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D打印技术已在多领域证明其高效性以及便捷性,成为社会热点。由于3D打印带有非接触式扫描的特点,这对于文物修复工作者而言,是在复制和修复过程中,为保护材质脆弱、价值珍贵的陶瓷类文物的可引进的新手段。在简单介绍3D打印技术复制陶器的主要过程之后,通过实例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具体步骤,分析液化打印、粉末打印等不同打印技术的优缺点,如何在不同需求下进行选择;并且介绍在得到3D打印复制件后,通过复制件表面上色、纹饰加工处理等步骤完成整个复制品。3D打印技术不仅可被运用于文物复制,而且能以其与传统修复手法相比之下的无损、快速、精确等特点,在文物修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袁玉宝  曹天慧 《神州》2020,(5):44-44,46
3D打印技术发展较快,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更加方便的实现设计者创意,是一种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文章首先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探讨3D打印技术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形式,最后提出几点具体的应用方法,去探究3D打印技术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韩新萌  汪晓晖  黄玉婷 《神州》2014,(18):35-35
在3D打印技术不断的推广下,各式天马行空的设计想法通过这项技术得以实现,更有设计人员甚至提出了使用3D打印机制作衣服想法,通过使用三维制图软件将服装图样模型设计出来,然后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衣料片。3D打印技术不仅制衣速度快,而且投入的劳动力也比较少,制作的服装也比较个性化,并且可以按照客户的需要进行独特的服装款式定制。基于此,本文对3D打印机制衣技术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梁敏娜 《神州》2020,(1):157-157
信息技术背景下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在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创客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文中分析创客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3D建模打印技术的作用,探讨3D建模打印技术与信息课程融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3D打印与逆向工程技术用于保护文物不仅具有效率高、精度高等优点,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损害,同时还可以得到文物的三维模型,实现文物数字化。在此数字化文物的基础上,既可以通过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数字化博物馆,也可以通过对三维模型的修改实现对文物的开发利用。文章分析了3D打印与逆向工程技术在文物保护与利用中的研究意义,提出了研究方案,并结合具体案例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以期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3D技术不断扩充着其内涵,并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领域当中。人们熟知的3D建模、3D打印、3D成像、3D投影等3D技术也逐步在文物保护领域发挥着其价值。文章主要以3D技术概述入手,对3D技术在未来数字文物展出、成像、互动等方面的功用与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当前已有成果,对未来将逐步走入寻常百姓视野的数字文物体验馆构想进行了前瞻预测。  相似文献   

7.
残缺是出土青铜器常见的病害。传统青铜器完美修复通过手工制作补配件后连接固定的方式进行,这样的修复方式周期较长,一旦修复后不便于拆解,且掩盖与改变了部分原文物有价值的破损信息。随着3D打印精度与效率的不断提升以及打印材料的推陈出新,3D打印早已从单一输出树脂材料发展为多材质复合输出的方式,其中以直接金属增材为主的金属3D打印以及3D打印结合铸造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青铜文物修复技艺得到了更为科学而有效的发展。本工作通过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经过"改制"的商代晚期兽面纹青铜斝的修复案例,对"完美复原式"的传统青铜器修复方式进行新的探索,将可拆卸式补配方式结合3D打印铸造的方法,融入到文物修复流程中,在补配残缺器物的同时,不对文物本体产生干扰,保留具有研究价值的"改制"痕迹,在最少干预性与展陈效果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使得传统文物修复变得更为安全、精准与有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缓解龙门石窟金刚经洞因局部坍塌引起的水害、微生物等病害发育问题,利用3D打印技术对坍塌部位进行修复:修复部件以光敏树脂为打印材料,修复部件为空心结构以减轻荷载;对修复部件进行光场、温度场仿真设计,使洞窟内日光辐射强度降低至日光直射的50%~56%,窟内温度分布差值由6.6℃降低到1.9℃;修复部件采用S8801涂覆内外表面,S8801老化实验后主要性能保持率均大于90%,并采用玄武岩纤维与玻璃纤维增强修复部件内表面。经多次降雨后观察,龙门石窟金刚经洞由缺失导致的雨水倒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该工作为3D打印技术与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修复工作结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的15世纪中叶青花方胜纹绣墩,体量较大,器形特殊,出土时破损和缺失严重,修复难度较大。本研究通过分析传统考古修复中石膏作为补配材料的局限性,利用3D扫描打印的优势,设计采用新颖的高强度透明树脂取代传统修复补缺材料,并且结合特制的加固装置完成对大型青花绣墩的考古修复,满足了后期研究与展览的需要。本研究提出了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3D打印补配大件异形陶瓷器的修复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有日本“阴道艺术家”之称的42岁性艺术家五十岚惠12月3日被逮捕,罪名为涉嫌共享色情内容,与刚刚出狱的国内某演员一样,成为公众人物被扫黄的“牺牲品”,只是,五十岚惠被扫黄的罪行相对高端——分享女性生殖器3D数据,这与目前火热的高科技3D制造技术沾边,五十岚惠早先就开始利用3D技术复制女性生殖器。  相似文献   

