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年潮》1997,(4)
在“大跃进”期间,我作为毛泽东的兼职秘书,先后给他写过三封信。三封信都是反映我对“大跃进”的观感的。毛对这些信件都表示过他的看法,有的是在小范围谈话中的  相似文献   

2.
1989年和1995年我先后两次率团访问波兰(其中一次还访问了阿尔巴尼亚)。这里我主要谈谈第一次访问波兰的观感。当时波兰这个国家正经历着和平演变的历程,访波期间又正值东欧巨变之时。在那特殊年代,身临其境,自有一翻特殊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我正在重庆出席一个会议,忽然接到蹇先艾同志粹然去世的消息,事情非常意外,令我吃惊。我出发的头一天还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谈他对《文史天地》第二期的观感。言语清楚,思维明晰,完全没有生病的征兆,怎么会突然逝世呢?当时见到的是电话记录,直到回筑后才略知他突然去世的原因,嗟叹,遗憾之情涌于心底。我第一次见到蹇老是在1953年的共青团贵州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代表文联到会上致辞。和他接触较多却是近十来年的事,较长时期的接触使我感到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高度负责,一丝不苟,是蹇老处事的原则。省政协文史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1989年和1995年我先后两次率团访问波兰(其中一次还访问了阿尔巴尼亚)。这里我主要谈谈第一次访问波兰的观感。当时波兰这个国家正经历着和平演变的历程,访波期间又正值东欧巨变之时。在那特殊年代,身临其境,自有一翻特殊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现代的一批文学名家,大多对音乐颇不当行。但事有例外,不曾受过多少正规学校教育的作家沈从文,虽也自称"我不懂音乐",可从他的文字,我们却能充分感受到如音乐般的自在流荡和细致绵密,尤其他成熟期的文字,呈现的状态殊为显明。他本人对音乐,甚至有一种并不陌生的自信。先来引一点他人的观感。最出色写出表叔沈从文形象的画家黄永玉,在文章中记述了他不能很好理解的事:"他  相似文献   

6.
父亲司马文森很早就参加革命.在我的记忆里和听到过的关于他的故事里,他和许多当时很有名气的文化人来往密切。后来我知道,父亲在日本投降以后,任中共香港工委文委委员、香港文协常务理事和第一届全国政协《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时,他到北京参加新政协会议,看到新中国、新气象,感慨良多,曾经随手记下了很多观感,在这其中就有作为一名会议代表。参加新政协会议后的见闻。现将这些记录作为一段历史,展示给读者。  相似文献   

7.
文史博览     
《纵横》2006,(1)
杜聿明旁听两案审判文强1980年11月20日上午,忽然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旁听组的通知,邀请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杜聿明、郑庭笈、文强、沈醉、杨伯涛、董益三、李以劻等7人为代表,于当日午后3时到历史博物馆礼堂旁听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大会。我们如时到达,坐在我们前面的,便有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等人。我们眼看到林、江集团的10个人一个个押到被告席上,公审大会显得庄严肃穆。旁听公审的次日,我在全国政协礼堂邂逅杜聿明,我问他对于昨日参加旁听公审大会的观感如何。他说:“我曾经对你谈过,对‘文化大革命’根本不摸底…  相似文献   

8.
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才能表达出我对他的怀念与敬重。我和他已有20多年交情,更因他是一位真正的忧国忧民之士。最近才听说,他因患不治之症,前不久已经走了,按他的级别,记得有规定,报纸上会有消息,不知何故现在还没见。又不敢往他家中打电话。多方打听,说他有交待,丧事不得张扬,但已经走了,这是确证了。  相似文献   

9.
我在卡罗尔学院执教的两年中,结识了一些美国朋友,万·海茨玛教授便是其中之一。他曾去日本讲学一年,回国时他和夫人曾顺便到中国游览,在北京、桂林等地停留了几天。除对北京的空气污染略有微词之外,对中国印象很好,打算再来中国作较长时间的居留。我一到卡罗尔,他就主动找我交谈,邀请我和我妻子去他家观看幻灯片。这是他在中国时拍下的风景和民情风俗的照片。当晚他还邀请了一些邻居,介绍我们跟他们见面。看完后他夫人又以苹食饼相款待。海技玛是英语系的资深教授,讲英美文学。我去时,他在一个班讲第三世界文学,选7巴金的《家…  相似文献   

