散迈,一个78岁、却仍时常提笔骂人的长者。  相似文献   

11.
七律二首     
①四歌:是谢子元先生著的《荒年歌》、《劝善歌》、《京程歌》、《出门歌》。谢子元,字善述,是清光绪己酉(1885)科的选拔贡生。 ②十鉴:是唐原泉先生著的《十字鉴略》。  相似文献   

12.
宋梦晨 《神州》2013,(15):10-11
本文将《俄狄浦斯王》歌队置于古希腊悲剧歌队的大的语境之下,发掘其在悲剧歌队发展史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意义。而回到该悲剧歌队本身,其所承载的两种文化精神的形式外化则体现在为悲剧目的的实现、悲剧家的道德评判标准,甚至包括该剧本身对传统悲剧中歌队的形式改造等诸多方面。而《俄狄浦斯王》歌队所以能取得无比深远的意义也正源于两种文学精神的博弈和妥协。这两种文化精神的博弈与妥协及其形式上的外化则是整个歌队乃至整部悲剧的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13.
韩梅 《史学月刊》2006,(9):116-118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周秦时代,诗歌大多来自民间,并与音乐舞蹈合在一起,大半可歌,有一定的音律。到了汉魏六朝时期,这时代的诗歌经过了一个大的转变,一方面乐府民歌仍然保持了原始诗歌的集体性与可歌性,另一方面诗成为文人的一种专业,诗作虽也受民歌  相似文献   

14.
《天问》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一部杰作,创作于屈原放逐时期。溆浦作为屈原的放逐地,其宗祠、庙堂中的绘制壁画以及民间"盘歌",对诗人的创作产生过极大的影响。无论从体例还是内容,《天问》与"盘歌"都有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蔡邕所整理的《琴操》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琴曲定性,界定它的审美特征。琴曲歌辞主要是四言和骚体,采用的是古老的诗歌形式,因此,对乐府诗与诗体演变的关系必须全面审视,不能片面强调它对五言涛生成的推动作用。琴曲歌辞重在抒情,篇幅短小,这也是它和其它乐府诗的重要区别。蔡邕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整理琴曲歌辞,流露出对旧诗体的依恋。  相似文献   

16.
张佳 《文史月刊》2010,(1):69-69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这是著名的《游击队之歌》里脍炙人口的一句歌词。但是,在那些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消灭一个敌人到底需要消耗多少子弹呢?  相似文献   

17.
金义文 《江淮文史》2000,(1):120-120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主席居住的窑洞里挂着一幅国画。这是沈钧儒先生的次子沈叔羊于1943年所作,画面上是一把酒壶,上书“茅台”二字,壶旁有几只酒杯,画上有黄炎培先生所题《茅台酒歌》:  相似文献   

18.
公元十三世纪後期,寓居江南姑苏城内一位中年读书人郑思肖,悲愤地在《泣秋赋》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蒙古族的元朝已经占领了苏杭一带,仓皇南逃的宋朝二王不久即覆亡了,但郑思肖仍痴盼着“南国正统”的复归。引入注目的是,在他独立寒秋,怅惘四顾时,还“东望蓬莱”。想像中的日本烽烟昏迷,是因为当时元朝有侵曰之擧。那麽,这篇赋当作於1281年秋。同时,他还写了《元鞑攻日本败北歌》。数月前,他又写过《元贼谋取日本二绝》。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反战意识,後都收於《心史》一书中。  相似文献   

19.
杨海山 《文史月刊》2003,(10):49-52
《山西米粮歌》,是笔者1984年主编《乡宁县志》期间搜集到的一篇珍贵的史料,其全名是《山西米粮歌·劝世回心文》。系光绪十年(1884)前后由洪洞县城东朝阳村梁培才搜集编写,光绪十二年由洪洞县顺生堂刻印梓行,流传山西各地。《山西米粮歌》全文378句,每句10字,计3780字。它以长篇歌谣形式,用极通俗的语言,详细描述了光绪三四年(1877—1878)间山西特大旱灾后又遭鼠、狼灾害和瘟疫大劫难、人民死亡大半的惨景以及清王朝各级赈灾史实,确属珍贵难得的史料。梁培才先生编写此歌的目的,是为了“劝世回心”。因为大灾之后的光绪五年,全省普降甘霖。…  相似文献   

20.
陈平  陈红 《文史精华》2012,(3):60-64
三首著名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和被称为“颂党第一歌”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首歌不是一般的著名,而是地位崇高、影响巨大,太有名了。三首歌是不朽之歌,人民之歌,她体现了革命时代的律动,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心声,是跨越历史长河的共鸣,是印证沧桑巨变的强音,必将世世代代永远传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