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拥有自己的道德行为规范及企业道德,而中国又是一个热衷于道德的国家,我觉得道德是超功利的,应该理解成不仅仅是功利,道德就属于是超功利的。功利不用说了,功利就很容易理解了。道德实际上有一种说法就是怎么合适怎么来。所以在这一点上是超功利的,但是这种说法是比较绝对的说法。比如说杀身成仁,人是不愿意自杀的,好死不如赖活  相似文献   

2.
郑韵菲 《神州》2020,(4):8-8
在中国社会,“功利”从古到今都是略显贬义的词语,而“德”则被诸子百家所褒扬到极致。在传统思想中,功名利禄与德行道义相对,也就是说,重视利益的人,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道义和善。但实际上,万事万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道德本身也不例外。当面临两种选择,它们皆循道义却相互矛盾时,总要有一种衡量标准帮助人们做出选择。在“大义”与“小义”中做出抉择的这个过程,即是将“功利”融入道德的过程,也是“鄙夷功利”这种想法不攻自破的过程。要实现整个世界的善,我们必须“功利”地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3.
王海燕 《神州》2014,(3):98-98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寻到一种高效有益的途径,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自然增长能力,不为功利,却能达到功利的结果。不仅要调整教师的教学思维,还要正确认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希腊罗马时期至19世纪勒杜克引领的风格式修复之前,人类对遗产价值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褪去直接的功利色彩、愈发超脱的过程。古典时代、中世纪时期,人类对待历史建筑都是功利地为我所用,从权利、经济、宗教、社会功用等各个方面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对于历史建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褪去功利色彩的关注,但落实到实际工程,功利色彩仍然很重。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好古者,他们关注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但没有支撑起对历史建筑的现场保护。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了"国家遗产"的概念,遗产的国家价值和历史价值得到重视。大革命之后,一些学者促进了对历史建筑艺术价值的认识,但带有非美学的因素,如偏好历史沧桑感和强化民族辉煌的情感记忆等。对不同价值的偏向和侧重最终导致了关于历史建筑如何修复的辩论,直至勒杜克和拉斯金的时代,辩论演变成了运动,奠定了最重要的两个价值的国际地位,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遗产具有某些超脱的价值并且上升到信念和哲学层面,但同时也具有实用价值或者必须满足某些现实条件才能存在,所以现实中只能走中庸之道:既不能太过功利的对待遗产,也不能完全摆脱功利;既要有超脱的心态,又要兼顾现实问题和出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作为利益观念的功利意识普遍增强。一方面,原先的“讳言利”的价值取向已与市场经济的功利本性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功利观至今还众说纷给、莫衷一是。特别是有的人至今仍然沿袭带有传统偏见的理论诠释,不恰当地把“利”贬义为“私”,把“功利主义”等同于“利己主义”。由此造成了善恶、是非、美丑观念上的鱼目混杂现象,这就迫切要求我们理论工作者通过“扬弃”资产阶级功利观,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统一观,从而使人们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进…  相似文献   

6.
EOCO 《世界》2008,(9):160-165
亚历山大的魅力在于,在这座埃及的城市身上,你几乎嗅不到一丝埃及的气质。克里奥派特拉、凯撒与安东尼是三个无法被地中海埋没的名字,在亚历山大的舞台上,铸就了一个时代最浪漫也最功利的爱情。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塑造了一系列内心懦弱、自私、功利的男性形象,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神话”。  相似文献   

8.
试论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生境界说是思辨的学说,“觉解”和“意义”理论是其基本的出发点。人生境界说克服了传统儒家轻视和卑视物质利益的严重弱点,明确指出功利境界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但同时指出功利境界中的人毕竟都是自觉为私的,而人生境界说的重心在于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关心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倡导“行义”,强调义利统一。境界说的最后完成是天地境界,即达到“极高明而道中庸”,天人合一,追求并实现无限和永恒。  相似文献   

9.
正基础教育特别是普高教育,一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之间充满着矛盾。面对现实功利和大众需求,普高人的心究竟应往哪里安放?面对众说纷纭和太多指责,普高人的路究竟应往哪里开拓?面对减负规定和相互竞争,普高人的劲究竟应往哪里发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用实践作出理性回答。也只有这样,方能实现普高教育的现实超越。面对现实功利和大众需求,普高人的心究竟应往哪里安放?  相似文献   

