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物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研究我国历史的实物资料,是社会教育生动的形象教材,也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做好文物藏品的管理与保护,是博物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管人员的神圣职责。这里仅就藏品的科学保护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馆藏文物与其他物质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老化过程。藏品保护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实施科学的保护方法,达到延长藏品寿命,减缓自然老化过程,防止人为损坏,使藏品保持固有面貌的目的,从而为充分发挥藏品的教育、科研功能,提高社会效益做出贡献。为了做好藏品保护工作,首先要对藏品质地进行研究,了解它的特性,因为这是藏品自然损坏的内在因素;还要研究藏品存放的特定环境,因为这是藏品自然损坏的外部原因。只有进行全面考察与深入研究,才能找出藏品保护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单霁翔 《文物春秋》2013,(2):24-29,36
文物藏品一般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因此改善好社会公众委托管理的文物藏品的保护环境,提升文物藏品安全管理水平,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改善文物藏品保护环境历来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博物馆各项工作永恒的主题和根本。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不同职能和多种领域、学科的部门。现代博物馆的概念在不断地扩大,各种类型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包罗万象,准确理解和处理好博物馆藏品与博物馆功能的关系,有助于完善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和利用,扩大博物馆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孕育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高校。这些高校立足于中国西南边疆,依托自身科研力量,建设起类型多样、藏品丰富的博物馆。馆内藏品是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心血结晶,是云南省自然和人文历史的见证物,更是了解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理应将之好好保护。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云南省内高校博物馆的藏品保护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让这些问题得到实际解决,文章进行了藏品保护方面的现状调研,明确实际状况,积极探索适合藏品保护的发展路径,期冀藏品得到科学且规范的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既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藏品收藏、保护而言,它基本属于封闭系统,而就传播、教育和休闲而言,它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纵观现代博物馆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和技术上,涉及藏品保护的成果层出不穷。然而,随着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博物馆的功能体系已远远超出单纯的收藏和研究,而传播和教育的职能日益显现。作为一个独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的藏品,即保存在博物馆内的物品。这个定义乍看已无须再作补充。可实际上只不过是将博物馆里所收集到的艺术品、日用品、技术装置、以及自然科学资料、文献和考古发掘物等归拢来作为“本单位的财产”吧?观代博物馆学对此持否定态度。在这看来简单的事物里隐含着许多复杂因素,而首要问题是确定博物馆收集品的选材标准。 珍贵的藏品,即具备珍藏价值的物品、文件、艺术品,它们应符合一系列要求。因此,通常将具有共同特性的藏品挑选出来,换句话说,就是以今后博物馆的使用观点来分类处理。博物馆藏品必备特性中,以其信息量、吸引力和表现力尤为重要。 藏品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即其信息量,它赋予藏品的能力是作为一种资料源泉,将历史事件、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表现出来。艺术品、日用品、生产工具、包括现代生产工具均与专供贮存或传送情报的文献资料一样,具备很大的信息量。例如机器人控制器是今天灵活的自动化系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苏联中央革命博物馆的收藏品中,它成了采用遥控技术的标志,即不仅是科技思想发展的情报来源,也是强化生产过程的依据。 藏品的吸引力取决于其外观,它是吸引参观者注目的一种表现能力。藏品所特有的外形、色彩、体积以及美的魅力都可能是吸引力的由来。格·阿·依里  相似文献   

6.
藏品是博物馆的立馆基础,其保护工作是博物馆研究、利用、展示和传承的前提。必须重视和加强藏品的保管保护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做好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本文结合作者在博物馆十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从改善藏品的保存环境着手,论述了藏品保存环境的不同类型、特征及其改善措施,并从预防性保护的角度论述了做好博物馆藏品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达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根本目的。本文着重从藏品的收藏环境入手,阐述了库房环境、修复环境、展陈环境、运输环境以及外展环境等不同保存环境的特点,分析了它们对博物馆藏品保护的影响因素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类、对比等综合研究,提出了优化藏品保存环境、降低和杜绝环境污染的措施。其次,从做好藏品的预防性保护为基础手段,论述了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基本措施和良好效果,最终实现对博物馆藏品的病害达到有效控制、改善和防治。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是征集、保护、研究及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见证物的非营利性机构,具有征集、保护、研究和展示四大基本功能。馆藏文物的科学保护工作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基础。本文对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加以简要分析,并对文物科学保护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对促进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的进步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实现对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博物馆藏品的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博物馆收藏管理者研究的焦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藏品管理工作手册》之中明确的指出,只有在保证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对博物馆藏品进行合理的利用。因此,在进行对博物馆藏品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之中,要明确管理保护是前提,合理利用是目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的结合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和利用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分别介绍博物馆藏管理保护以及博物馆藏品的利用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物藏品的科学管理是延长藏品寿命的关键。加强对藏品的保护管理,防止有害物质对它的侵蚀,防止不良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控制藏品自身变化,使藏品保持固有的面貌"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藏品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博物馆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藏品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藏品风险是指"藏品遭受损害的可能性",风险来自诸多方面,要对博物馆藏品进行风险管理,就需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管理决策与方式选择、风险应对、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一系列工作,以回避或减少由不确定的危险因素而导致的藏品损毁或受到伤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藏品(文中“藏品”一词即指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收藏的记录和反映人类社会及自然世界发展历程的实物证据。博物馆功能是博物馆为实现其社会目的而从事的基本工作,是体现其社会效益的基本方式。准确理解和妥善处理博物馆藏品与博物馆功能的关系,有助于把握新时期博物馆工作的特点,有助于活跃和拓展博物馆工作,加强和完善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对文物藏品的管理和保护是高校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日常的工作之一。在分析造成书画藏品损坏的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博物馆中书画藏品保护的主要措施和科学化管理的方法,目的是能长期、有效地利用藏品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藏品档案与计算机藏品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规范的藏品档案对于计算机藏品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作用和两者之间优势互补的关系,以及藏品档案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4.
汾阳历史悠久,为晋西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巾心。其文化遗产颇具特色。以下介绍汾阳市博物馆的几件藏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一、清代青花缠枝莲瓷绣墩绣墩也称坐墩,它是中国古董家具凳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因其型制似鼓形,又称"鼓墩",墩与凳同义。鼓凳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介绍:"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  相似文献   

16.
“牦牛数千年来与藏族人民相伴相随,尽其所有成就了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运、烧、耕。牦牛的存在和使用,涉及到青藏高原的政治、教育、商业、战争、娱乐、医学、物质用品等等,深刻地影响了藏族人民的精神性格,也影响了藏族人民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牦牛文化。”——亚格博  相似文献   

17.
孙桂岩 《黑龙江史志》2013,(23):195-195
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存的历史文物。博物馆藏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及科学价值,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财富。博物馆藏品是根据自己主要社会功能而征集的,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博物馆藏品档案的概念、内容、地位及其作用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使博物馆的藏品保管进一步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成都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文物丰富,数千年的历史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历史文化遗产。经过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和民间征集,成都博物馆馆藏文物不仅数量众多,品种也丰富多彩。其中既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资料,亦有极具欣赏性的藏品。以下简略介绍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馆藏文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数字化产物越来越多,数字化产品已经走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影响着诸多领域。博物馆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实际出发,依托现代技术,对藏品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效提升藏品管理效率和资源共享率。基于此,本文结合目前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在藏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阐述数字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以此来满足工作的需求,真正地让博物馆藏品活起来,以更好地面向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