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舒 《文史月刊》2005,(10):F0004-F0004
以“回头看”为特点的文史资料工作者,也须“朝前看”、“朝脚下看”,这样才能激发起更高的工作热情.为此,山西省政协文史委于2005年8月19日至21日,组织了90余位文史工作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对巴音锡勒草原、响沙湾和昭君墓进行了访问考察,  相似文献   

2.
对於四德而言,朱子的讨论包含了三种分析的论述,即“从理看”,“从气看”,“从物看”。但总起来说,应当承认,朱子的思想不断发展出一种论述的倾向,即不再把元亨利贞仅仅理解为理,而注重将其看作兼赅体用的流行之统体的不同阶段,如将其看作元气流行的不同阶段。由於天人对应,於是对仁义礼智的理解也依照元亨利贞的模式发生变化,即仁义礼智不仅仅是性理,也被看作生气流行的不同发作形态。这导致朱子的四德论在其後期更多地趋向“从气看”、“从物看”、从“流行之统体”看,使得朱子的哲学世界观不仅有理气分析的一面,也有流行统体的一面,而後者更可显现出朱于思想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3.
年纪稍大一点的贵阳人都知道,几年前曾流传过一句贵阳“三看三不看”的顺口溜,即:只能高看,不能低看;只能远看,不能近看;只能晚上看,不能白天看。的确,房屋犬牙交错。街道狭窄弯曲,车流似虫,人流如织,城区内零星分散的“绿色”,多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欠债”,群山环抱、缺乏拓展空间的地域限制等主客观因素,使“三看三不看”一度成为过去贵阳城市面貌令人尴尬的形象概括。  相似文献   

4.
在这次有关“工作狂”和“过劳死”专题的采访中,本刊得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解放军总医院亚健康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的大力支持。健康专家专门勾我们的读者朋友制作了一项调查表,帮你算一算、查一查,看你天不是“工作狂”,看你离“过劳死”有多远?  相似文献   

5.
糗事一箩筐     
《南京史志》2014,(10):70-70
“姐姐姐姐,看你样子,你一定是一个尊老爱幼的人。”“弟弟,你怎么看出来的呀?”“妈妈昨天给我讲了几个尊老爱幼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叫恐龙让梨。”  相似文献   

6.
引子之一:李杜孙柳诸人姓氏解析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几个人物的姓氏充满宿命,这无奈的宿命注定了几个人之间相互纠缠的爱恨情仇。“李”与“杜”从“李”、“杜”二字的字面看,似皆为吉兆:“李”为木而结子,“杜”为木而傍土。所以,如果不加联系地看,“李”、“杜”皆为大吉。如果把“李”、“杜”合在一起看,“李”与“杜”都以木字为起首偏旁,这注定了“李”“杜”的缘分。但剖而析之,“李”为木下有子,字面卦相显示为上上吉,寓木而结实,非苗而不秀也;“杜”为木居土侧,亦为上上吉,寓非无本之木也。据易理,上上吉为阳,当两个阳卦…  相似文献   

7.
家有新鲜事     
杨伟楠 《南京史志》2009,(11):26-26
“姐姐,快去看啊……”伴随着“咚咚咚”的敲门声传来“鬼灵精”堂妹的声音。正在看电视的我兴致正浓,懒得理她。  相似文献   

8.
1974年1月27日江青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两首诗:“郭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以及“劝君莫骂秦始皇,焚书坑儒待商量,祖龙虽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制……”毛泽东说:“我们现在还是施行郡县制,就是多了人民公社。我们现在是中央、省、地、县、公社,基本上还是郡县制。”江青说:“主席年前看《十批》看了五遍,先头还看了,这次集中看了五次,下决心要批判。”于是这就有了1974年10月15日署名岸苗的文章:“今天我们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从政权组织形式方面来说,基本上是采取郡县制。可见,实行郡县制是维护国家统一,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维护这种统一,增强人民的革命团结,这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需要,是发展当前大好形势夺取更大胜利的保证,是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绕来绕去,实行郡县制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固然没有说“基本上采取秦政制”,但是,自认是秦始皇,又承认是郡县制。那么是不是“秦政制”也就无须多说了。  相似文献   

9.
胡琴 《文史月刊》2012,(8):34-35
1904年科举,原拟状元是广东人朱汝珍,可是殿试时,慈禧一看“朱汝珍”这三个字就来了气。“珍”字让她想到珍妃,“朱”字是明朝国姓,朱汝珍又是广东人,更使她想起广东的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逆贼”。再看第二名,是“刘春霖”。此年恰好大旱,最盼“春风化雨,普降甘霖”。看看朱汝珍用笔太重的楷书,再端详刘春霖用细笔作答的试卷,疏淡娟秀,觉得十分亲切。于是,慈禧大笔一挥,勾掉朱汝珍,换上了本是第二名的刘春霖。  相似文献   

