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是对受日本军国主义残害的亚洲人民的忏悔,也是对无数卷入这场战争的"皇军"士兵的谢罪。因为,在战火和杀戮中,除了平民饱受苦难,施暴的士兵又何尝不是受害者!从"九·一八"开始,日本士兵用枪炮轰开了中国大门,当他们被绑上侵略的战车时,他们不由自主地成了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在血腥的熏陶中,被训练得日渐无情。近200万日本士兵战死在中国战场,他们中绝大多数不是职业军人,有矿工、渔民、商人、学生、医生、公务员、大学的教授。在军国主义者的盅惑下,侵略战争把他们人性中最黑暗丑恶的魔鬼释放出来,但在战场外,他们也有普通人的爱憎,普通人的哀愁。惨痛的一页已成过去,除了极少数"战争狂人"和极端右翼分子,那些昔日的日本士兵们,如何面对战争带给别人和自己的伤害?是以史为鉴地呼吁,还是痛定思痛地警醒?65年间,他们背着沉重的灵魂上路。  相似文献   

2.
董静雯 《福建史志》2023,(3):12-16+71
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其转型之路上存在一系列影响因素。本文以高梦旦、林纾为例,探讨他们在转型时期的角色定位、心路历程与人生轨迹,为我们了解大变革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们问过每一名采访到的日本士兵,你们当时在南京的时候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一位日本士兵竟然回答我们说:“我们在南京的时候实在是太热了,没有水喝。”我们采访了这么多日本士兵,没有人表达过他们对南京大屠杀非常后悔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士兵以残酷著称,而在中国战场上,却出现了这么一群日本人,他们曾经是日本士兵,却在八路军的感召和教育下,毅然加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行列。他们有的从事对日军的宣传工作,有的协助我军开展对俘虏的改造工作,还有的则直接冲锋在战场上,其中不少人为此献出了生命,这就是二战中鲜为人知的日本八路。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09,(1):68-68
1898年11月,英国陆军部派员到香港和上海招募译员、号手等专业军士,然后到威海卫招募士兵,组建中国雇佣军团。1899年,一支由300多中国流民组成的雇佣军在威海卫正式成立了。由于这支部队是在中国组建的,按照英国当时以组建地为部队命名的惯例,把这支部队称为“中国军团”;又因这支部队的士兵全是华人,又称“华勇营”。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起,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清朝的逐渐衰弱,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灭亡中国,将中国彻底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为达到这一丑恶目的,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列强用坚船利炮迫使中国与他们签订了为数众多的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到《天津条约》,再到《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7.
亚闻 《湖南文史》2012,(11):1-1
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曾说:“如果我能够向世界证明,中国士兵可以与任何盟国军队士兵相媲美,我将含笑离开人世。”1944年,卫立煌将军统领中国远征军与美军顾问团并肩作战,渡过怒江,将日本军队驱逐出滇西,最终与缅甸的中国驻印军会师,重新开通了中国后勤补给运输线——滇缅公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滇缅反攻的战役中,中国将士们的非凡表现印证了史迪威将军对他们的信心。这场胜利确实值得天书一笔。  相似文献   

8.
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曾说:“如果我能够向世界证明,中国士兵可以与任何盟国军队士兵相媲美,我将含笑离开人世。”1944年,卫立煌将军统领中国远征军与美军顾问团并肩作战,渡过怒江,将日本军队驱逐出滇西,最终与缅甸的中国驻印军会师,重新开通了中国后勤补给运输线——滇缅公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滇缅反攻的战役中,中国将士们的非凡表现印证了史迪威将军对他们的信心。这场胜利确实值得天书一笔。  相似文献   

9.
国洪更 《世界历史》2012,(1):99-114,161
亚述帝国的"拉科苏"(raksu)士兵是宦官长麾下国王卫队的精锐。尽管"拉科苏"士兵主要由被征服地区的人员组成,但是他们享受免赋役的特权。公元前9世纪末和公元前8世纪初,实力雄厚的亚述高官企图挑战国王的权威,国王依靠宦官长及其统帅的国王卫队保住了王位。国王论功行赏,擢升宦官长,豁免其麾下忠勇士兵的赋役,"拉科苏"士兵于是应运而生。随着大量俘虏的收编,国王卫队的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发展成为亚述帝国的常备军,并在对外扩张中大显身手。国王奖赏常备军表现卓异的士兵,"拉科苏"士兵不时出现。亚述帝国末期,实力膨胀的宦官长觊觎王位,国王的近卫军可能是其谋逆的帮凶,"拉科苏"士兵或卷入其中。"拉科苏"士兵的出现及其功能的异化与亚述政局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两弹一星功勋”自1999年9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仪式上被授予后,已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一个符号。那一天,23位“两弹一星功勋”从历史大幕后面走出来,第一次集体脱密、集体亮相、集体受勋。他们的人生轨迹虽不尽相同,但他们投入“两弹一星”事业时全都是“我已无我”的精神状态。本文以纪实文学笔法,勾勒出中国核弹专家王淦昌命运多舛而又波澜壮阔的大美人生……  相似文献   

