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实践中对于"脱离者"不符合共犯的中止条件的,按既遂犯或未遂犯处罚。脱离者的犯罪行为在客观的社会危害性上并不一定小于既遂犯或未遂犯,但由于其主观恶性的转变与中止犯并无不同,所以不能仅考察行为的结果而将脱离者等同于其他共同犯罪人当作既遂犯或未遂犯同样看待,脱离者不应对他的犯罪行为负共犯责任,对其的处罚应适用"得减免制"。我国应对共犯的脱离制度予以立法明文化,以增强司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常洁 《神州》2013,(11):180
共同犯罪中发生了加重结果的情形由来已久,不能否认该种犯罪形态的重性。应根据行为人主观状态的不同,来进行共同犯罪中的结果加重犯问题研究。并且在限定共同犯罪人对加重结果责任承担范围的同时,还应在坚持罪刑法定的原则下,在刑罚上进行具体的限制,以实现预防犯罪和保护被告人的权利与自由并存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论片面共犯     
在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于片面共同犯罪(简称片面共犯)是不是共同犯罪,应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片面共犯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司法实务中,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案件,否认片面共犯易带来立法、司法上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如何认定片面共犯以及其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王群芳 《神州》2012,(34):152
共同犯罪问题历来是各类司法实践和理论上讨论和争议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鉴于许多共同犯罪理论和实务上的操作方式方法和评价体系的诸多不同,本文将着重阐述关于共同犯罪的认定、共犯的处罚依据二个问题,探讨共同犯罪领域的司法应用。  相似文献   

5.
靳超 《沧桑》2014,(4):159-160
共同犯罪相较于独立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来说是更为复杂的一种特殊犯罪形式,如何对共同犯罪人进行科学的分类就成为厘清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特征,以及进一步确定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前提和关键,而且对共同犯罪理论的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在现有中外理论基础之上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刑法实践中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认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自动放弃重复侵害的性质,是刑法理论中较为复杂又颇有争议的问题。过去传统的观点将之定性为犯罪未遂,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展开讨论,逐渐倾向于主张是犯罪中止,且在实务界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最为正确、科学定性应该是中止未遂,即把犯罪中止归类到犯罪未遂形态之中,对预备中止和未遂中止的刑罚区别开来,同时对行为人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时的主观方面加以考虑,从而消除对其性质界定模糊,弥补对其主观方面存在真空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人数逐年上升,还呈现低龄化、暴力化等危险趋势。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和对策,我们固然要从源头上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与成年犯相比,未成年罪犯的犯罪恶性相对较浅,心智结构尚不健全稳定,因而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本文结合刑法修正案八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最新修改,以此表明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政策以及对失足未成年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张楠 《神州》2013,(20):231-231,233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人数逐年上升,还呈现低龄化、暴力化等危险趋势。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和对策,我们固然要从源头上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与成年犯相比,未成年罪犯的犯罪恶性相对较浅。心智结构尚不健全稳定,因而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本文结合刑法修正案八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最新修改,以此表明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政策以及对失足未成年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考察我国古代刑法中的身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将我国古代刑法中的身份分为五个方面:(1)基于生物学特征之身份。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年龄和疾病;另一类是妇女和孕妇。(2)基于职务、职业之身份。(3)亲属身份。具体包括亲属相犯、亲亲相隐、族诛与缘坐、亲属相奸等方面。(4)社会等级身份。具体包括等级特权和良贱相犯。(5)共同犯罪中的身份。其中,唐律的有关规定最为细致、完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中应规定危险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刑法将绝大多数环境犯罪规定为结果犯,即要求造成重大损失、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然而从环境犯罪的特点而言,行为人只要着手实施其行为,就会对环境产生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而这种危害通常具有不可逆转性和潜在严重性的特点。[1]因此,刑法应在环境危害结果发生之前介入,即对危险犯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1.
犯罪存留养亲作为传统中国法律的一项特殊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徒、流及死刑犯的犯亲老疾无人侍养问题。在存留养亲之下,即使死罪犯人也能获得免刑,奉养年老有疾的父母、祖父母。正如《刑案汇览》所言:“查犯罪存留养亲,原系法外之仁,非为凶犯开幸免之门,实以慰犯亲衰暮之景。”从北魏到清末,存留养亲制度存续长达1400余年。  相似文献   

12.
在结果加重犯的共同犯罪问题中,就纯正结果加重犯而言,对加重结果部分应成立共同过失犯罪。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结果加重犯的共同犯罪理论问题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攀登》2017,(4)
未成年犯罪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处置未成年犯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社区矫正是目前普遍认为处置未成犯的最佳选择。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完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提出了浅显建议,希望未成年犯能够接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社区矫正,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知识产权纠纷和侵权比较突出,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由此产生。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一种,包括网上侵犯著作权犯罪、网上侵犯商标权犯罪、网上侵犯专利权犯罪和网上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它具有区别于传统侵犯知识产权罪的个性特征,给知识产权犯罪理论、立法和司法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是司法部门和法学理论界提出的一个概念,从主体角度认为是身份犯或者特殊主体的犯罪,强调主体定罪的作用,只有犯罪行为与其职务相关联,才能称为职务犯罪。职务犯罪侵害了职务的正当性或廉洁性、侵害了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6.
刘世明 《沧桑》2009,(3):58-60
本文研究涉爆物品犯罪的量刑标准,就是研究涉爆物品犯罪定罪量刑所涉及的量刑原则、量刑情节、量刑因素、量刑基准,而这些都来源于刑法条文或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从爆炸物犯罪刑法规定的历史沿革来看,1979年刑法只有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的犯罪规定,近年来,利用涉爆物品犯罪的案件逐渐增多,且往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所以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涉爆物品的刑法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可以说,我国从立法上就非常重视对涉爆物品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和打击力度。但从具体司法适用来看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于出台的相关法律规定存在不完善,不合理之处,从而引发了量刑失衡现象。所以说要完备涉爆物品犯罪刑事立法和完善相关司法解释,构建科学严密的涉爆物品犯罪的量刑标准体系,从而实现量刑均衡、公正。  相似文献   

17.
曶鼎是西周中期的重器,记载了作器者曶胜诉的两起案件。其中寇禾一案中众和臣所犯为寇攘罪;性质是共同犯罪,即群盗;此案属故意犯罪及偶然犯罪;因众和臣的主人匡的地位较高,所以在判处时对其采取了“议罪”制度。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犯罪诱因,贩毒走私、黑社会性质犯罪死灰复燃,犯罪的有组织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国外犯罪组织加强渗透,从而导致了新型犯罪——洗钱犯  相似文献   

19.
受贿犯罪是目前最为严重的腐败犯罪之一。不仅扰乱了社会公平和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公众对国家机关的信赖程度。其中受贿罪利益要件问题,一直是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利益要件时,试通过用短缩的二行为犯理论和"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实践中的功用来解析"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作为受贿罪的主观要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赫赫 《神州》2013,(21):198-198
当今世界各国,犯罪论体系主要有三种代表性模式。一是“三阶层”体系,即构成要件该当性(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即采用该模式;二是“双层”体系,即将犯罪成立条件分为犯行与犯意,然后讨论抗辩事由,如美国即采用该模式;三是“四要件”体系,即将犯罪构成条件分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