10.
雷发林  吴若峰 《旅游》2006,(2):36-43
“垂涎已久”。 很好概括了我们对山西旅游的向往。 “当我们驱车纵贯山西南北时,最强烈的印象是:山西遍地是国宝。”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总编单志蔷在卷首语里说的第一句话。 “山西,遍地是国宝。”简单7个字,却有无穷诱惑力。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美称的山西,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山西现存古代建筑数量之多和历史、艺术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位朋友曾对胡适说过,“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对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祥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对此,胡适认为“很深刻”“很扼要”,并感叹20世纪初叶的中国“经不起这三层考察”。五四时期,这位洋博士与陈独秀并肩弄潮,倡导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纲常礼教,提倡男女平等,向封建的婚姻家庭制度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对当时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起了重要的宣传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2.
7月19日.历时两个月的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2009在广东美术馆落下了帷幕。本次影展以“看真Dcom”(Sightings:Searching for the Truth)为标题,着眼于“看”(视)和”真”(实)的摄影本体问题.追问摄影与人类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基本经验和可能性.在“看”与“真”的前提下,展开摄影对于社会现实的介入与表达的讨论,强调摄影对于社会与人生“真”的问题的持久关注.力图从中呈现丰富的影像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康克清印象     
张复 《百年潮》2011,(11):20-23
1984年夏秋,我抽空去北戴河看望在那里休养的父亲张仲实。一天上午,父亲对我说:“康大姐也在北戴河,好多年不见了,我要去看她。”在中国谁不知道“总司令夫人”康克清!我陪父亲去看“康大姐”,几分仰视,几分好奇,因为我从来没见过“康大姐”。  相似文献   

14.
胡适看榜     
1910年7月,胡适到北京考留美的官费生。发榜后,胡适去看榜。胡适觉得自己考得很不好,就拿了车上的灯,从榜尾倒看上去。看完了一张“备取”榜,见没有自己的名字,就很失望。胡适读那“正取”的榜,仍是倒读上去。看到自己的名字了!可仔细一看,却是“胡达”。胡适再看上去,相隔很近,便是自己的姓名了。胡适心想:“那个胡达不知是谁,  相似文献   

15.
唐朝是一个可爱的时代。比如现在,人们一听说你是诗人,都会像看外星人一样地看你,不是把你当作突然会“裸奔”的疯子,就是把你当作“自绝于人民”的异类,没有人会把你当做“灵长类”动物,惺惺相惜,与你一起吟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然更不必说会有女孩子以身相许了。  相似文献   

16.
祖远 《文史天地》2008,(7):56-56
古时诗人的作品,不能直接拿去换钱,但有时可作“代金券”。“代金券”的效力,不但要看作品的好坏,也要看诗人的名气大小。运气好时价值连城,人们争着“兑换”;交了恶运时,一文不值,扔到马路边也没人捡。  相似文献   

17.
“垂涎已久”。很好概括了我们对山西旅游的向往。“当我们驱车纵贯山西南北时,最强烈的印象是:山西遍地是国宝。”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总编单志蔷在卷首语里说的第一句话。“山西.遍地是国宝。”简单7个字,却有无穷诱惑力。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美称的山西,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山西现存古代建筑数量之多和历史,艺术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相似文献   

18.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化名城,作为河南省惟一拥有世界化遗产的城市,毫无疑问,是河南省历史化资源积淀最为丰富的地区。旅游界所言“中国旅游看三南(河南、云南、海南)”之看河南,最重要的就是看洛阳。充分发挥历史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洛阳化旅游业,对于实现洛阳“旅游强市”、“工业强市”的目标,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找春天宋显英今天,老师留下了一个奇怪的“作业”,让我们到田野里去找春天。吃过午饭,我约了几个小伙伴高高兴兴地朝田野走去。我们离开村子,刚走到田边的地埂上,就看见向阳的沟边上长出一片绿茸茸的青草和野菜,它们有的刚钻芽芽,有的已经长出一片嫩叶。我们蹲下仔细看了看,有蕨菜,有苦苦菜,还有羊胡子草……看了一会儿,我们站起身来往前走,走出不远,就听见天空中传来“嘎嘎”的叫声,我仰头一看,高兴地叫起来:“啊,大雁,大雁!”伙伴们一听也仰头看,她们异口同声地喊起来:“真的,大雁这春天的使者,来得多准时呀!”小兰高兴地说:“看,它们排成…  相似文献   

20.
, 《文史天地》2012,(12):94-94
“元芳,你怎么看呢?”这句话一夜之间就在各种媒体上火爆起来了,即网络上所谓的“元芳体”。那么“元芳”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