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兵 《文史月刊》2012,(1):31-31
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的美国作家赛珍珠描写中国生活的《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界反应很冷淡。鲁迅说:“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在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立场而已。”  相似文献   

2.
吴佳伦是一个温婉的女子,2008年,因工作原因来到了上海,她说非常喜欢在上海工作与生活,除了偶尔会烦恼食物安全问题以外,对于现在的大陆生活还是十分适应的。听说我们想要通过台湾人的眼睛介绍美丽的宝岛,吴佳伦很是开心,她说尽管她很早就出国留学、工作,在家乡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她眼中最美、最爱的依然是自己的故乡苗栗。  相似文献   

3.
角色一:女儿 1955年7月,李少红在上海降生了,她的母亲是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最优秀的、执导了《东方红》、《钱这个东西》、《通缉令》、《哎呦,哥哥》的女导演金淑琪。李少红的到来并没有让母亲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来照顾她,相反,因为她的到来使得母亲的生活更为紧张,混乱。母亲只有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工作上,在小小的李少红的记忆中,妈妈是一个忙到了让她都觉得很陌生的人。 没有人给她宠爱,没有人给她早期教育,李少红在孤独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木木:3年前我和女友相识,当时我不喜欢她的生活状态,所以短暂相处后搁浅。不过我们仍保持联系,我发现她渐渐变了,跟以前的朋友各奔东西。于是我也把自己过去另一条不同轨迹的生活告诉了她,她也很理解。在我眼中她变得善解人意、温柔。总之,  相似文献   

5.
孙奎贞 《纵横》2009,(6):34-35
王安娜,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她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曾在武汉、重庆、香港、西安和延安工作和生活,同中国人民战斗在一起,结识了周恩来、朱德、宋庆龄、叶剑英、邓颖超、贺龙、李克农等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她曾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多次聆听过毛主席的教诲。20世纪80年代,笔者担任《经济日报》驻波恩记者时,曾与夫人专门到她在汉堡附近戈世塔赫镇的家中拜访,她同我们回忆起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历和生活片段。  相似文献   

6.
画家张萍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土家族血统,她于1977年出生于湖南,后随父母到广西定居。 1999年左右,在北京过着艺术青年生活的张萍与男友讨论下一步“去哪里”.当时备选的两个地方是敦煌与西藏。她清楚地记得.在北京路过双榆树街区一个跆拳道馆门口时.她确定了前往拉萨,她说,这是“一个情绪化的决定”。之前.她已经联系好了一件到敦煌修补壁画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不抱怨     
正几年前,我的妈妈就担任了经理,每天在外面工作,几乎一个星期才能回来一次,就算回来了,也要忙她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来陪我。前两年,她又被提拔了,远在重庆,过好几月才能回家来看看我。我很想妈妈,有时候就躲在没有人的地方哭,哭得很伤心,学习上也分心了,成绩也下降了。她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哭着请求领导让她回常熟,一家人每天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可是过了半年,领导又让她管理几个城市的好多家分店。我发现她好辛苦呀!记得有一天晚上,她坐在写字台前不停地  相似文献   

8.
骨子里我是一个对自我修持感兴趣的人,其他的对我来讲全是次要的。任何人认同的价值观、信念、意识形态,你都要去质疑、探索。没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胡因梦在北京呆了一共4天。据说早晨睡觉,中午起床,忙至深夜,是她一惯的作息规律。“反正我们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她的助手金铭解释道。这4天更是如此,售书演讲、接受专访,还有众多志同道合者等着她去“拔拙火”、“去浊气”。  相似文献   

9.
一 1966年,一场历时十年的动乱开始了。它搅乱了一切,也搅乱了我们的生活。十年间,我的家庭也历经沧桑,但最使我难忘的是与陈少敏大姐在危难中的一段交往。 陈大姐是我在鄂豫边区时认识的首长,在工作上我曾受过她亲切的教诲。她在整个  相似文献   

