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号宝信昌 宝信昌是岚县岚城镇南关范秉钧、范秉钰兄弟于19世纪80年代(清光绪年间)发展壮大起来的一家商业字号,经三代人几十年的辛勤经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产业,成为当时岚县的首富。老东家范长淮,祖籍祁县,同治年间背井离乡来到岚县南关扛工务农、种大烟,集有钱财。其子秉钧、秉钰即提议到外观光世面、谋取信息。  相似文献   

2.
<正>"招纳信宝"是古钱中的名誉品。面钱文楷书旋读"招纳信宝",背文穿上"使",穿下花押。此钱文字粗旷,不精好。但韵味十足,别具风格。据历来收藏载有金、银、铜、铜鎏金四种发现。而史载只有金、银、铜三种品种。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以南宋将领刘光世领御前巡卫军都统制,兼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招纳信宝"钱,就是刘光世驻镇江时铸造的一种充当介绍信的信物钱(凭  相似文献   

3.
1988年5月,家住河北省邯郸市的唐迦音女士收到一封从山西省夏县寄来的写给她已故父亲唐伯华的信。信的内容主要是说,抗日战争时期,在中条山战役中,张永新老人参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正在2015年11期《文史博览》上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标题为《70年前,父亲的一封请战信》。这标题是编辑给设计的,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一看就能把人带进70年前全民总动员抗击日军的怒涛中,还能让人窥见父亲内心深处的民族大义。这"一封请战信"的发出是有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根源的。父亲是湘西土家族人。土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一直受到中华传统爱国文化的教育。土家族原居住在四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至长沙市民主西街老1号戴岳公馆聊天,戴岳幼子戴世选说,他珍藏了一封开国大将萧劲光1964年写给他父亲的信。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位脑瘫女儿写给父亲的信,与其说是一封信,不如说是女儿成长路上点点滴滴的记录,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脉脉亲情。爱相随,感恩之心常在!  相似文献   

7.
赵兄是一家周刊的老总,和我见过两面。岳父出院,他开车送我们回老家。路上讲起他父亲,临终在癌症病房受洗信主。他说",人最后那段时间,其实是一生的高峰。"他与父亲,彼此的认识、相爱和祝福,最后那一刻,是最高那一刻。  相似文献   

8.
天一阁旧事     
丛绿  李玉祥 《中华遗产》2007,(8):157-157
6月22日上午,我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先生参观天一阁。得知陈老前来,天一阁博物馆副馆长袁芳芳女士匆匆赶来,亲自导引。陈老此次前来,是想在父亲陈宝麟手书的天一阁宝书楼厅堂的板屏前,留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9.
正刘宝禄先生已退休多年,退休前系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刘宝禄出身于武术世家,父亲刘仪轩是兰州著名的老拳师。刘仪轩早年师从田广仁法师,得撕炮拳真传,功力深厚,是当代撕炮拳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是撕炮拳、八门拳集大成者。刘宝禄5岁开始随父习武,父亲是他武术生涯的启蒙者,他跟随父亲系统、扎实地学习八门拳系拳械与撕炮拳,11岁即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武术比赛  相似文献   

10.
父亲生前写给我的信本来就不多,有的还在十年动乱中散失了,然而有两封信却一直被我珍藏着。这两封信都是他老人家在"文化大革命"身处逆境时写给我的——一封于1970年寄自南昌,另一封于1973寄自北京。和父亲相隔两地  相似文献   

