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冬天,藏北草原的一个小村子里来了一位天津画家,15岁的少年吉诺自愿做了他的免费向导,陪着他在村子里四处游荡。五年后的冬天,我们的记者也来到这个青藏公路边的小村庄,发现修建中的青藏铁路正好也经过这里,它催生了青藏公路没有完成的奇异变化。吉诺带着我们的记者又一次往大雪中漫步,他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忧郁的放牛娃了。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少年,他姊妹七个,父母虽努力工作,但日子过得还是非常艰辛。没办法,父母决定带着他们回老家生活。没想到途中渡船遇险沉没,少年全家获救了,可他们仅有的那一点财产却都化为乌有。他们一贫如洗。回到家乡,少年上了小学。中午,别的同学捧着从家里带来的香喷喷的盒饭吃了起来,少年家穷,准备不起盒饭,他只能咽咽口水,勒勒腰带,悄悄一个人走到水管前喝上一通冷水,把缩成一团的胃给撑开。少年很自卑,他害怕同学们发现自己这个秘密,喝完水,  相似文献   

3.
一位一向头疼于儿子任性和顽劣的父亲,某天忽然灵机一动,带着这名少年去了一趟敬老院。满是白发苍苍、颤颤巍巍甚至久卧床榻的老人,他们在生命的黄昏依旧渴望生存,身体虽已衰老仍然努力生活。目睹此番活生生的情形,少年大为震惊。他大眼不眨、大气不喘地看着老人们下棋、看书、锻炼身体,不由得涌上对这些顽强活着的老人的崇敬,为自己的怕苦怕累、惹事生非而羞愧。尤其目击那些再也不可能从床上起来的老人,真实具象地感受到一个人的衰老,他更感快乐健康地生活是怎样的珍贵,同时也自然而然地为自己的浪费光阴、不认真读书而后悔!他的父亲说,从  相似文献   

4.
杯里     
“志强,来,渴不渴?”“有一点易瞌睡。”奶奶带着苦涩的微等递来一杯盐水。不怪奶奶。这应该怪爸爸妈妈,他想,如果他们不离婚,如果他们肯每月给奶奶寄些生活费来,如果……他不想再提起他们。他又想到了奶奶。奶奶每个月只能靠那点退休费来生活。厂里的效益不好,不知哪一天倒闭了,奶奶的生活就完全没有保障了。奶奶哪儿有钱给他买饮料呢?  相似文献   

5.
《世界》2003,(5):1-1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全部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相似文献   

6.
“如果政府军找到卢瑟和约翰尼,会杀了他们的。”兰博5年前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为主赴死的表情。但今天看来,卢瑟和约翰尼似乎更有可能以“明星”的身份过上一种“正常”的生活。靴子踩在竹子上吱嘎作响。身着黑色制服、头包黑围巾的彪形大汉推开树丛小心翼翼走了出来。他四下环顾,确定环境安全后,让出身后的少年。13岁的卢瑟·胡在另外3名保镖的围绕下闪进了营地。他身穿卡其布T恤,T恤的短袖上别了一枚空军的徽章,小臂上纹着一条被插在尖茅上的鱼。他向一名保镖微微点头,后者递上一支雪茄。  相似文献   

7.
1.29岁的迈克尔罗缇和他的父亲一起支撑着一个17人的大家庭。2006年津巴布韦经济危机时,迈克尔失业了,穷途束路之下,他带着家人和两个残疾的侄子一起偷渡到南非。迈克尔找不到工作,只得带着他残疾的侄儿去乞讨。他说他也希望送他们去学校,只是在生存和读书之间只能选择生存。  相似文献   

8.
王俊彦 《炎黄春秋》2001,(11):68-71
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很有影响的社团,先是由王光祁提议的。王光祁是四川温江县人,1914年到北京进入中国大学学习法律,1918年6月初毕业后担任成都《群报》和《川报》驻北京记者。他联络同乡曾琦、周太玄等人,以“少年意大利党”、“少年德意志党”为榜样,筹备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当时他们都没有名气,故请求李大钊参与发起。  相似文献   

9.
他们是踌躇满志的少年精英,没有成为高考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成为了他们自己。他们要出国远行,也许不再回来  相似文献   

