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先生走了。他走得平静、走得安祥、走得无憾,虽然是101岁高寿,但他的离去,依旧使文学界、使热爱他的读者和我们现代文学馆的同事们感到悲伤,感到无限悲恸。文坛巨星陨落,一座大山倒了。然而,他的《家》《春》《秋》,他的《雾》《雨》《电》,他的《憩园》《寒夜》,他的《团圆》(电影《英雄儿女》),他的《随想录》……他1300多万字的杰出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留人间,永驻读者心中。斯人虽去,著作永存。在他的始终闪烁着绚烂晚霞的最后岁月里,他又为我们留下了两座丰碑——影响深远的五卷惶惶大著《随想录》和文学宝库中…  相似文献   

2.
法式善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蒙古族学者和诗人。他主持或参与了《熙朝雅颂集》、《四库全书》、《全唐文》、《宫史》、《萝图荟萃》等大型图书的编纂,另有《清秘述闻》、《槐厅载笔》等掌故文献著作,称他是一位文献整理大家并不为过。本文分别从他参与《四库全书》之编纂,整理宋、元、明人别集和补辑《全唐文》等方面入手,论述了他的文献学贡献。最后,还试着从他重视金石文字和目录学两方面提及到了他的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主要怀疑《周易》之《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的孔子作说和部分爻辞有“臆出之说”。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周易》文本和流传的深入认识,具有一定的文献学意义;但另一方面更表现了他浓郁的理性主义经学思想,他怀疑《周易》有革新儒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邹玮 《神州》2011,(9X):14-14,16
在中国当代文坛中,张炜是位有着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在他文学创作的三十多年里,他执着的坚守着他的文学天地,对文学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从《古船》到《九月寓言》,然后是《柏慧》、《家族》、《你在高原》、《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他以一个大地之子的朴素情怀写作,以一个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写作,以一个诗人的真性情写作,这也铸就了张炜小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周利成 《名人传记》2022,(11):45-48
他自幼极具主见,虽为上海巨富,人称“黄百万”,却不甘享乐,接办《时报》;他以报馆为家,开三色套印先河,注重体育报道和社会新闻,终让《时报》与《申报》《新闻报》呈鼎足之势;他两度遇险,婚姻破裂,《时报》停刊,复刊未果,房产被夺,终抱憾赴港。他就是视报业为第二生命的一代报界奇才黄伯惠.  相似文献   

6.
柳哲 《江淮文史》2016,(2):134-137
正曹聚仁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留下的文字多达4000万。其中他参与主编或编辑的报刊《钱江评论》《涛声》《前线日报》《前线周刊》《星岛日报》《循环日报》《正午报》《南洋商报》等,较为人知。但他在赣南帮蒋经国创办《正气日报》《正气周刊》,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
寻找家园,抢救遗产 认识冯骥才,很多人因为他的小说《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高个子女人与矮个子丈夫》等,他的散文《挑山工》因选入高小课文,他还被授予“泰安市荣誉市民”。  相似文献   

8.
我和冉中同志并不相识,但却从老作家黄铁转赠他的散集《鸿爪集》中了解了他。不仅赏析了他朴实的风和闪光的采,而且知道了他与《湖北日报》的骨肉情谊。因为他大半辈子的战斗历程都离不开《湖北日报》,他的成长经历正是孕育在《湖北日报》的成长经历之中。他的生命几乎  相似文献   

9.
在羊年乍暖还寒的初春,老作家石果走完了他86年的人生里程。他是贵州湄潭人,本名何恩余,石果是笔名。这个名字属于文学,他的作品的光彩照亮了它,伴随他终生。他与文学的不解之缘,在学生时代就开始结下了,曾发表过长诗《穆家川上》,后来又在遵义《民铎日报》的副刊上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辅助线》。这些只是发韧之作,他的成名,是在上世纪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他的小说《喜期》,一经《西南文艺》发表,即被《人民文学》转载,编者称之为“标准的短篇小说”。接着,《人民文学》又发表了堪称他代表作的《风波》以及他的得意之作《官福店》。其中《风波》影响最大,《中国文学》译为英文发表,国外译为日文、丹麦文出版,北京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摄制为电影《一场风波》。他在《西南文艺》发表的《石土地》,也以内容的厚重、生活气息的浓烈而引人注目。当时,全国知名的贵州作家很少,除了老作家蹇先艾,石果成了一颗耀眼的新星。我曾听北京文学界的朋友说过,其时评论界有“北骆南石”之说,即北方有骆宾基,南方有石果,指两人的作品风格相近,同受读者喜爱。以后,石果还用“石梦天”的笔名发表过一些作品,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旧作一起结集为《喜风集》出版。喜,是他心情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罗尔纲先生故里贵港市举办中国首届罗尔纲学术研讨会暨罗尔纲纪念馆开馆仪式,我有机会列席,感到十分荣幸。罗尔纲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学泰斗,同时也是方志大家。他毕生的论著中一大板块是志书,如《湘军新志》、《绿营兵志》、《晚清兵志》(含《淮军志》、《甲癸练兵志》、《海军志》、《陆军志》、《军事教育志》、《兵工厂志》)、《太平天国首义志》等等,至于他搜集整理编纂的文献资料,更多达3000万字。1932年他在贵县中学当教师时,就曾兼任县修志局特约编纂,历时两年。1944年他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任上,被广西通志馆借调回省从事太平天…  相似文献   

