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1959年的三年间,我奉派在国外工作,所以,鸣放、反右、“大跃进”都躲过了。只是1959年回国后赶上承受“大跃进”的后果,通常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如今回忆起来,最突出的竟是一个“饿”字,与“吃”有关的故事、轶闻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偶然结识胡耀邦 说起来是1971年的事情了。我1965年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按四年学制,1969年就该毕业。可赶上了“文革”,到1971年还在学校里“停课闹革命”。1969年,我们学校按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一部分学生到“东方红炼油厂”参加劳动,一部分随同“二外”的教职员工下到河南明港办“五·七”干校。  相似文献   

3.
陈墨 《人物》2018,(1):48-55
“投资教父”熊晓鸽是2017年IDG资本收购IDG集团传奇故事的主角,作为将国际资本引入中国的代表性人物之~,公众熟知的众多互联网公司背后,几乎都有他的身影。20多年来,他赶上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热潮,也瞄准并支持了更多年轻创业者。  相似文献   

4.
视野     
《南方人物周刊》2013,(14):14-14
自动说故事睡衣 据台湾尔森电视台网站报道,作为6个孩子的父亲,美国爱达荷州46岁的男子莫铎发明了“会自动说故事的睡衣”。这件睡衣上有47个点点,这些点点就是启动故事的条形码,当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扫描,  相似文献   

5.
回想那些年的经历,周桂琴感叹丈夫一辈子实干,什么都没赶上,就赶上忙了。这辈子都在跟美国打交道的王立突然坚决起来,“我赶上那些历史事件了!”  相似文献   

6.
生于1963年的胡诅六说,自己经历了“义革”,是最不章的一代人;但又是幸运的,赶上了改革开放,他的占春、救育、事业郜没有耽误。如果可能,他最愿意做一名80后。  相似文献   

7.
只要北方昆曲艺术在祖国的艺坛上存在一天,北昆人就会永远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66年,江青假借毛主席的名义,撤消了所有全国昆曲演出团体和戏曲学校的昆曲班。北昆老一辈艺术家白云生先生喊出了所有昆曲工作者、爱好者的心声:“取消昆曲我死不瞑目!”可惜,他到底没有赶上1979年北方昆曲剧院重建!有人说,北昆的老艺人对党的感情最真挚最纯朴,当他们跟别人一样说“党的扶持”时,总爱加上“亲手”两个字,说“党亲手扶持了昆曲”。是的,北昆(包括南昆)的老艺人,在旧社会受的苦最大最深,昆曲早从清代中叶就由辉煌转入衰败,曲…  相似文献   

8.
说中国历史上的宰相瞿林东一、关于宰相的名称、职责和身份说到“宰相”,人们或许会想到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会想到苏秦力倡合纵之说、“并相六国”的故事;或许还会想得更久远一点,如“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宪问》)的事迹和评论,如“...  相似文献   

9.
“近代”一词的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它的出现本身就蕴有“近代”何以构成的“故事”。为什么“近代史”的叙事情节中不断出现的是与“西方”有关“事件”?是“历史学”编制了“近代史”,还是“近代史”产生了“历史学家”?这个“故事”似乎可以一说再说。  相似文献   

10.
《山茶》2011,(8):171-171
谁说杂志上的故事不能跨媒体?我们做到了! 自2011年7月起,《华夏地理》与上海外语频道(ICS)一档纪实性栏目《华夏新纪录》(China Untapped)栏目正式合作。该栏目每月推出一期与当期“华夏”封面选题同步的节目,深入采访最前线。将选题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呈现给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11.
1966年,出生于大别山区麻城的我刚满12岁.一进初中就赶上了“文革”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格萨尔”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说熟悉,是因为“80后”甚至“90后”或多或少都会在课本中接触这个词;说陌生,是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并不真正了解《格萨尔王传》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以及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对于我们民族和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再说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故事”———关于“舒群、罗烽、白朗小集团”问题□黎辛拙作《我也说说“不应该发生的故事”》,在《新文学史料》1994年第1期刊登以后,听到当年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过的老同志说,1955年批斗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以后,接着就批斗舒...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藏》2003,(6):21-23
人们常说,西藏,是高高在上的“神秘园”,那里有无数动人的故事。本讲述的,是发生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一个民间慈善机构——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众多色彩中,我独爱红色!只要见到红,就浮想联翩遐思万千。有人说这或许与我的血型有关。我说不尽然,这是与我长期生活、劳作在江西、赣南“红土地”上的缘故密不可分。写“红土地”历史,听“红土地”故事,唱“红土地”歌谣。学久了,听多了,唱熟了对红色的爱好,与日俱增,与岁共长。  相似文献   

16.
大久保利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家的诞生两种面孔从政治角度看明治维新,可以说有两个侧面,即有三个世纪经历的江户幕府封建社会垮台的一面;和为赶上或超过欧美先进国家而建设“近代”日本的一面。明治四年(1871)七月,颁发废藩置县的诏书时,大久保利通在日记上写道:“圣上的变革始自今日。”变革意味着旧体制的破坏与新体制的建设,而大久保利通在当时是清楚地认识到已经走上了从破坏转向维新建设阶段的少数政治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晓华 《世界》2006,(1):24-25
“历史是镜子,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他就像是说 故事。做了3年多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大型历史系列节目《清十二帝疑案》的策 划人兼主讲人,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他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1958年上半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在农业大跃进的同时,“工业方面要求在7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原定的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因而开始了全民大炼钢铁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王学好总是这么贫,但王学兵比他有名。从各方面说,王学兵都是一个成功的演员。他自称赶上了电视剧黄金期,娱乐新闻也没冷落他。虽不算大红大紫,用他哥哥的话说,也算“半红不黑”  相似文献   

20.
2017年,在一场新书活动上,张玮坐在台下,忽然听到主持人用“作家”头衔介绍自己,一下子没缓过神来,“这是第一次有人叫我‘作家’,我整个人都愣住了”。身为“作家”,张玮的作品是他的微信公众号“馒头说”。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历史公号,人物特写、事件剖析、名人情史无所不有,晚清余晖、民国风波、抗战烟云,他都能侃侃而谈,故事一波三折、文字细腻温暖。这一切,都构成了愉快而丰盈的阅读体验,他也因此收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张玮在“馒头说”上写到第一百六十七篇的时候,决定将这些文字集结成册,实体书《历史的温度》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