11.
穿越柏林墙     
东、西德分裂后,东德的许多人认为,如果他们迁到西德生活会更开心。1944年至1961年,东德有将近六分之一的人(约2500万)迁出,他们主要通过柏林进入西德。到1961年8月,东德每天约有2000人离去。东德政府担心有才能的人正在逐步流失,遂决定进行阻止。1961年8月12日至13日夜间,东德出动4万士兵搞起了封锁线,并在封锁线后面建起了柏林墙。从1961年到1989年,东柏林的市民不得不冒险穿越柏林墙到西柏林……  相似文献   

12.
侵华日军士兵补永茂南到忻城县谢罪韦立安二战时期,入侵广西之日军士兵补永茂南在日本国日中友协、中国湖南省中日友协、广西柳州市多I一事办等单位有关人员陪同T,干1989年8月16日前来忻城县为44年前侵略中国、盘踞广西、紧忧忻城县境的罪过致歉。补永茂南系...  相似文献   

13.
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作为一个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人民教师,同样应该把奉献教育事业,以成为名师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然而在当前中小学中,一些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却迷失了人生方向,失落了曾经拥有的“生当作名师”的梦想。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也鲜有将当名师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目标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局面的呢?我认为主要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梅兰 《文史月刊》2003,(12):12-14
看过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观众大概都记得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李侠”和“何兰芬”。这部拍摄于50年代的反映我党地下工作者斗争生活的影片曾在中国电影史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教育和激励了中国的几代人。岁月荏苒,沧海横流。从那个年代走来的人大多已是耄耋老人或已经离开人世。当时间的长河将我们缓缓载入21世纪第三个春天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寻找到了一对60年前从北平向我党发出“红色电波”的人生伴侣,他们的经历和电影中的主人公相比,与其说是相似,不如说就是当年他们惊险人生的缩影。这对默默无闻的伴侣,就是已故的原天津市公安局…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文史博览》2007,(9):29-30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曾点将粟裕担负抗美援朝的指挥重任。今年是粟裕大将诞辰一百周年。从普通士兵到大将,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战功显赫,是一位深受民众爱戴的中国高级将领。粟裕戎马一生,先后六次  相似文献   

16.
李向阳  李林 《江淮文史》2011,(4):133-1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局风云变幻。为指导中国革命,帮助年轻的中国共产党,10多位来自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共产国际代表,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先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为中国革命提供帮助和支持。对于这些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人,人们只从历史书中知道他们在中国的点点滴滴,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离开中国后的前途命运和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17.
郭家宏  李雁 《史学月刊》2008,51(4):79-84
分居补贴制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保障参战士兵家属的生活而由英国政府实施的一项战时补贴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对士兵分居补贴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经历了从慈善机构到政府管理的转变过程.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有:新自由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慈善传统与公共行为的转变、适应征募士兵的需要以及SSFA存在诸多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图说     
《南方人物周刊》2010,(23):13-13
阿富汗的死亡 4名挪威士兵上周日在阿富汗遭公路炸弹袭击身亡,当时他们正乘坐装甲车在阿富汗北部法利亚布省行驶。目前挪威有约500名士兵驻守于阿富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史上,耶稣会士曾起过桥梁作用。由于他们的译介,一些西方科学技术著作得以传入中国,而也正是通过他们,中国的部分典籍被介绍到西方。 利玛窦是来华耶稣会士的早期代表人物,在中国生活近30年之久。他不仅是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宗教观念和人生伦理的介绍人。他的译著获得当时名家好评,在知识  相似文献   

20.
大爱无疆     
陈林 《贵阳文史》2011,(1):19-21
拂去岁月尘沙.我们依然被他们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勇气所震慑;丈量人生足迹。我们依旧能触摸到他们那时铸剑为犁,改天换地的心跳和脉动。虽然他们正在逐渐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