11.
书斋     
《神州》2011,(13):110
《我的爱如此麻辣》夏如星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任性率真二十多岁的女孩,父亲在香港铜锣湾经营一家坚持只卖白汤与红汤的传统麻辣火锅店,如星也在父亲的庇佑下无忧无虑地生活,直到某天父亲意外过世,深受打击的她却又在此时发现了父亲埋藏在心底的秘密——原来她还有两个远在异地的姐妹……为了维持火锅店、为了重新振作面对现实,夏如星与身在非洲的童年的青梅竹马浩山通起信来。在信中,她倾诉了种种与台湾、成都姐妹相认的喜悦、经营家业的困难、心里逐渐增长的对浩山的特殊情感……两人因天各一方,只能以书信往返于千山万水之间。信纸上有面对困境的诙谐幽默,也有长久以来对彼此的在意与关心。即使无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吴志信,14岁便参加了革命,打过锦州,攻过天津,到过福建,抗美援朝时又跨过了鸭绿江。  相似文献   

13.
吴天原是南京一中学生,前年选派出国赴新加坡学习。这是她父亲吴晓平(南京日报记者)给她的信,进述从小如何教育她的经过,颇有教育意义,特登出。  相似文献   

14.
信夫清三郎小传周启乾一信夫清三郎(1909~1992年)是日本著名的史学家。他出生于一个学者的家庭,祖父恕轩(1835~1910年)是幕末与明治时期的汉学家,父亲淳平(1871~1962年)是明治、大正和昭和时期的外交官与国际法学者。清三郎8岁时根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物报》2002年6月19日第四版载:“战时信物——招信纳宝”一,初始看到其大字标题“招信纳宝”时以为属排字之倒误所致,但观其全后发现,中也同样是这种排读法,说:“南宋绍兴元年,宋金双方交战,金左监军完颜昌隔江与南宋将领刘光世对峙……刘光世下令铸造了一种钱币,这是  相似文献   

16.
"父亲性格太直,也太天真,他的最大缺点就是不会做人。""新版的《傅雷家书》中,增加了一封父亲写给哥哥的信。"……4月7日,傅雷诞辰100周年,其次子傅敏向本刊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17.
给女儿的信1952年1月20日,卢作孚给远在上海的小女儿国仪写了一封回信,国仪来信,说准备回家生孩子,征求父母意见。父亲的信是亲切的,说母亲将会为女儿照顾孩子,还说:我所恳切告诉你的,是今后任何事情,都应照此次计划那样,有决定以前的从容思考和从容商讨,才能避免困陷在进退不得的境地,影响不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柺杖     
小时候父亲曾让我猜过一个谜语,“生出来四条腿,长大了两条腿、老了三条腿”我怎么也猜下出来、我父亲哈哈大笑:“那是人啊!”这笑声还在耳边回荡,父亲却已拄上了拐杖。我写信给兄弟姐妹,告诉说:“年迈的父亲走路需要拐杖了。”不知是我没写清楚还是他们没读懂,每人都寄来了一概拐杖。一捆各式各样的拐杖够父亲拄上几个世纪的了。来信的内容就像复印件一样,都是问候老人、让我照顾好父亲的话,还说拐杖不合进再部R有大哥在信中说:“四弟,我寄出的只是一份孝心,而不  相似文献   

19.
刘大伟 《百年潮》2012,(4):46-49
正我的母亲余澄是晚清进士、翰林余宝蔆的四女儿,金陵女子大学多才多艺的高材生。我的父亲刘咸一天赋过人,由放牛娃成为东三省"头名状元",从而得到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奖学金资助,留学日本和德国,成为化学专家。由于志同道合,他们两个知识分子成为了一对  相似文献   

20.
潘懿 《钱币博览》2007,(1):26-27
招纳信宝不是流通铸币,却是非正用钱中难得的来历确实可考的名品。《宋史·刘光世传》:“完颜昌屯承、楚,光世知其众思归,欲携贰之,乃铸金银铜钱,曰‘招纳信宝’(图1)。获敌不杀,令持钱示其徒,有欲归,扣江执钱为信。归不绝,因创‘奇兵’、‘赤心’两军。昌遂拔砦去。”这大概是刘光世在对金作战中难得的亮点了,虽然对于战争局势并无大的改观,他在此前后也一贯避敌自保。“右谏议大夫黎确疏其择便求佚,中外所愤”。因此,这段历史并不算得如何传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