11.
文物复制是文化遗产(尤其是超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文物复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以云冈第18窟为研究对象,首次探索并建立了基于高精度三维模型的超大型文物等比例高保真复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高保真数据获取、三维重建、复制模型分块、打印与安装、高保真涂料喷绘。该方法已应用在云冈第18窟等大型石窟类文物的等比例高保真复制工程。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实现大型石窟类文物的高保真等比例复制,复制成果满足可移动的实际需求。该方法可为类似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刘长庚  陈光军 《神州》2020,(5):194-194
本文主要从中学数学领域出发,以3D打印技术与中学数学的融合之道,联通虚拟、实体以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点、线、面、体的连接性想象中充分地、自由地发挥,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思维体系,加深对空间、结构、艺术设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工程思维、计算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有效提升学生推理运算、数据处理、3D空间设计能力以及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上海博物馆与瑛诺三维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组建的数字化文物修复团队,在3D打印基础上利用水转印技术进行了三项文物修复或复制实验:包括模拟瓷器开片釉纹理、模拟瓷器结晶釉的窑变特征、复制汉代“黑漆古”铜镜。经评估,修复和复制完成后的视觉效果良好,利用该技术模拟瓷器、青铜器的色泽、质感符合博物馆陈列的要求。但瓷器补件在视频显微镜下呈现明显的打印色点,与原器物有较大差距,色差仪也证实手工上色的准确性仍强于基于喷墨打印机输出色彩的水转印工艺,说明此项工艺在微观上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4.
酷品     
《南方人物周刊》2010,(21):84-84
这是设计师Petr Kubik为LG设计的一款3D概念手机。只要戴上3D眼镜,用互动手写笔或键盘进行操作,便可以在它弹出的扩展屏幕上(177mm×104mm)看到3D,效果。有了它,不仅能随时随地观赏3D影片,还能进行3D视频聊天,实乃休闲娱乐、交流沟通之必备佳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有3D可视化技术,分别介绍了3D图形库接口、XMI技术与组件、VRML、虚拟现实技术等可以实现考古遗址文化场景的方法,并从3D建模的角度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探讨了较为实用的考古遗址3D重建途径.  相似文献   

16.
52岁的克里斯·安德森辞去了《连线》杂志主编职务,专心经营3D Robotics公司。因为他相信,制造业正在进入个人制造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文博》2016,(3)
博物馆存在的基础是藏品。对于大多数博物馆来说藏品来源主要依靠文物征集。文物征集的渠道看似很多,但实际上它的主体是以相对低于社会流通的价格来购买流散文物。这种以买卖为实质的博物馆文物征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与重建的十字路口。本文将从政策、技术与服务三个层面,通过分析《博物馆条例》的出台、博物馆评估体系的转变以及3D打印技术的冲击等方面来揭示这场转折,并提出博物馆应对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精品     
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佳能单反相机EOS 30D及镜头新品[升级功能] EOS 30D新增的2.5英寸LCD、3.5%范围的点测光和更高的耐用性;在拍摄前预设“照片风格”,实现了对照片的精确控制;连拍速度有5张/秒和3张/秒两种;为了更精确地控制曝光,ISO感光度的设置改为以1/3档为单位进行调节;机身背面增加了打印/共享按钮;提高了内置闪光灯的耐用性,与10万次的快门寿命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受岁月侵蚀残损,或年代久远资料影像遗失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可复原、能完善、尺寸准、工法恰当等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研究运营的需求。而BIM技术结合三维扫描,则能够将古建筑进行数字化建模、原样再现,具有准确记录、VR交互、原味传承等优势。文章分析当前古建筑维保修缮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求,提出通过三维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高精度正射影像绘图技术,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为载体,结合GDL程序设计,建立参数化构件族,精细化古建筑数字模型,以及3D打印模型,为古建筑维保修缮提供沉浸式虚拟交互系统,构件节点细节、工部做法,为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提供直观、三维、准确、可交互的高效数字化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文物价值的广泛传播,促进文物活化利用,博物馆需对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进行仿制。文章以南京博物院馆藏草鞋山遗址出土玉琮的仿制为例,对三维扫描打印技术在玉器文物仿制中的应用进行相关讨论,实践证明,三维扫描打印技术结合瓷器类文物修复技术应用于玉器文物的仿制工作是切实可行的。三维扫描打印技术极大地简化了传统用相近玉料直接雕刻加工或是用有机合成法、人工合成法仿造古玉的流程,打印好的文物模型纹饰清晰、精准度高,经随色仿古后可达较好的展陈效果,为文物的仿制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