10.
朋友王建鲁夫妇最近回国,有幸到韶关作两日游,留下难忘印象。特嘱我写下他们的观感,表达对韶关那一方水土和一方人的感激之隋。  相似文献   

11.
蒋牧良印象     
从1938年到1973年牧良逝世之日止,我们相交近40年,我自认比较了解他,而且觉得他也比较了解我。从思想、修养方面说,他是我的导师诤友。他境界高,看问题深透,处处能从大处高处着眼;我视野不广,做事有点凭兴趣。从性格方面说,他刚毅、严肃,我软弱、散漫。我们之间似乎免不了会发生矛盾,但在几十年中,我们却一直欣合无间,久而弥笃。究原因,也许是他对我个人有点近乎迁就、担待、偏袒;而我对他又一直怀着敬佩之情,在他面前,我的自由散漫的习性有所约束吧。同他在一起,我感到亲昵,但无形中又像有一种威压;一离开他,又觉得失掉一股精神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康世恩与中国石油朱镕基 康世恩同志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领导者之一。1975年至1978年我曾在石油系统工作,1979年到国家经委后又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他对发展中国石油工业那种执着追求、换而不舍的精神,严格要求、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以为,爱情是非常困难的东西,美丽却又不可救药。疯子李书生的爱情错得厉害,他错误地爱上了自己的主治医生,还觉得这是十拿九稳的事。当他让我转交这封求爱信的时候,我替他感到绝望。他反复说,希望尽快得到对方的答复,他好准备之后的事,比如和家里人见个面,比如在某个酒店吃顿便饭,然后愉快地回到医院,他继续做他的疯子,她呢,还是他的主治医生。  相似文献   

14.
1965年7月20日上午11时,李宗仁先生及其夫人郭德洁女士,在险象环生中从美国辗转到达北京。他步出机舱一看,被怔住了。他看到了出乎意料的场面:先他20分钟回京的周恩来总理,已率领一大批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负责人、著名民主人士和他的一些部旧,头顶烈日在舱前热烈欢迎着他们。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向大家挥动着礼帽频频致谢!观感兴奋谣言四起中国国民党南京政府的代总统李宗仁回归社会主义祖国,是轰动整个世界的重大事件,新闻报道波及全球。李宗仁伉俪幡然归来,不断受邀出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欢迎宴会,参观新兴的工业、农…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上,发现赵燕军同学正酣然入梦,我慢慢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拍打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很机警地醒过来,但仍带着满脸困意。不用说,他昨天又在网吧里熬了个通宵。想想中考即将到来,而他仍然戒不掉网瘾,我的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上去抽他几个耳光,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只能让我们的师生关系变得僵化,他的抵触情绪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敦煌古代艺术及科技博览会”1992年6月至10月在台北市展出。9月18日,九十三岁高龄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莅临展场,他兴致盎然地观赏展品,仔细地听取解说,谈笑风生,这位九三老人一点不显疲倦。参观完毕。乘兴挥毫,大书“敦煌精华在宝岛”,记下了他对台北敦煌古展的观感。9月26日是敦煌古展在台北展出一百天纪念日,主办单位台湾大洋洲文化经济协会负责人丁中江先生举办“敦煌占展在台湾展出百日庆祝酒会”。陈立夫先生又到会祝贺。他在即兴讲话中对敦煌艺术之博大精深倍加赞扬,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非常简单又管用的小窍门:当我碰到一个之前遇到过几次的、而我又记不住他的名字的人时,我就随便用一个名字叫他一声。  相似文献   

18.
我读高小时,从四川迁来一户以缝纫为生的人家,住在我家对面。户主姓段,五十多岁,人们叫他段裁缝或段师傅。老裁缝段师傅经常戴着一副铜边老花眼镜,是用两根麻绳系在脑后。他看人时总是埋下头去,从眼镜上方往外瞧,显得又专注又严肃。加之他不苟言笑,板着一张长脸.除了与顾客交谈服装式样、尺寸大小和讨价还价外,几乎成天不说一句话,这就令我感到他庄重得有几分威严了。我有空常去站有他家门外,隔着大案板看他裁剪衣裳。他手持一把大剪刀,照着布上画的线条,咔嚓咔嚓把整块的布料剪成大大小小的布片,神情是那样专心专意,正经八…  相似文献   

19.
老鬼子藤井和许多日本老兵一样,几十年来对自己的家属只字不提关于战争的事,更何况对我这个中国留学生。一个人埋藏在心里的事越深就越难以启齿。我不断去他家,终于敲开了他的心扉。其实他一点儿都不倔,很有思想,还很有观察力。他问他,你当过军人吧?当过军人的人,都特别规矩。这种规矩不是害怕,而是经过严格的训练所产生的遵守纪律的行为。我早注意你了,我还想问你呢。话人正题,我问藤井:“我问了你多次‘去过中国吗?’你怎么总不回答我呢?”老头儿笑了笑算是回答。我又问:“你当年知道去中国干什么吗?日本国有人管去朝鲜和…  相似文献   

20.
从小时候起,我对爸爸妈妈的看法就截然不同。妈妈是大家公认的“美人”,肤白体嫩,五官也甚为精致,再加上她对我温柔又耐心,我便十分地崇敬她,认为她是天上的仙女。而爸爸呢,皮肤又黑又燥,满脸胡碴,一张口就是一嘴黄牙,身上还有一股子烟臭味儿,他对我又是打又是骂,我便对他又恨又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