10.
吴宸 《神州》2011,(15):108-109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叫三毛的台湾女作家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她的创作把人生最美好、最纯粹的情感展示在世人面前,她的生命足迹走过万水千山,走过滚滚红尘,在时间的万古洪荒中留下了永久的烙印。尤其是她的散文集《哭泣的骆驼》,更是让我我们看到了她人生的多样性。作品中无论是她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对流浪的情有独钟,还是对异族生活的向往,都饱含着她独特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1.
●"10岁便随母亲到江西'五七干校',少年时代便开始独自生活,孤独已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她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身份站在新闻发布厅的讲台上时,她的镇静只能用令人"肃然起敬"四个字来形容,既时尚又端庄。章启月回答记者提问,语言简练、准确,神情自信、从容,更烘托出她作为一位女性外交官独特的风采。●战术上重视,认真做好各种准备,把每天的工作都作为一次积累;战略上藐视,任何工作都以平常心对待,再大的事情也不能患得患失。她说,"作为外交官,生活的历练更加深刻。""别人有的经历,你都应该有, 否则你的人生不完整,更谈不上完美。"  相似文献   

12.
做运动员要每天打破平衡,滑冰就是破坏平衡才有速度,而现实中,无论生活或工作,却是每天都在找平衡杨扬退役的时候,一位美国朋友对她说"welcometotherealworld(欢迎回到现实世界来)"。的确,她离开现实世界已经太久,用了20年,才从冰面回到陆地。  相似文献   

13.
李奕圻 《世界》2013,(11):24-33
在朱丹的眼里,旅行要么是为了缓解忙碌的工作,要么是在探索过程中完成自我审视和自我对话。如果单纯因为累了想释放,她会去像马尔代夫、巴厘岛这样的地方,看海这种无需经大脑思考的行为让她放松;如果想要感受人文气息,她会去澳门、西藏,体验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感受从未感受过的味道,并从中完成自我审视和自我对话。  相似文献   

14.
文健  石云 《神州民俗》2003,(9):70-73
一位绝境逢生的日本女兵,在中国人的宽容和关爱下留在了中国,并加入了解放军的行列。她在中国成家育女,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幸福地生活在这方热土上。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她多次应邀赴日本探亲,亲人多次挽留仍然回到了中国,继续在她生活的地方发挥着余热……  相似文献   

15.
正宋庆龄与爱泼斯坦近半个世纪的深交宋庆龄同爱泼斯坦的交往更是成为佳话,宋庆龄称他为"我最信任的朋友和同志"。爱泼斯坦从23岁开始,即从1938年至1981年,与宋庆龄共同经历了许多历史风云,共同奋战了近半个世纪。她对他后来在中国的工作、生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交往近半个世纪后爱泼斯坦对宋庆龄十分了解,晚年的他评价说:"她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她一是原则性很强,二是非常谦逊,即使是年轻人和地位不高的  相似文献   

16.
冯翔 《炎黄春秋》2015,(4):72-74
退休以后,七十五岁的上海老太太沙尚之仍然每天上班。研究的对象是她母亲。她母亲——陈修良,1998年11月6日,以一个平凡无奇的"上海市社科院退休顾问"之身去世,享年九十二岁。很少有人知道,她有一个让人想起谍战电视剧的身份:中共地下党南京市委书记。1949年,她主持了南京的和平解放工作,令这座千年古都免遭战火荼毒。去世前不到一个月,她在病床上接待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解放前,她在南京曾有过一段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7.
刘慧敏 《丝绸之路》2013,(15):62-69
生活在指尖上的人女人像小羊一样蜷着,享受着窝藏自己的幸福。就算一动不动,也可以感觉到她。这个时候,包着自己的沙发,以越来越陈旧的花纹抚摸她,那陈旧里有她的酿造,一些酒一样的梦境和生活。她也在陈旧,像那些粗布花纹。不过,因为那些酿造,这缓慢的陈旧反而让她醉心。是我们的到来打断了她的享用。她跳下沙发,慌乱地抓起地上的裙子,胡乱地套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藏》2020,(2):36-39
清晨7点多,藏北草原还没有完全苏醒,那曲地区安多县帕那镇申格卡岗村牧民旺吉家的牛粪炉已经燃起,蓝色的火焰上,刚刚煮好的酥油茶散发出淡淡的茶香。在旺吉心里,现在的日子安稳、甜蜜,她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像蜜一样,甜!"。然而,9年前的2011年,旺吉却生活在贫穷和痛苦之中。这一年,她失去了相依为命的母亲,孤立无助又疾病缠身,对未来的生活期许,仅仅停留在一杯热茶、一碗糌粑上。生活的改变也发生在了这一年。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所有女性中,她也许是最独特的。她没有户籍,没有投票权,没有信用卡,不能参加工作……她唯一的职责就是为夫家生个男孩儿……她就是日本皇室的太子妃小和田雅子。在一些日本媒体看来,嫁入日本皇室后的生活,对雅子来说,简直就是一首深宫怨曲。  相似文献   

20.
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