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航海 《神州》2012,(19):340-340
专业水平是教师事业的生命线,但是制约基层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四大因素。为此,要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研修等途径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王江霞 《神州》2012,(7):336-336
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是一种“以园为本,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研的组织形式,是一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促进教师和幼儿双发展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3.
陈朝晖 《沧桑》2009,(6):201-203
新课改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在农村学校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是新课改深入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村学校文化有很多不适应新课改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保守趋同的教师文化、孤立隔膜的学校观念文化、消极被动的学校制度文化等等。新课改要求农村学校文化转型,建设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交流创新的观念文化、积极主动的制度文化;农村学校教师文化的转型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观念文化转型将促进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构建、制度文化转型将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从而最终推动新课改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连维娟 《神州》2012,(11):88-88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张香竹 《沧桑》2009,(3):136-137
校本研修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历练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校本研修以灵活性总结为研修内容的选择方式,强调对话、交流、分享,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目标定位具有双重性。实施校本研修有利于使教师成为学习者、反思者、合作者,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从而实现教师不断成长,学校不断发展,学生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6.
刘岩 《神州》2013,(14):258-258
为教师构筑温暖和谐之家,是新时期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能。工会工作是学校党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法》,也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客观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为教师构筑温暖和谐之家,就要为教师主人翁意识和职业幸福感的形成播撒土壤。在职业学校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职业幸福感的形成,离不开充满和谐音符的客观环境,离不开领导的关爱,同伴的互助,公正的评价,社会的认可等。作为一级组织的工会,如果能够发挥其职能,为教师主人意识和职业幸福感的培育献计出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学校的真正财富。在校本管理模式下,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加强校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有利于促进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8.
许颖慧 《神州》2012,(19):332-33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担负着教育学生的职责,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当前,教师专业化己形成一股世界范围的热潮,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核心和目标。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含义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本文中提到的“教师专业发展”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9.
高佳玉 《神州》2013,(36):50-50
我校以学生的科学发展、成长成才为目标,借鉴了"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中"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创建了"成长互助小组"这一模式。本文通过对"成长互助小组"的提出、基本理念、组成原则和具体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产生的积极效果进行了有效探索,以期为今后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玉贞 《南京史志》2022,(12):93-94
<正>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提升需要管理者、教师、幼儿和家长,在“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共同反思”理念的引领下,共同发力,合力推进。基于此,我园共构理念下教研活动的探究实施,旨在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探究,找到提高课程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王江霞 《神州》2012,(4):249-249
开展园本教研是提高教育教育活动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园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园本研究三位一体的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持续发展的三种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2.
高超勇 《神州》2011,(3X):43-44
人们常说:“名师成就名校,名校培育名师”。民办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成长必然是一所学校的立校、强校、兴校之本。本文结合学校实际和管理实践,从以人为本,实现教师管理理念创新;创设平台,实现教师管理手段创新;激发潜能,实现教师管理机制创新,这三方面阐述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管理策略。力求通过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创新,促进学校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温佳敏 《神州》2012,(18):184-18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正>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近几年,我们加强幼儿社会性品质形成视阈下间断性混龄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弥补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同伴群体缺失导致社会性品质发展的不足,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养成,取得了明显效果。一、幼儿社会性品质形成视阈下混龄活动开展的现实需要(一)时代需要在教育中渗透社会性品质新时代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互助合作学习,特别是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共同品味和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一、合理组织合作小组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互助学习而搞一些形式主义的合作小组。比如,随便让前后左右的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的小组学习效果可能不太理想。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6.
许越 《东南文化》2021,(3):167-173
加强馆校合作工作,无论是对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完善,还是对学生及教师个人的进步成长,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创新性地采用"一个联盟(大运河博物馆联盟)+一个平台(不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个人)"模式,由博物馆与学校共同明确需求,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特点,基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设计出"大...  相似文献   

17.
赵年顺  魏文华 《神州》2014,(2):109-110
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可因为教师无意愿、企业无动力、学校有劲无处使,致使"双师型"教师培养陷入困境。如何化解这些困境找到应有的对策?那就是创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培训制度,构建两支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校企合作成为中职"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8.
对兰州市初中熟手型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关注阶段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属地、最后学历、任教科目不同的教师在关注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大部分教师对结果和合作阶段的关注水平较高。要使初中熟手型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继续成长,需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扩充教师专业知识、促进教师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19.
刘连刚 《神州》2011,(5X):44-45
从总体上看,我国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尚未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完整的学分制教学制度、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出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措施、基本方法,有利于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不同类型教育之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对其进行研究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实施学分制已呈不可逆转之势,而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和体制创新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祁生贵 《攀登》2006,25(6):176-178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亚文化。它呈现在静态层面上是教师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呈现在动态层面上是教师的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但以往传统的教师文化在角色认同上趋于神圣化、价值取向上甘于保守化、行为方式上自我封闭化。构建当代教师文化,要变革师生关系,加强在师生关系上的文化对话;学校要创建创新文化平台,确立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要自然合作,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