10.
萧巍 《丝绸之路》2010,(8):30-31
本文从敦煌地区出土的汉、魏晋时期的不同类型的灰陶灶谈起,探讨了祭灶习俗的起源、目的,灶王爷在不同时期的称谓以及祭灶民俗反映出的古人实用性功利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11.
关于玉学的理论框架及其观点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古代玉文化、玉器的功能与形式的演变规律的科学提炼和理论升华,是研究我国玉文化、玉器史的一条总纲.目前进行的玉学理论课题主要是探讨和研究其理论框架及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其哲学、功利与伦理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云锦的文化表现形式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林 《东南文化》2002,(11):50-52
云锦集传统丝绸工艺之大成,并与中国吉祥化相辅相存。具有功利、吉祥、审美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3.
黄文义 《攀登》2014,33(5):77-83
密尔作为推动自由主义从近代向现代转型的政治思想家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有批评者指出其思想中的自由原则和功利原则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纵观密尔的政治思想,他在努力实现二者的平衡。人的自主性和社会性使密尔摒弃了原子式个人主义,个人在促进自由的同时,对社会进步负有道德上的义务。尖锐的社会矛盾让密尔意识到二者平衡的必要性;功利原则的人性化和务实性使社会进步的同时个人自由也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使二者平衡具有可能性;通过教育、精英人物的示范及重新认识政府的职能使这种平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欧阳修治学上的藏明用晦、大胆的疑古精神、强烈的功利色彩和科学的求实态度四个方面探讨了欧阳修的学术人格,认为其学术人格是矛盾的,而这种矛盾又根源于北宋世风和其个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人类之活动中任何一种,均不敌造型艺术永恒。昔日幸存的任何之物,均不如文明史的线索富有价值。数千年来,人们均凭借此线索了解人类习俗和信仰的知识,只是后来才通过文字实现这一目的。 岩石壁画之发明,实属人类文化的初始和发端。在没有文字的远古,亦有许多重大事件需记录流传,岩画便应运而生。 人类史已经历三百万年之久,原始社会乃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其时间跨度包括相当于距今三百万年到公元前四千至三千年的整个史前时期,岩画便是这一时期的原始艺术。我们无须把原始人的功利活动和艺术活动分割,因为原始人创作的任何作品,都毫不例外地拥有某种功利的、社会的、魔法的或宗教意义的目  相似文献   

16.
军旅作家杨闻宇是新时期文坛上成就卓著的散文家和报告文学家。他为人真诚、执着、谦虚。在向文学高峰的攀援中 ,他过滤了对功利与虚浮的追求 ,放弃了许多令别人羡慕的美好机会和前景 ,植根于大西北 ,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 ,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李琳 《神州》2013,(1):128-128
孔丘、孟珂和荀况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们的学说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虽然他们在人性的善恶方面存在有分歧,但三者在仁的定义和仁的心理原因、功利原因、经济原因及原动力等仁学一切方面的观点是相同的。下面我从仁的定义、仁的原因和仁的原动力等方面进行比较他们“仁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李琳 《神州》2013,(1):128
孔丘、孟珂和荀况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们的学说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虽然他们在人性的善恶方面存在有分歧,但三者在仁的定义和仁的心理原因、功利原因、经济原因及原动力等仁学一切方面的观点是相同的。下面我从仁的定义、仁的原因和仁的原动力等方面进行比较他们"仁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教育之一。在现行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由于现有课程体系缺失、人才培养功利取向和教育主体知识缺陷等原因,历史教育存在弱化、边缘化的倾向。因而,我们要改善历史教育环境,就要改进课程体系,优化价值目标;加强课堂设计,优化教育途径;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队伍,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绍凯 《沧桑》2010,(4):242-24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是个特殊的存在。他既以新文学初期激情澎湃的新诗创作享誉文坛,也以后来的作品政治功利色彩过浓而备受诟病。那么,究竟应当怎么看待作为新文学重要开拓者的郭沫若及其创作呢?我们不妨回过头去,重新阅读他在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历程,以期找到些许新的认识和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