11.
萧善艺是一位享誉武汉艺坛的作曲家,他的五部民族交响诗(《黄麻起义》、《向警予》、《皖南事变》、《武昌起义》、《“二七”风暴》)为他在艺界奠定了应有的地位,至今他的艺术作品仍得到广泛关注。在社会各界,他的艺术创作、艺术品格和高尚情操被人们所称道。这表明,萧善艺的音乐作  相似文献   

12.
乡贤谢晋     
赵畅 《纵横》2008,(12):53-57
从《女篮五号》、《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到《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鸦片战争》,谢晋的每一部作品都给干家万户带来巨大的艺术震撼。大师酷爱电影艺术,亦热爱生他养他的故乡。10月18日凌晨,曹娥江畔,一位在外漂泊了大半辈子的游子.带着他对电影艺术的无限热爱,带着他对乡情乡亲的无比眷恋,终于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10月26日下午,在上海龙华殡仪馆门口,送别的场面是那样的"壮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数量众多的普通群众。躺在鲜花丛中的人民艺术家,安详而平静……  相似文献   

13.
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关于他的籍贯问题至今尚有疑义。《宋史》说他是舒州人;《宣和画谱》和《东都事略》(南宋王著)说他是舒城人;新版《辞海》《辞源》以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又有舒州舒城人这一提法。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史料,拜访了一些方志学家并进行了实地考...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的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朱元璋偏爱《汉书》看他对刘邦的崇拜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读史论史。他所读的主要是正史,如《史记》、《汉书》、《晋书》、《唐书》、《宋史》、《元史》、《春秋》、《通鉴》、《唐太宗帝范》等。他读得最多的是《汉书》,《明实录·太祖实录》直接记载的就有8次,与臣下讨论汉史的则有41次之多。朱元璋读《汉书》的时间很长,从元至正二十四年一直到洪武末年,可谓是活到老,读到老。他不仅自己读,还把它推荐给臣下。当元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郭云被擒后,朱元璋“观其状貌奇伟,命释之。时  相似文献   

15.
名人的背功     
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倒背如流;刚进中学,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刿论战)》,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  相似文献   

16.
汪原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整理工作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卓有建树。他是我国第一个对中国古典小说用新式标点并进行分段的先行者,早在1920年就出了《水浒》的标点本,以后继续标点出《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十多种名著。解放后,他先后任新文艺出版社、古典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他翻译作品有高尔基的《我的旅伴》、《流浪人契尔卡士》以及《伊索寓言》、《一千○一夜》、《鲁滨逊飘流记》等外国名著。汪原放是我极为尊敬的老一辈的著名出版家。我们有三度同事之谊。他长我24岁,我一直叫他汪…  相似文献   

17.
陆费铭绣 《中华遗产》2007,(12):144-145
2006年11月《中华遗产》杂志编辑陈旭同志来我家采访,提到《中华遗产》上将刊登一篇《中华书局百年沉浮录》(下称《沉浮录》),要求我对他所提出的问题逐一回答。我将他要看的纪念父亲的材料取出给他看,他选了一些材料复印或拍照,临别时,我要求他在文章发表前给我过目,但并没如愿以偿。2007年3月友人告诉我《沉浮录》已发表。经联系我收到该期杂志。读  相似文献   

18.
王永年今年80岁了,身形依然高大。他精通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业务时间,他勤于翻译,译作等身,《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十日谈》、《约婚夫妇》、《在路上》,还有《博尔赫斯全集》中很大部分篇章,都译自他的笔下。退休  相似文献   

19.
祁序是北宋时的名画家,江南人,生卒年已无可考。他善画花鸟和牛,相传他所画的牛具唐代戴嵩的遗风。《宣和画谱》著录他的作品有四十四件,多数是以牛为题材,如《倒影牛》、《渡水乳牛》,《斗牛》等,而《牧牛图》就有二十二幅之多。由于年代久远,他的作品大都已经失传,《江山放牧图》卷是流传至今的孤本。《江山放牧图》,描写江南水乡春色,  相似文献   

20.
一代名笔明代浙派画家张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号平山。关于他的字,有两种说法,《名山藏》、《明画录》,《画史会要》、《图绘宝鉴续编》、《詹氏小辨》诸书,都说他字天驰;独有朱安(氵侃)的《张平山先生传》,说他字天墀(黄宗羲《明文海》卷419)。朱安(氵侃)是封于开封的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的五世孙,《明史》卷116说他"素精名理",是一位有一定成就的理学家。他同张路是"居止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