10.
1986年,我国正式恢复了拳击运动,各地掀起了“拳击热”。经过20年努力,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颇具潜力的青年拳击手,近年在世界级拳击赛中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如轻量级拳击手邹市明就在上一届雅典奥运会上夺得了一枚铜牌,并曾在世界拳击锦标赛中获得亚军,令世界拳击界刮目相看。许多群众以为这是我国新开展的一个项目,其实不然,早在大半个世纪前,我国就已有了拳击运动,而且达到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11.
就爱攀登     
徐韵  王卓摄影 《山茶》2014,(6):168-169
孙斌说:1997年,一个来自浙江山区的少年“一不小心”在北大校园里看见登山社团山鹰社的海报和照片展览,觉得很酷,立刻报名加入。从此,他就一直没有离开攀登。他当过国家登山队教练,把很多人带上七大洲最高峰,将奥运火炬送上珠穆朗玛峰,开创了四姑娘山幺妹峰的新路线,成为第—个登上瑞士艾格峰北壁的中国人。他还是攀岩、攀冰和滑雪高手。当年这个少年如果能预知未来,一定会感谢这一念之间和攀登结下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我的儿子叫贾庆祥,是宜宾市第一中学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刻意地帮助他规划过人生,而是尊重他的兴趣爱好,一天天地看他长大。儿子荣获过“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还是“中美太空少年计划”的最终获胜者。有人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我的感触是:只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选择,就能把孩子引向成功的巅峰。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在南宁市人民公园晨练时,结识了茹世保。当时,他正带着一帮男女老少,一招一式教他们习武。  相似文献   

14.
藏文的故事     
晋美 《中国西藏》2014,(3):60-63
在1300多年前的某一天,十六位少年携带着大量金银财宝从吐蕃都城拉萨出发,穿越喜马拉雅山麓,前往印度学习文字。尽管风雪交加,但他们毕竟生长在青藏高原,严酷的天气并没能够阻碍他们前行的步伐。只是到了目的地印度后,活下来并学成归来的只有一位,他的名字叫吞弥·桑布扎。他知道此行任务艰巨,但他不知道他这一去一回竟会为人类文明增添新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他为这些孩子着想的,远胜过他们死于艾滋病的父母,从小学、初中、高中到中专、技校、大学,杜聪甚至为他们毕业后的出路想办法。2006年初,他带着一批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河南孩子南下深圳、广州,帮他们在私企找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84年12月2日,四川省什邡县血防站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条金腰带。金带出土于一扰乱层中,土中夹杂汉至明、清各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少年陈德森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有3房太太,他跟母亲在外面居住,父亲偶尔来看望他们。复杂的家庭让他跟父亲一直关系紧张,朋友们劝他,"连你妈妈  相似文献   

18.
我没有走过父亲走过的长路他的脸上是几番沧桑几番血泪我没有看过父亲看过的国土他的乡愁是浩荡之江滚滚之水我只能偷偷瞄着父亲的眼眸感觉他眼光最深沉处的浮云苍狗我没有留下父亲留下的疮疤他的伤痕是不敢思忆不堪回首我没有经历父亲经历的挣扎他的割舍是午夜梦回茫然失落我只有悄悄等着父亲的动容感觉他神色最恍惚间的爱恨交错什么叫中国我曾经没有把握如今我才知道她在我胸口跳动什么叫中国我现在真有把握是父亲毕生的守候我与生俱来的光荣——张雨生《心底的中国》叶,纷飞1949年,国民政府撤退来台,号称带了60万大军的国民党,我想,或许,也带来了60万个生离死别的故事。在那个饥荒内战的年代,一个懵懂的14岁少年,告别父母,离开河北家乡,随着军队,一步一步地从芜湖走路到厦门,再从马祖辗转到了台湾。他的每个步伐都很艰辛,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看着他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想着家乡的父母兄长和姐妹,天涯漂泊……他的心是凄苦的。14岁,该是怎样懵懂的少年?每次凝视爸爸,我总会在心里这么想着。  相似文献   

19.
云得心事     
正有人说,少年像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认为,少年像云,半是明媚,半是忧伤。不久之前的一个早晨到了学校,手上不小心蹭到了灰,便就近到一楼的洗手间洗手。一进去,齐刷刷的目光射过来,带着无限的惊恐。他们见我只是洗手才松了一口气,继续同手中的作业奋斗着——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当初我读初中的时候,那些刚读初中还未适应中学节奏的孩子中总会有一批人早上躲进厕所半抄半补着作业。记得当时出厕所时,我还眉眼盈盈,只觉得这场景特别好笑;现在想来,忧伤却溢出了心房——不知是为他们,还是为自己,抑或为那  相似文献   

20.
我最后一次拜访陈永贵,是1984年的初冬,11月下旬的一天。这时的陈永贵,已经是没有任何领导职务的一个平民百姓了。他住在北京木樨地的一座公寓楼房里。作为农家子弟,我从幼年时起就崇敬劳动模范。直到退休之时,仍然如此。看看他们那憨厚、淳朴的笑脸,听听他们充满泥土芳香的庄稼话,就感到亲近。对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劳模,总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长辈。而陈永贵,我还没有看到他作为一个普通农民是什么样儿。从1972年夏天开始,十几年间,我多次采访他,1974年在大寨、昔阳住过一年时间,与他有一些交往。可惜,那时,他已经不是一般农民,政治上正处在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