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的培养是从问题开始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很少提问题、不善于提问题,因此,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很难得到发展。我在一所普通高中任教,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文化底子较薄,学习上不能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因而表现在化学知  相似文献   

2.
赵庆祥 《神州》2013,(10):148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让学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只是以教师、教参、教材上的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在提问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问题质量,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主线。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把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呢?本文从如何唤醒、强化并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三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近代早期英国流民问题及流民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6、1 7世纪前期 ,英国出现了严重的流民问题。为解决长期困扰政府的这一问题 ,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流民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 ,也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在 1 0 0年的时间里 ,英国政府处理这个问题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家长”式管理思想的指导下 ,枢密院发挥了特殊作用。地方政府在解决流民问题上亦发挥了重要的“实验”作用。  相似文献   

4.
所谓历史问题,并非历史问题本身,而主要是对历史认识的问题。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特别是当代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中日间差异相当大。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战后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只是有时显得比较突出,有时可能又被一些倾向掩盖住了。具体剖析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战后民间诉讼、遗弃化学武器等典型问题,均可以看出两国在认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华侨问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周恩来曾九次访问缅甸,在解决缅甸华侨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恩来解决缅甸华侨问题的思想,从国籍选择到解决华侨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婚姻等方面问题,均围绕华侨如何在当地长期生存和发展这一核心。历史证明,这些思想是科学的、正确的,具有务实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6.
尹艳芬 《神州》2013,(35):210-210
在化学的教学中,解决化学问题是我们师生共同的目标,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灵魂。作为具有实验优势的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研究过程中,我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提问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增强,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教这么多年来,我的最大感觉是学生不喜欢提问,即使有问题,提出的问题也没有质量。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由于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因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我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张佳良 《神州》2011,(10):104-104
思维的培养是从问题开始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很少提问题、不善于提问题,因此,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很难得到发展。我在一所普通高中任教,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文化底子较薄,学习上不能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因而表现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上非常吃力。这种情况,怎么能迎接激烈的高考呢?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和平 《近代史研究》2007,24(3):141-157
本年度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在理论探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问题、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继续受到重视,市民社会、区域史、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亦展开了新的讨论。在方法和视角上,对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从社会史角度考察政治问题继续盛行;在领域拓展上,乡  相似文献   

9.
正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化学教学中的学生问题意识现状在化学教学中,我常启发、调动学生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期盼学生能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渴望学生能互相交  相似文献   

10.
郑明亮 《神州》2012,(18):260-261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呢?  相似文献   

11.
靳翠翠 《神州》2012,(7):144-144
问题解决教学,概括地说,是教师指导学生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知识的过程。具体地说,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师生共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情感体验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知识产生和获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民族问题与构建和谐青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桂霞 《攀登》2007,26(5):73-75
世界上只要存在着民族、存在着多民族国家结构,就会存在着民族问题,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青海在民族构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习俗文化、宗教信仰、族际关系等方面具有的特点,决定其民族问题具有一些特殊表现形式。构建和谐青海,就要重视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在其中具有的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郭瑞芬 《神州》2011,(6S):93-93
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以单纯输入知识为主的满堂灌的方式和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转的教法,把课堂还给学生,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敢问、爱问、善问。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关于县志工作的几个问题。 想讲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讲对于县志的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我是从一个在基层做实际工作的人的角度,讲讲个人的休会;第二个问题讲讲关于县志体例、篇目的问题;第三个问题讲讲当前在县志编写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就是在志稿评议过程中,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最后讲讲关于县志编写机构的性质、任务、工作方法以及队伍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续修第二轮新方志中,究竟哪些属“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转型期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第二轮新方志中要不要记述、如何记述?这是第二轮修志工作必须研究的一个宏观课题,也是每一个参与二轮修志的工作者在具体编纂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任何社会都有社会问题。地方志客观真实地记载社会问题,同时,也记述地方政府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决策与措施,这是志书“存史、资治、教化”功能要求的使然。  相似文献   

16.
李文杰 《近代史研究》2023,(1):113-131+161
辛亥革命造成原有的中央集权式财政体系瓦解。如何在失去财政调剂能力的情况下筹集巨款,进而完成革命的善后问题,成了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唐绍仪内阁面临的急迫问题。在公债、国民捐、军用票等手段受挫后,南北政府都诉诸外债,唐绍仪内阁更是积极寻求外债以解决财政危机,内阁成员在这一问题上并无大的矛盾。由于外债与国权这一敏感问题牵连,它遭到参议员质疑,加之党派意识和舆论渲染,借款问题变成了立场问题。唐绍仪在压力巨大且又无可作为的情况下,选择离职。财政问题成为第一届内阁终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车效梅 《世界历史》2007,(4):101-111
德黑兰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其在伊朗政治、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多种城市病。住房短缺问题,失业与贫困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基础设施不足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德黑兰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这些问题出现与解决皆与德黑兰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建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马千胜 《神州》2012,(19):98-98
教师应教会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书的本质特征问题、继承与创新问题,以及存真求实与秉笔直书的关系等三个问题是第二轮志书编纂要解决的关键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上述三个问题的探讨,提出史、志在本质特征上是相同的,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上应首先注重继承,避免盲目创新,而史志需要共同探讨的存真求实与秉笔直书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史志编纂理论中关于认识和方法的统一性问题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教育在不断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提问,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着激励作用、启迪作用、强化作用、反馈作用、督促作用。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有不良的效果产生,出现提问急于求成、提问过于简单、问题空泛、表达不明确、难度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